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上連結!」
今年以來,網絡直播帶貨勢頭一路高歌猛進,直播帶貨這種銷售方式業已成為電商營銷的常態,商家賣貨的標配。但在直播帶貨繁榮的背後,制假售假亂象也層出不窮。12月3日晚8點,據央視財經報導,江蘇南京警方近期搗毀了一個售假團夥,該團夥以直播帶貨的方式,3天內賣出了1.5萬支假冒的「大牌」口紅,銷售金額高達130多萬元。
直播帶貨三天賣出130萬元假口紅
據報導,南京市民陳女士在某直播平臺發現,某品牌口紅在做直播促銷,主播聲稱貨物積壓,清倉大甩賣。市場價300多元的口紅只要49.9元。陳女士被優惠的價格打動了,立即下單購買。收到口紅後,陳女士發現,口紅和平時在商場裡買的不一樣,遂報警。
經過警方檢測,陳女士購買的該支「DIOR」口紅確實系偽劣產品。隨後警方對其購買渠道進行追蹤,發現4名銷售偽劣產品的犯罪團夥並成功抓獲。
經查犯罪嫌疑人周某原本在購物平臺做美妝生意,但覺得利潤微薄,便從其他渠道購買假冒品牌口紅,再通過中介找網絡主播帶貨。他們從一些渠道買進大牌口紅,進價在5元-20元不等,售出的價格在40-50元不等。
此案一經報導,相關微博話題熱度不斷,閱讀量持續攀高。截至12月4日下午2點09分,新浪微博關於#直播帶貨三天賣出130萬元假口紅#的話題閱讀量達1.9億, 討論量達6627。3點10分,該話題閱讀量飆升至2.1億,討論量多達6988。下午2點17分,#假名牌口紅進價5塊錢一支#的話題閱讀量大2877.3萬,討論量2939。
包括新華網、中國青年網、西安公安、中國警方在線、榆林檢察、北京海澱法院、遼寧衛視等各大官方微博紛紛轉載央視財經報導的這起案件。
對於這一案件,不少微博用戶這樣評論:所以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信低價大牌口紅?49元大牌還抱著真貨心理買的人,厲害厲害!用買一顆大白菜的錢,買鑽石,你還相信是真的?現在的直播真的應該好好查查!希望能儘早一窩端!
為何直播帶貨變成「帶坑」?
今年年中,中國聯通發布《直播終端參考報告》顯示,到2020年底,中國直播行業用戶規模有望超過6億人。但已有幾億人「湧進」的大型帶貨現場卻屢屢翻車,坑消費者、坑商家、坑資本市場等亂象不斷湧現。帶貨成了「帶坑」。
就在近日,網紅主播辛巴(本名辛有志)因直播售賣「假燕窩」向消費者道歉,除了召回產品,更是提出先行賠付方案,承擔退一賠三責任,共計超6000萬元。有網友點讚辛巴主動擔當,願意承擔「退一賠三」責任;有的網友認為網紅直播帶貨如此忽悠,應嚴懲;而有的網友懷疑這是辛巴的炒作。
無獨有偶,12月1日,一則「李佳琦店鋪虛假宣傳被罰款」消息在網上熱傳。查詢國家及地方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李佳琦持股49%的上海妝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2020年6月10日受到上海市崇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原因為"發布虛假廣告",並進行罰款。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舉報人在由該公司開設的天貓網店(李佳琦專屬店)購買了菲詩蔻洗髮水,該店家在網上虛假宣傳該洗髮水有防脫髮功能,但該公司無法提供相關依據。目前,在"李佳琦專屬店"中已搜索不到"菲詩蔻生薑洗髮水"。
今年「雙11」剛剛過去,中消協就發布了輿情監測報告,點名批評直播帶貨中出現的刷單造假、售後服務差等問題。「知名主持人」汪涵直播帶貨涉嫌刷單造假,「脫口秀演員」李雪琴直播銷售數據「注水」等負面新聞一度被送上微博熱搜。
直播帶貨「虛假繁榮」的背後應該是對主播、直播公司以及供貨商的共同問責。
是誰為「假冒偽劣」提供了溫床?
在直播帶貨過程中,常常出現的各種問題,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故事。
過去我們農村的農村集市上,每到趕集的時候就特別的熱鬧。在這個時候,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在人多的地方,用布條拉起一個臨時場地,或者在當地的禮堂,弄一個簡單的講臺,再擺上一些小凳子,然後就開始大肆宣傳免費送禮品,其實就是送一些臉盆、雞蛋或者洗衣液之類的。
很多老年人都抱著佔便宜的心理,早早地呼朋喚友去佔位置。等老人們到了場地之後,也確實領到了所謂的禮物,然後這群人就開始跟老人們嘮家常,往往能夠說道老人們的心坎裡,這時候老人們甚至覺得這些人比自己的子女還要親。
在集會結束之後,他們會跟老人們說,明天還會有更好的禮品送,這樣的活動往往會持續三五天,等三五天之後,這些人就開始拿出所謂的廠家直銷的保健品、淨水器等產品,跟老人們說,「這個產品是某某高科技,對健康有很多好處,是將來養老的好保障,關鍵是價格非常實惠。」然後很多老人紛紛掏腰包,等產品拿回家之後才發現,花幾千塊錢買的產品,可能價值就值幾十。
結合之前的「假燕窩事件」,我們發現與現在的直播帶貨與傳統的農村騙局有異曲同工之妙,平時的時候給用戶一些甜頭,關鍵時刻再收割收割粉絲,收收智商稅。或許「假燕窩」事件與文章開頭所提到的直播售假以及農村集市騙局在性質上有一定的區別,制假售假的性質更加嚴重。
從直播帶貨的數據來看,用戶人群呈金字塔三角分布,60%月收入低於3000千元的底層用戶是直播帶貨的主要消費人群,大量的低收入用戶決定了「低價」在直播帶貨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吸引點;同時,經過幾年的用戶培養,消費者已經習慣了直播間帶貨所謂的「全網最低價」宣傳,極大降低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價值認同感,這也為很多打著低價標籤的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溫床。
所以,從此次央視曝光的直播出售假貨事件中,我們認為這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能共同淨化直播帶貨渠道的空間。從監管層面,需要監管部門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從品牌層面,要做好品牌價格體系的維護,讓消費者對產品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從平臺層面,要規範營銷規則,建立完善的平臺交易體系,保證消費者的利益;從消費者層面,要樹立對產品的正確價值認知和正確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