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位於長治市西南部,縣城距市區20千米。長子縣歷史悠久,據說在上古時期堯帝大兒子丹朱,受封於此而得「長子」之名。到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永佔據長子城,登基稱帝,年號中興,長子城成為西燕國都。隋開皇年間復稱長子縣,此後,縣名延用至今。長子縣有很多堪稱精品的旅遊景區景點,既奇特而又獨有,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亦源出這些景區景點中。
長子縣西部有一座發鳩山,由三座主峰組成,蜿蜒南北,似臥龍伏馬,成為一堵天然屏障,其主峰稱為方山峰,海拔1644米。發鳩山峰戀疊起,怪石嶙峋,雲濤霧海,景色奇特。峰頂上有一塊面積不大的平地,古人曾在這裡修築廟宇。主峰稍南有一無風臺,令人稱奇的是,這裡任何時候都無一絲一縷的風。其南側有一洞,稱「起雲洞」,雲氣冉冉。發鳩山東山腳下是濁漳河的主要源泉。古時在此建有「泉神廟」,後改為靈湫廟,河水從山腳下流出,一片碧綠,湍流直瀉,成為一景,稱為「濁源瀉碧」。順河向東約10餘千米,是一座四十多年前建的申村水庫,現為精衛湖水利風景區。
發鳩山就是古時的不周山,上古時共工和顓頊爭奪帝位,共工打不過顓頊,憤怒之下大腦一片空白,只有一個念頭:我得不到你也別想得到!一頭將不周山上支撐天地的柱子撞折,天塌地陷。共工與丹朱(驩兜)都是「四罪」之一,共工被流放幽陵(今北京、河北北部一帶),丹朱發配到崇山(湖南張家界一帶)。
在《山海經.北山經》中有這樣的記載,發鳩山上有名為精衛的鳥,此鳥像烏鴉,但頭上有花紋、白嘴、紅腿,是炎帝的小女兒女娃死後變成的。女娃去東海旅遊,下海遊泳時不幸被淹死,於是就變成了精衛鳥,常銜發鳩山的石子去填東海,要把海填平。這就是人人皆知的神話《精衛填海》。
發鳩山中還有跑馬坪、歪腦山、李能伏虎處、拴虎石和黑虎廟等景點。
長子縣的西南有仙翁山,距縣城10千米,是一處樹化石森林公園,區域範圍南北長約6千米,東西寬約3.5千米。公園內分布有樹化石群7處,現露出的樹化石90餘棵,其中最長的達14米,最粗的直徑有1.24米,最小的長4米,直徑0.34米。仙翁山樹化石在歐亞大陸首屈一指,在全世界也是難得一見。美國黃石公園的樹化石,分布在山頂的茂密針葉林中,遊人只能遠眺,而在此處則可以近距離觀賞。
長子縣南部的羊頭山距縣城21千米,在羊頭山頂有一白色方形巨石,高闊皆六尺,成正方體,古人在此石上精心雕刻了一尊羊頭像。在其北側的平緩峰坪上,建有兩座相距十餘米遠的石塔。石刻造像塔由三塊巨石疊成,下為臥羊,中為佛龕,上為瓦隴式屋頂,龕內置一佛二菩薩,屬北魏風格,這種形制的石塔在中國極為罕見。羊頭山中還有許多廟宇等古建,有石窟40餘洞,始於北魏,北齊、隋、唐屢有鑿造。
長子縣法興寺內的唐石舍利塔、燃燈塔、宋塑十二圓覺像,被譽為「法興寺三絕」;縣城西北小張村中的碧雲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有棵古槐高近20米,樹幹14人方可合抱,從春到秋,遮天蔽日,滿樹碧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