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走進全國第三批古村落——新塘鎮瓜嶺村,古樸的小橋、婆娑的榕樹、寧靜的碉樓、錯落有致的嶺南特色古建築……在這裡一一呈現在你眼前。
瓜嶺村作為一個有500多年歷史、廣州唯一的水上清代建築民居群,近年來,按照「環境優先、產業先行、文化為魂」的思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使古老的僑鄉舊貌換新顏。
按照3A景區標準 整治人居環境
瓜嶺村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點,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在全鎮率先開展並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三線下地」工作;探索把城市管理模式向農村延伸,在村內實行「戶集、村收、鎮清理」生活垃圾處理模式,成功創建成為區級垃圾分類示範村,讓垃圾分類和人居環境相融合,讓村莊更整潔乾淨。另一方面,升級改造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系統,推進「廁所革命」,配套建成公廁6個、垃圾誤時投放點6個、大件物品回收點1個。
與此同時,該村注重在傳承中利用、在保護中發展,將「魚米之洲」的特色,通過彩繪的形式在民舍外立面展示,並別出心裁地將全村35處空地用竹籬笆圍起來,變亂為美,形成「村即是景,景也是村」的獨特風格;充分發揮村內古建築保存完好、歷史人文豐富的優勢,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的原則,對舊村區域實行嚴格保護,防止大拆大建,確保古村落面貌不變,讓鄉村振興發展的同時,也讓老百姓「記得住鄉愁」。
如今,瓜嶺村按照整村打造3A景區的標準,大力建設遊客服務中心、商業街、集散廣場、休閒公園、觀光橋、碧道等旅遊配套項目,並提升完善村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文化活動中心、民主議事廳等公共服務設施,大手筆書寫美麗幸福的民生畫卷。
立足嶺南水鄉特色 打造特色精品名村
每一個古村落,都是一個傳奇,它們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記憶、人文生態。瓜嶺村堅持以規劃引領建設,先後完成了村莊規劃、傳統村落保護規劃、旅遊發展規劃研究的編制,進一步明確了瓜嶺村文化歷史和鄉村旅遊的建設發展定位。
在此基礎上,瓜嶺村引進文化投資旅遊公司,規劃實施吾鄉嶺南精品名村系列,累計投資3.26億元,以鄉村休閒度假為主題,以瓜嶺華僑、建築、龍舟、廟會等文化為內涵,把該村劃分為精品度假酒店及農家康養度假小院、宜居宜業的主題創意創業聚落、精品民宿系列及原村落街區、休閒體驗農業園等主題功能區,12個實施項目,努力打造具有嶺南原鄉特質和鄉村文化休閒產業特色的嶺南精品名村。
「老祖宗留下來的古村落文化以及先人愛國愛鄉、勤勞致富的故事,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借我幾小時,還你數百年』,全面打造完成後的瓜嶺精品名村,將更值得大家期待。」瓜嶺村相關負責人表示。
引進田園綜合體項目 把美轉化成生產力
「把風景變成產業,把美麗轉化成生產力。」瓜嶺村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結合自身優勢,確立了以現代農業為支撐、實行保護性開發的發展思路,利用村內的古建築群、成片荔枝園、連片農田等資源,由鎮政府主導收儲整合連片農業用地,搭建平臺載體,著力打造以休閒旅遊為依託,集休閒觀光、文化體驗、科普教育、特色美食及親子娛樂功能於一體的「親自然樂園」田園綜合體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約6850萬元(首期投資3000萬元),建設內容包括生態停車區、入口綜合服務區、拓展活動區、浪漫花海區、文化體驗區、教育體驗區、高效種植區七大功能主體分區。項目分三期工程推進實施,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交易、整體規劃設計、測算等工作,一期工程包括現代農業溫室工程、集散廣場工程、停車場工程等,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於2019年2月開始部分對外營業,今年下半年將可實現全面對外營業。
項目全面建成使用後,可帶動瓜嶺村及周邊村落的民宿和綠道休閒旅遊業的發展,讓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不斷提高,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村民就業。「環境美,大家增收,這樣的變化誰不喜歡?」提起這個項目,不少群眾都豎起了大拇指。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李大林 通訊員 增宣 朱卓東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大林 通訊員 增宣 朱卓東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謝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