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是非洲東部沿海最為發達的國家和重要的商業樞紐,工業基礎較好;得益於優越的地理條件,其商貿和服務業非常發達,能夠輻射東非、北非地區。烏幹達地處非洲「十字路口」,位於東非沿海通往北非、中部非洲的交通要衝。兩國均非常需要建設連接蒙巴薩港與烏幹達內陸的鐵路幹線以促進經濟增長。中國支持建設的蒙內鐵路、內馬鐵路建設以及沿線工業帶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蒙內鐵路連接奈洛比和蒙巴薩港,是東非鐵路網的起始段;內馬鐵路由奈洛比至烏幹達邊境城市馬拉巴。兩條鐵路全長共計967.5公裡,建成通車後將成為東非地區陸港聯運大動脈,支撐該地區交通物流格局優化和轉型升級,帶動水泥、鋼材、運輸等多個當地行業的發展。中國在參與上述鐵路建設時非常重視履行社會責任以提升「軟實力」,不僅創造大量就業,還通過公益事業、保護野生動物、參與環保事業等促進與當地社會的深度融合。更為重要的是,在蒙內、內馬鐵路建設中,都採用中國鐵路標準進行工程建設和裝備使用,為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擴大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東非油氣大發現」使得本屬能源匱乏的東非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目前已有數十家國際能源企業在該地區從事勘探開發工作,並有望實現石油出口。大規模油氣開發帶來上下遊產業鏈及油氣管線建設的高潮,例如烏幹達計劃修建與肯亞拉穆港相連的石油管線以及上下遊煉油廠和發電廠。2006年,中海油獲得肯亞和烏幹達數個區塊的油氣開發權益,我國企業還參與實施了奈洛比—埃爾多雷特成品油管道等多項大型管道建設工程。
在電力設施方面,該地區電力互聯互通建設值得關注。目前,肯亞、烏幹達兩國及周邊國家正在加快建設跨境電網工程,而烏幹達也有望成為輻射肯亞、南蘇丹、盧安達、剛果(金)等國的電力樞紐。近年來中國電建等我國電力企業在烏幹達伊辛巴水電站、卡魯瑪水電站和肯亞HGF綜合水利樞紐等大型電力項目中表現不俗,在地區電力建設中領先於其他國家,下一步有望在跨境電網建設和智能電力調度方面獲得新的成就。
在促進地區製造業發展方面,中國有望在三個方面取得領先優勢。一是推動肯亞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肯亞的工業體系相對完善,且與英、德等西方國家接軌,因此對中國製造業的合作需求層次要求較高,智能製造、精益加工、新技術、新材料等產業技術領域有望迎來合作機會。此外,蒙內鐵路建設也為中、肯產業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間。二是烏幹達和盧安達的通信信息技術發展戰略值得關注。烏、盧兩國屬於該經濟走廊的戰略腹地,且交通地理位置重要,因此信息技術在物流、電子商務、農業等傳統產業方面的應用對地區經濟發展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三是烏幹達仍然需要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僅應考慮中國與其開展產業對接和產能合作,也應考慮促進中、肯、烏開展三方合作,形成區域工業化「雁形格局」,增加該經濟走廊的國際競爭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該地區的中國企業開始重視職業教育培訓,並將其作為投資與貿易的有力支撐。與單個企業依託具體項目、零星地開展職業教育培訓不同,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國際」)在肯亞NYS(National Youth Serve,青年服務隊)項目中對職業教育培訓模式的探索,不僅嘗試走市場化、可持續發展道路,更致力於與非洲國家共同發展,已成為中國企業在非洲開展職業教育培訓較為成熟的模式。NYS項目採用「中國設備+培訓」的方式,根據對象國產業發展需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不僅有利於推動中國裝備出口,也可同步輸出中國技術和標準,實現了提升經貿合作水平、助力非洲工業化以及增強「民心相通」的多措並舉、互利共贏目標。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年輕學員熟悉中國的裝備操作、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對中國富有感情,這對帶動中國技術標準出口、提升中國政府海外形象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