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BL聯賽贊助情況
全國中學籃球聯賽的前10個賽季都是由Nike公司來贊助的,但是由於各方面原因2012—2013賽季變成由李寧公司來贊助了,而臺灣的高中聯賽HBL似乎則一直是由Nike公司贊助為主,另外加幾個其他的贊助商的輔助,比賽的承辦規模穩定,富有質量。而全國中學籃球聯賽贊助商搖擺不定使得比賽規模一直在變化,加之每個贊助商的贊助理念不一樣,這樣對比賽可見一斑。
2體系情況
臺灣地區的校園籃球體系是十分完整的,從國中(大陸的初中)的JHBL,到高中的HBL,再到大學的UBA,球員在三個階段都有一定量的比賽打,而使得他們的比賽經驗十分豐富,像著名的籃球運動員高國豪,在國中時期就已經是十分出名的球員了,而與高國豪隊友的許軒瑜也是來自苗慄大倫國中的JHBL球星,可見臺灣的校園籃球運動確實開展十分廣泛。 而全國中學籃球聯賽參賽率低,賽程持續時間短暫,比賽時間搖擺不定的情況頻繁出現,這也讓全國中學籃球聯賽的發展受到較大影響,對籃球後備人才的培養較為不利。
球員的問題成為大陸與臺灣的很大問題,首先大陸的校園籃球開展時間十分短暫,而且球員總體素質一般,基本功不夠紮實,經常出現球員上空籃不進的情況,無人盯防投不進的情況更是普遍。而且會出現球員身份不明確這類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也使得大陸的校園籃球制約著校園籃球的發展。 而反觀臺灣,球員的劃分比較明確,分為體育生以及所謂的素人(非體育生),而體育生也是融入學校生活中,也是要學習要參加考試的,這種學生運動員的概念就比大陸先進很多,而臺灣的教練對於基本功抓得十分嚴格,每天對於基本功訓練就會到兩個小時以上,冠軍球隊能仁家商的教練林育正指導在接受採訪指出:「他們隊伍的體能訓練是3000米全速衝刺,衝5組,外加其他的訓練內容,如此大的訓練量在臺灣是普遍現象」。由此可想而知大陸和臺灣球員的籃球訓練方面的差距已經被拉大。其次球員的出路問題,HBL聯賽為臺灣職業籃球輸送了不少人才,楊敬敏、顏行書、曾文鼎、吳岱豪、李學林等一大批球員,年輕時都曾經是HBL的明星球員。在包裝明星球員上,HBL也花了不少的功夫。從預賽階段開始,HBL便有電視轉播,這也讓整個臺灣的球迷,可以通過電視機觀看到比賽的直播畫面。而聯賽的贊助商也會在賽季結束之後,舉辦HBL全明星賽,幫助明星球員增加自己的影響力。臺灣職業聯賽SBL並沒有青年隊和二隊,因此很多人才都需要學校進行輸送,這也讓HBL聯賽成為臺灣籃球最重要的人才搖籃。大陸擅長製造精英,好苗子從小學階段就被搶,以前是進少體校、體工隊,現在都進了CBA俱樂部三隊。大陸的學校籃球運動開展,包括高中、CUBA聯賽水平都比較弱,而自下而上盡收精英的CBA,是毫無爭議的亞洲第一職業聯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