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為所以 溯表象根源
——試論《文論所以然》之所以然
文/郭省非
古廣祥先生賜大作《文論所以然》,拜讀中情不自禁地湧出「奇書我讀諳如此;妙理誰知所以然」的對句。其實,我與他並未謀面,之所以有聯繫,完全是以聯會友所玉成。廣祥先生的《中藥趣聯》《詞牌巧對話人生》我拜讀後嘖嘖稱奇。對前者我寫了「藥名對仗,聯苑飄香」的讀後感,對後者我寫了「奇妙聯花又一枝」的讀後感。後來,通過手機微信經常互通心得,我們是聯友,亦是網友,更是朋友。廣祥先生在「傳統而有序的經營並不影響創造力」中說,「勤儉乃黃金之本」,我回復「勤者由窮變富;儉之聚少成多。」讀其「由珠算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引起之遐想」,我回復「加減乘除稱妙算;詩聯醫藥著奇文。」再讀「中藥趣聯新編(回鄉記)」,我回復「深深腦海印;暖暖故鄉情。」去年春節前,廣祥先生發微信拜年,我以嵌名格回復一副春聯:「廣闊心田多種福;祥和氣氛好迎春。」不久前他發來《古廣祥中藥聯與秦文亮書法鑑賞》,我回復「大家書法秦文亮;中藥名聯古廣祥。」由此可知我們之間聯繫之緊密。
題賀出版
這次讀《文論所以然》,實際上是讀廣祥先生原先奇聯巧對的延伸和深化。原來的讀聯,這次的讀文,感到似乎是聯中有文,文中有聯。他的文與聯、聯與文,一脈相承,枝葉同根。那麼,作者為什麼要寫《文論所以然》呢?人物篇,他認識有那麼多人,為什麼就只論這樣一些人呢?時事篇,他知道那麼多事,為什麼就只論這樣一些事呢?其他篇亦如是。「所以然」中的「所以然」又是什麼呢?我曾以「情是鮮花詩是蜜」為題寫過一篇短文。其中有「詩是情感的收穫,詩是情感的耕耘」,「詩是情感的選萃,詩是情感的結晶」,「如果把詩比作水,那情感就是水之源,如果把詩比作花,那情感就是花之本」。詩如此,文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從中可以知道,雖然「所以然」論的是理,但如果把這個「理」當成看得見的大樹,那麼「情」就是這大樹的深根。作者在書中寫的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文,都是從心靈深處通過文筆迸發出來的情感火花。原來,「所以然」之「所以然」,就是廣祥先生的熾熱情感。
著名書法家秦咢生題贈廣祥先生
愛國情。廣祥先生寫連戰先生的題目是「一切在於人,一切為了人」,副題是「寫『九二共識』的踐行者連戰先生」。作者雲,「祖國山河頻入夢,愛國如饑渴。對連戰來說,熱愛祖國,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的心願,他常說,『九二共識』對華族同胞來說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正義法律」。「連戰的『和平之旅』為國共的『歷史糾纏』找到了解套,也為早日結束海峽兩岸分裂分治的歷史局面打下了基礎」。從這段話裡,可以感受到廣祥先生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滾燙情懷。「寫香港立法會前主席範徐麗泰」的標題是「愛國愛港,一片冰心在玉壺」,文中有句話特別亮眼,「祖國,這是一個無比高尚的精神力量支柱」。回顧自1840年以來的歷史,就一定會悟出:國弱家貧,國破家亡,國亂家災;國立家穩,國治家興,國泰家安,國強家富,國盛家昌,有國才有家,愛國是中國人的至高無上情懷。廣祥先生在《文論所以然》中還有幾篇「鄉土情」的文章。作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移居香港,經歷過「殖民地」生活,也體驗了「一國兩制」主人的優越感。但「身在異鄉為異客,他鄉不似故鄉親」,這就是「鄉愁」。愛國情是愛鄉情的延伸和拓展,愛鄉情是愛國情的起點和根蒂。愛鄉的人必然愛國,愛國的人也必然愛鄉,二者就像血與肉一樣緊密相聯、密不可分。
時任香港立法會主席範徐麗泰出席「中醫藥全球大會」
孝親情。中華民族一直遵從「百善孝為先」的古訓。廣祥先生可稱為實踐這一古訓的典模。《文論所以然》「緬懷篇」的首篇就是他「緬懷家父古劍鋒教授」。他說:「人的悲傷往往是因為某些人或事所造成,對於我來說,這種『哀、慟、悲』莫過於在『父親節』懷念父親」。「去母天欲裂,溫物淚爭飛」,這是「悼念母親李滌嫦醫生」一文的標題。「天欲裂」,「淚爭飛」,懷念母親心態強烈程度無以復加。「孝」字,上為老,下為子,為其內涵作了極其直觀的再精準不過的展示。父母給予子女的愛是無私的,尤其母愛更是與生俱來,這是所有生物的共性,如果某一物種失去了母愛,那麼這一物種就要絕代。因此,母愛是一種先天的本能,不需要外力幹預。孝道則是後天教育形成的。「教」字左邊是一個孝字,右邊是一個文字,教育的初始內涵就是教育後代對前輩要有孝敬的情懷。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堂屋掛有「天地君親師位」的中堂加以供奉,帝制被打倒後將「君」字改為「國」字。誰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就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崇拜和信仰順序。「天地國親師」這個信仰順序是非常科學的,敬天惜地愛國孝親尊師的信仰,應該繼續傳承並發揚光大。
古劍鋒教授(1921-2014)
崇德情。「記儋州唐卓高二三事」的標題是「德厚者流光」,文中有廣祥先生撰嵌名聯:「懷仁聲卓也;處事德高然。」「記常小靠的使命與擔當」的標題是「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文中說「問心的道德勝於問理的道德」,這說明「心德」高於或者說優於「理德」。「緬懷家父古劍鋒教授」的標題是「行為世範,德為人師」,把「德」置於對家父崇敬懷念的核心地位。「深切悼念盧光雄老師」的標題是「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文中有一聯:「夢裡幾番啼血淚;心中無限起恩波。」此處,由崇德之情變為了感恩之心。「為紀念胡耀邦逝世三十周年而寫」的標題是「德為世表,行為士則」,文中說「胡耀邦不僅是中國改革的急先鋒,同時也是平反冤假錯案和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具體執行者」,並引用國務院前副總理田紀雲的話「胡耀邦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良心」。中央臺播的《隱秘而偉大》電視劇顧耀東說「我的信仰是良心」。「良心」是用最樸實的語言表述的最崇高的道德。「良心」是感受得到的道德制高點。我也曾撰《緬懷胡耀邦》聯:「伸張正義,推翻鐵案砸金科,力挽狂瀾,頂著油鍋批凡是;闊斧大刀,平冤帥部真司令,多謀足智,撥亂前沿總指揮。」這是我對胡耀邦良心的景仰。「為海南島書法家符禮高撰文」的標題是「立才方遠,崇德不偏」。為什麼《文論所以然》的篇目標題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選用「德」字?只能說明「德」在作者心目中具有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
古廣祥與盧光雄老師(右)
民生情。廣祥先生身居祖國香港,情牽大陸民生。《文論所以然》中有幾篇文章特別能說明問題。「高房價引發對『不單純』問題的思考」,標題是「支撐大廈,房奴便是頂梁人」。文中說,「經濟學家認為,高房價是『食利文化』,它已關乎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問題,它對國家的長治久安的破壞力,遠大於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不難看出,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幸福感,也毀滅了年輕人的創業力」。作者說,「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另一篇的題目是「種糧,種糧,種糧」,重要問題連說三遍。文中處處充滿了對「無農不穩」、「無糧則亂」的憂慮。作者說「農村是一個國家富裕的真正源泉」,「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農業是人類母親產業」。廣祥先生對高房價和「三農」的關注,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國策的根本性。「論『休閒與勞動』的辯證統一關係」一文,更是對「民生」高層次的關注。我國的國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同以攫取最大利潤為目標的資本本質的根本區別,這也是目前我國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大國抗擊「新冠病毒」效果呈現天壤之別的最根本原因。從廣祥先生關注角度還窺見到了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在當代的閃光。
古廣祥獲中外政要及社團領袖頒發的各類證書
國粹情。中國的國粹,是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澱,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概括,是中華民族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專利,是我們今天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在某種意義上說,國粹情,就是中華魂情懷。從《文論所以然》中可以清楚感受到,廣祥先生就是中華國粹的景仰者、實踐者、繼承者、弘揚者、鼓動者和傳播者。「中華銘刻心靈裡;國粹融於血液中。」這是我寫到此處時猛然在腦海裡迸發出的靈感,用這副對聯來讚頌古廣祥先生之於國粹所作的付出毫不過分。中醫中藥是國粹,中華武術是國粹,中華戲曲是國粹,中華詩詞是國粹,中華對聯是國粹,百家經典是國粹,中國繪畫是國粹,中國書法是國粹,如此等等。廣祥先生出身於中醫中藥世家,他在「今天永遠不同於昨天」一文中說,「中醫學是現今世界上唯一有五千年連續歷史,獨立於西方醫學的醫學」。在另一文中說,「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瑰寶,是華夏子孫千百年來與自然災害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醫學」。正因為如此,他不遺餘力地在香港、在東南亞、在歐洲、在世界向各國政府和醫務工作者傳播岐黃文化,為中醫中藥在中國爭得地位並走向世界默默貢獻力量。廣祥先生身體力行創作《中藥趣聯》《詞牌巧對話人生》等詩聯作品,就是崇拜國粹、實踐國粹的典型範例。「序文篇」和「藝術篇」更是用大量筆墨讓國粹層林盡染,呈現出「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不勝收畫面。
古廣祥著作
《文論所以然》之所以然,表現在愛國情、孝親情、崇德情、民生情、國粹情之中。這些「情」不是小事小情,更不是兒女私情,而是人生大情,是家國大情,是民族大情,是天下大情,可以用「天下為公」、「為人民服務」言而統之。從古廣祥先生的「文論」中,可以看到他的關注重點、情懷內核、心靈軌跡。他具有大情懷、高境界、寬視野、深感悟。建議授予古廣祥先生「世界傑出華人獎」、「中國楹聯終身成就獎」。在此,我以一副對聯相贈:
敬重炎黃,中華赤子;
鍾情國粹,時代精英。
2020年12月7日於漢口南京路汾陽廬
本文作者 郭省非
郭省非, 1941年出生,湖北省浠水縣人。曾任瀋陽軍區宣傳部處長,湖北省輕工業廳辦公室主任。退休後任《湖北詩詞》執行副主編《荊楚對聯》主編多年,2009年被選為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2014年被聘為中聯會顧問。同年被中聯會授予中國聯壇最高獎第二屆「梁章鉅獎」和第二屆「聯壇十傑」稱號。出版有《省非聯選》等。
作者 郭省非 責編 常小靠 審核 古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