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正在進行中。今年受疫情衝擊明顯的旅遊服務板塊在服貿會上都是怎樣呈現的,又有哪些亮點呢?
在國家會議中心地下一層的展館中,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今年服貿會旅遊服務展區在1萬平方米的展館裡設置了北京展區、國內展區和國際展區。據介紹,此次服貿會旅遊服務展區,共有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家展商參展。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海外參展商主要通過線上平臺參加本屆服貿會,所以,在旅遊服務板塊展區,參觀者現場體驗的展位大多來自國內的參展商。
增添非遺元素,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此次服貿會旅遊服務展區,除北京的各類旅遊文化特色展區外,四川、山東、陝西、山西、吉林、內蒙古、西藏、寧夏等多個省份也設有特色文旅展臺。除此以外,以首旅集團、凱撒旅遊、眾信旅遊為代表的旅遊企業也有參展。
古色古香的老北京四合院場景環抱著北京市東城區文旅局打造的「故宮以東」區域文旅品牌。作為「故宮以東」文化行旅項目特約合作夥伴,凱撒集團的工作人員不僅可以詳細講解集團旗下文化版塊對於「故宮以東」文化行旅項目的深度開發成果,還會推薦基於本地文化休閒消費研發的美食、民俗、市井主題線路,以及掐絲琺瑯、古法盤扣等手作體驗。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很多省份的旅遊展區除以文字、視頻等方式展示當地特色旅遊資源以外,還增加了地方非遺文化元素的展示。在寧夏旅遊展區,參觀者可以現場觀摩賀蘭石印章篆刻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汪衛榮的篆刻技藝;在山東旅遊展區,參觀者可以看到山東苗家老粗布木織機的非遺技藝展示;海南旅遊展區則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紡染織繡技藝。
賀蘭石印章篆刻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汪衛榮在寧夏旅遊展區展示篆刻技藝。
山東旅遊展區現場有苗家老粗布木織機的操作展示。
海南旅遊展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紡染織繡技藝。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參觀者對於非遺文化技藝的展示都表現出較大的興趣,非遺傳承人在展示技藝的同時也要回答參觀者的眾多問題,既增強了現場互動性,也讓更多的參觀者對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參展省份還通過特色文化表演、特色服裝與產品的展示等方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四川旅遊展區的涼山彝族民歌、川劇變臉表演,陝西旅遊展區的仿唐歌舞表演等都是此次服貿會中旅遊服務板塊的代表性特色演出;另外,在內蒙古、陝西、青海等旅遊展區,極具當地特色的旅遊產品、文創產品、民族工藝品、食品等也都有展示,有的還可以現場下單購買。
內蒙古旅遊展區有地方特色乳製品、牛肉乾、香菇幹、玉石、特色工藝品等產品的展示,且大都可以現場下單購買。
山西旅遊展區展示的當地特色手工藝品。
展會中的旅遊直播更帶感
此次旅遊服務板塊的另一亮點就是科技化,除用科技化手段給參觀者帶來沉浸式遊覽體驗外,展會的直播元素也隨處可見。在旅遊服務板塊的展區,設有專門的直播帶貨間,以便有直播帶貨需要的展商使用。部分參展商表示,更喜歡在各自展臺進行直播,顯得更有代入感。
旅遊服務板塊設置的直播帶貨間。
利用直播手段在服貿會展區的環境內,參展商們進行現場直播,或介紹各自展區,或線上推薦旅遊資源、產品以及周邊文創產品,忙得不亦樂乎。
首旅集團展區,在一張放有西單商場直播間提示牌的桌上,擺有張一元茶葉等商品,工作人員正在為接下來要進行的直播做著準備。
四川旅遊展區一場直播正在進行中。據介紹,四川旅遊展區在服貿會期間安排了15場直播,平均每天三場,主要介紹四川省各個市州的旅遊特色資源和文創產品等。
旅遊企業更加側重推薦國內遊
受疫情影響,今年參加旅遊服務板塊的旅遊企業參展商們更加側重對國內旅遊產品的展銷。新京報記者在出境遊龍頭批發商眾信旅遊的展位了解到,目前,眾信旅遊的出境遊尚未恢復,該公司已根據市場變化迅速推出了國內遊產品。結合當前的旅遊需求,眾信旅遊展位的工作人員更加著重地向參觀者推薦了新疆、四川、西藏、雲南、內蒙古、海南等旅遊目的地。
眾信旅遊展位。
9月2日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所有戶外旅遊景區(點)向遊客開放,並同時恢復跨省遊,處於旅遊旺季的新疆的旅遊熱度迅速上漲。此外,攜程數據顯示,隨著國慶假期的臨近,三亞、西安、大理、麗江等地區的旅遊意願也相比暑期有明顯提升;80%以上的旅客計劃十一出遊時間為3天以上,有超六成的遊客計劃旅遊花費在5000元以上。
因疫情影響,今年不少海外參展商主要通過線上平臺參加本屆服貿會,但新京報記者在旅遊服務板塊依然看到了部分海外旅遊目的地展位。這些海外目的地在熱情地向參觀者介紹當地旅遊資源與文化的同時,也在向中國遊客釋放著一個信號:他們持續看好中國旅遊市場。
日本衝繩展區,一位旅遊達人正在與參觀者分享衝繩的旅遊感受。據悉,服貿會期間,該展區每天安排了互動舞臺、猜謎大會、抽獎等活動。
新京報記者 王真真
編輯 王真真 校對 李銘
圖片 王真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