當我坐在書桌前,面朝窗外,便能以俯視的角度看到下面長長的馬路上車來車往。那條車道,那條河,河邊的樹蔭,夜晚,白天,光線不一樣,景致不一樣,但基本結構保持不變。
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這是不停變化與流動的因素。車道、河流、橋、樹木、建築,它們各自的位置以及彼此之間縱橫交錯的結構,這是保持不變的因素。
變化的因素流動在不變的結構裡。
正是因為這些不變的因素,周邊的世界保持著基本的穩定。我們開著車子,行駛在車道裡,駛過河面上的橋,抵達那幢穩固地立在固定地方的建築裡,進入我們的家。我們這些變動因子的存在與活動,依賴於那些不變的因素。
實際上,那些不變的因素,其實也在變化,樹木在生長,葉子在發芽,建築在日益老化,車道在磨損。只不過,相對於人類的流動性,它們的變化比較緩慢,短時期內可以視作不變的因素。
在這變與不變裡,蘊含著深刻而簡單的意義。
以上是客觀環境的變與不變,我們個體生命也經歷著變與不變。對變與不變的觀察與思考,可以延伸到我們個人生活、個人成長的領域。
一個人的基本特質保持不變,比如骨架、相貌、聲音、性格、喜好等。
同時,他身體裡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死亡與新生,身材會變化,肌肉會變化。
一個人所處的社會大環境基本保持不變,但個體境遇隨時都面臨著各種變化的可能性。
一個人的性格基本不變,但他的認知、修養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性情也會隨之發生些微的變化。
一個人的基本思維模式、價值理念大致保持不變,同時他的認知與思維處於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可以得到改變與升級。
在短時期內,我們的境遇或許不會有太大變化。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朝暴瘦也不太現實。我們的事業也不可能突然從慘澹經營到風生水起。但是,個體的努力、形勢的變化這些流動的因素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境遇。經過一個足夠長的時間周期,這些變化都有可能發生,比如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塑造肌肉健美的身材,變得更加博學與智慧。
個體生命既有變,又有不變,由人與人之間交織起來的社會也是如此。
變化無處不在。老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插上科技發展的翅膀的今天,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快,哪裡還用得到三十年,十年、五年就足夠很多事情變個樣。
我們要看到變,也要看到不變。觀察周圍的世界,自然、建築、社會、人事,可以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要看到不變的規律、框架、模型與因果,以及在這些規律裡具體的人與事之間那些流動變化的因素。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控制這些流動變化的因素,引導事情向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這對於社會發展的大形勢而言,影響因素過於錯綜複雜,實現起來難度很大。但對於我們個體生命的成長而言,這種有意識的引導則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從這些不變裡的變動因素中,我們可以發現生命潛藏的很多可能性,而有意識地引導這些變動的因素,可以助我們更快地抵達自己想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