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百年老街臺東一路
作者:於向陽
早在1898年以前,臺東一路就成為連接遼寧路直達海邊的馬車道。清朝駐軍章高元的馬隊從楊家村沿著小鮑島,大鮑島、棧橋,到匯泉村。沿湛山村,到浮山所等地巡查。隨著德日侵略者的鐵蹄佔領青島,臺東鎮的建立,臺東一路成為與市內連接的主要通道。
二十年代初期,嶗山煙廠的設立,僱傭了許多周邊農村逃荒入城的農民,便在仲家窪以西,楊家村以東的南林子地段塔建了許多簡易房屋,俗稱嶗山大院。由於德日對臺東鎮的規劃建設,臺東一路周邊地區也得到了一定的繁榮。如:二十年代開辦的華美旅社在四十年代重新建設開辦華美大酒店。在臺東一路右側,楊家村的上面是南山市場,這裡有一個小戲院,叫臺東雜劇院,演出京戲,也演評劇,解放後曾叫臺東戲院,是十分簡易的劇場。在臺東一路與遼寧路的交界處,有一所郵電局。是當時臺東鎮最大,服務比較全面的郵電局。
臺東郵電局是1892年章高元進青島設立的電報房,那裡至今還是臺東郵電局,已經多次拆建改造。向前就是青島人和路小學,人和路小學在我嶽父家旁邊,我妻子的兄弟姐妹都在那裡畢業,也是我兒子的母校,位於臺東一路24號的青島第十四中學是個老學校,記得我有個文友王春華在教導處做主任,還有個文友在學校當老師,退休後在學校開辦了小記者學校。不知為什麼,青島米廠也停業破產了,那房子租給了國美,電器產品賣的比較便宜,好多家電都是從那裡進的。長生堂藥店是青島藥材公司的下屬企業,在五十年代的遵古藥店一個支部,屬於青島老字號。記得我在九十年代去辦理業務,恰好遇到姜尚海經理,他和我哥是好朋友。再往前就是大光明電影院,嶗山煙廠(雙蝶乳膠廠)至延安路大轉盤。
大光明電影院是五十年代建設的影劇院,解放後,楊家村的部分房屋拆遷,這裡蓋的房屋基本安置了楊家村的住戶,包括長生堂大藥房,大光明電影院。
八十年代,我們單位也與大光明電影院建立服務合作關係,我們的海水浴場更衣室包給他們影劇院工會洗海澡更衣用,他們所有職工使用我們的澡票更衣服務,也可以到我們所屬企業洗澡理髮。
在臺東郵電局的對面,是現在的臺東賓館,這個建築解放前是由民族商人(漢奸)欒警山開設的浴池明新池,當時該浴池樓上樓下兩層,隨著日月的變換,青島解放後,欒警山被人民政府槍斃,明新池後來歸屬青島市飲食服務公司,六十年代,由於青島住宿難,旅店少。浴池變成專營旅館,後經過多次改造,成為現在五層的三星級賓館兼營飯店。臺東賓館名字改為臺東大酒店。它的位置是青島市商業中心,居住,交通,購物十分方便,加上該店配套酒店菜品價格合理,味道上品,尤其臺東大包,被評為青島十大小吃,外地來青出差旅遊居住,是最佳選擇。
在臺東一路的左側,以市場樓為輻射形成臺東鎮的商業中心,臺東市場樓內的光陸大戲院在剛設立為「同樂茶園」。那些臺東的店鋪老闆,和流動商人在晚上紛紛來此喝茶看戲。「同樂茶園」改為大戲院後主要演出京劇,文革開始的一九六六年,光陸大戲院改稱遵義劇院。那樓下菜市場作為臺東市場,樓上百貨店稱為第二百貨商店。
臺東市場樓的旁邊就是遵義劇場,那就是——老臺東的光陸大戲院。位於福寺路4號(臺東三路原商業市場內,現為萬達廣場)。當時許多京劇名家來青,除了在市裡的永安演出外,往往都要到中山路北頭的華樂戲院,或是東鎮的光陸大戲院。而「光陸」是僅亞於「永安」,為青島第二大戲院。
這是由商人萬仲義和劉德美二人出資,於1928年在老臺東商業市場內所建,原名同樂茶園,後一直叫「光陸大戲院」。光陸戲院有自己的班底——青島共和京劇團,專門為來此演出的名家配戲,上世紀50年代初,女老生張少樓的演出小組(內有女花臉許慧敏),著名海派武生周雲亮的演出小組(內有女老生蔣慕萍、旦角李慧芳),還有著名旦角楊榮環、著名武生袁金凱等,都在「光陸」演戲,也是「共和」為他們配戲。「共和」在沒有外地名伶來演時,他們自己還排演了京劇《白毛女》《十五貫》《碧海揚州》《劉介梅》《搜書院》等戲。
臺東市場樓的旁邊昆明路大門進入,就是土產雜品商店,這個商店屬於臺東區商業局,經營業主大部分來自龍門路一條街和臺東鎮,50年代的龍門路路兩側都是門頭房,各家各戶都賣土產雜品,公私合營後歸屬商業公司。記得我的大姨孫慧麗在那裡工作了幾十年,直到退休。
市場樓旁邊有個新興飯店門市部,記得八十年代有個女經理姓李,她們店的蒸包格外好吃,每到將近中午,開始排長隊,直到下午兩點,許多路過的人還在打聽有沒有包子了,由於該店包子出名,曾經被評為青島十大名吃!
臺東一路的市場樓大門旁邊有一個副食品批發部,我的父親退休後被那個批發部聘請做會計,我在八十年代末也工作調動到臺東三路商業街工作,中午吃飯經常去約著他去南山吃牛肉包子,回憶那段時光,雖然已經過去三十年,但是就和眼前一樣。
臺東一路的華美旅社是青島最早開業的旅社之一,早在德佔時期,那裡就有一個驛站,院子內有馬廄,後來嶗山煙廠開業,嶗山煙廠生產需要大量的菸葉,青島周邊膠州、高密,濰縣、益都等地把菸葉運到煙廠需要交貨,驗收。一般都需要在青島住宿。華美旅社應運而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臺東鎮形成規模,原來旅社已經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華美旅社在1942年推倒重建,其規模,房間配套,檔次都比較高,四十年代發生的華美旅社打劫案震驚全國,說明了這個旅社的檔次。華美旅社的重建,成為臺東鎮旅店業的一道風景。
著名作家王統照在《青島素描》這篇散文裡為我們描述了20世紀30年代的東鎮:「東鎮,在以前是與市區隔著一條荒涼的馬路,兩旁還是野田。這兩年那條路卻成了日本居留民的中心地帶。由日本神社的下面往東走,好長的一條遼寧路,兩旁的生意至少有一半是掛著日文的招牌。這是公共汽車與各處長途汽車向市外走的要道。
在50年代,從火車站發到東鎮的是2路汽車,從臺東一路向前就沒有公共汽車了,直到50年代後期,2路電車才伸展到延安路大轉盤。
那時,公共運輸公司就在道口路,臺東一路的旁邊。東鎮是青島市發往全市各地公共汽車的樞紐站。
在七十年代,在臺東一路和威海路拐角建設了一座新華書店大樓,當時那座大樓只有一層是書店,但是他的經營面積卻是僅僅次於中山路的書店,由於離家較近,我幾乎經常光顧看書買書,讀書讓我得到了許多知識,是我在人生路上的指路燈!
現在,威海路臺東一路拐角南段正在建設改造,我期待,臺東一路明天更美好!
本文作者:於向陽、網名:海歌。中國作協國土資源部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散文家協會常務理事,青島作家協會會員,業餘文學耕耘五十載,著有四十餘部散文集,小說,劇本正式出版,現任青島市好人文化促進會宣傳部長(藍月亮文學),(青島好人)主編。幾百篇文史作品已經在2013年收入作者的《閒話青島浮山後》和《記憶中的市北》《青島街巷裡院傳奇》三書中常規出版,中國作家網全書予以刊登,目前作者的部分著作在京東以及各大網絡書店設專欄銷售,有尋找的朋友,可百度搜索作者名字(於向陽)和書的名字可購。也可掃描如下圖標進入藍月亮文學創作基地聯繫作者,以便對於您的來青旅遊、住宿,投稿雜誌(藍月亮文學),(青島好人)索取和購買本書提供幫助,感謝青島新聞網攝影記者:吳寶華,李巖,陳怡霖、劉淑琴等朋友為《閒話青島浮山後》《青島街巷裡院傳奇》的配圖,部分照片來源於網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5-06/16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