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字號」激素麵霜致大頭娃娃再現 專家支招激素類外用藥怎麼用

2021-01-10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9日消息(記者申珅)近日,微博博主「老爸測評魏文鋒」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這次「大頭娃娃」出現的最大原因是由於產品使用激素導致,據了解,「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及同廠家的另一款嬰兒霜「開心森林」經專業機構檢測,檢測結果均含有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脂),而以上兩類產品均取得「(閩)衛消證字」許可證號。此事引發網友熱議。

微博截圖

早在2013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並頒布了《兒童(含嬰幼兒)化妝品申報與審評指南》,其中就對兒童化妝品的原料和功效作了明確規定。然而,近些年嬰幼兒護膚品中激素超標的事件仍時有發生。據悉,2020年12月,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所篩查了網絡銷售的41批嬰幼兒溼疹類產品。結果顯示,在34批妝字號產品中檢出2批含有激素,檢出率為5.9%;在7批「消字號」產品中檢出4批含有激素,檢出率為57.1%。

記者就此事採訪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皮膚科徐宏俊醫生,他告訴記者:「氯倍他索丙酸脂是一種超強效激素,它適用於局部肥厚的皮炎溼疹,而且需要在皮膚科醫生指導下規律、規範、短時間內使用,並不適合長期使用。」在正規用藥中,超強效激素一般不會用於孩子,對孩子薄嫩的皮膚會有明顯的副作用。

「消字號」產品是違規添加的「重災區」,其中經常出現氯倍他索丙酸添加過量的情況,徐宏俊表示,造成違規添加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超強效激素,藥物起效快;二是原料便宜。在「消字號」的藥膏產品中違規添加激素用量較大、濃度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薄嫩的皮膚會吸收更多,因此造成副作用,更嚴重的情況會抑制孩子的生長。

對於很多家長談「激素」色變,徐宏俊認為大可不必,皮炎溼疹是孩子常見的一種皮膚疾病,在皮膚醫生的指導下可以使用弱效的、中效的糖皮質激素,比如糠酸莫米松、地奈德、丁酸氫化可的松等。正確使用激素藥膏對孩子皮炎溼疹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最後徐宏俊建議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護膚品時,要選擇大品牌、有一定知名度的「妝」字號護膚品,並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科普連結:教你學會查看準字號

【妝】字號

是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經藥品監管部門備案後獲得的許可證標號,保溼類爽膚水、乳液、面霜、精華液、粉底等等都屬於「妝字號」產品;

【械】字號

是醫療器械,像是敷料面膜等等。這類產品具有預防、診斷、治療、監護、緩解等作用;

【特】字號

是特殊用途化妝品在上市前經過國家審批後獲得的批准文號,包括:染髮膏、脫毛膏、除臭劑等等;

【消】字號

是經地方衛生部門審核批准的衛生批號,格式為XX衛消證字XX第X號,消字號只能用於外用消毒殺菌,不具備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功效。國家消毒管理辦法第33條規定消毒產品就是起一種殺滅和消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不能出現或暗示治療效果。

「消字號」往往是在特殊工作場所、特殊時期以及特殊工作人員使用的。特殊工作場所,比如醫院,就餐區域(比如食堂和飯店);特殊時期,比如流行病傳播期間;特殊工作人員:比如醫生護士的雙手。

相關焦點

  • 皮膚感染忌用激素類外用藥
    核心提示:伴有細菌感染的皮膚病,如外陰膿皰瘡、毛囊炎、癤子;真菌感染的皮膚病,如手足癬、體癬、股癬;病毒感染的皮膚病,如外陰扁平疣、單純皰疹、水痘和帶狀皰疹,都不要用激素類外用藥塗抹。   專家敏解釋說,上述因病菌或病毒感染的皮膚病,使用激素類藥膏不僅無效,而且還會使病情變複雜,加重病症。
  • 又一家長投訴孩子塗面霜變大頭娃娃
    「大頭娃娃」一事再起風波。南都此前調查江蘇女嬰疑因使用嬰兒抑菌霜變「大頭娃娃」引發廣泛關注。近日,雲南一名女嬰母親投訴其女兒疑因使用廣州一廠家生產的「戒之館嬰親霜」後,臉部出現腫大、多毛、發育遲緩等症狀。1月14日,南都記者從廣東省衛生監督所獲悉,監管部門已於1月12日介入調查此事,涉事產品已送檢,檢測結果還需要等待。
  • 寶寶霜裡的「三鹿」,讓「大頭寶寶」再現!加了激素的面霜,你家有嗎?
    三鹿奶粉的陰魂未散,「大頭娃娃」再次重現於世..... 作為一個遊走在熱點事件前端的工作者,我們始終告訴自己:任何一個熱點真相未出之前,等等,再等等。 此次」大頭娃娃「事件真相我們就姑且再等等。但是當這些可能的危險,迭代到我們的孩子身上,我們務必知道。
  • 十三年後,「大頭娃娃」捲土重來?
    被「益芙靈」毀掉的孩子們「這個激素一停,有可能寶寶會身體不適,造成全身衰竭。」柚子媽媽對博主 @老爸評測-魏老爸,複述著醫生的話。從11月3日去南京看病,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在老爸評測的幫助下,這則關於柚子的「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的視頻,終於炸上了微博熱搜。
  • 消字號「神藥」不是藥 效果好是因為非法添加激素
    孩子身上有溼疹,或是成人皮膚瘙癢,用了某些消字號軟膏真的一擦即好。然而,這些「神藥」並不是藥品,其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因為其中添加了激素。根據國家規定,這些非國藥準字的消字號產品,是禁止添加激素的。「公益守護聯盟」對蘇州部分藥店調查發現,這樣的亂象的確存在。
  • 「大頭娃娃」,讓人痛心!一表教你識別兒童護膚品的安全性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黃湛航 近日,在媒體上多條關於「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的內容,登上微博熱搜。視頻內容稱,江蘇地區一名女嬰,變成了「大臉娃娃」,全身腫脹,面部僵硬、汗毛瘋長。
  • 「皮膚神藥」屢曝非法添加 專家:消字號產品無治療作用
    多年來,此類消字號產品屢屢被曝出問題,包括非法添加激素、虛假宣傳療效、宣稱為藥品等。「神夫草抑菌乳膏」因檢測出多種激素在今年2月登上了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該產品仍在淘寶有售。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主任李乃芳提醒,皮膚病應先確診再接受正規治療,消字號產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作用,不主張用。
  • 5個月大嬰兒使用後成「大頭娃娃」
    沒想到時隔13年,「大頭娃娃」重出江湖,這回可不是因為奶粉... 江蘇一女童疑似因使用一款含超標激素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僅5個月大的女嬰變成了重達22斤的「大頭娃娃」,並有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症狀。
  • 嬰兒用面霜後變「大頭娃娃」?官方回應了
    嬰兒用面霜後變「大頭娃娃」?視頻來源:封面新聞家屬:兩個月變成「大頭娃娃」曝光視頻內容顯示,涉事品牌嬰兒霜名為「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涉事患兒5個月大。
  • 5月齡女嬰胖成「大頭娃娃」!家裡這樣的寶寶霜快扔掉,避坑指南收好!
    這兩天,一段疑似「大頭娃娃」的網絡視頻迅速引發了多方關注。視頻稱,福建漳州的一位孩子家長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了一款嬰兒霜後,出現了臉部腫大的現象,並伴有發育遲緩、多毛等症狀。發布該視頻的是一名網絡測評博主。曝光視頻內容顯示,涉事品牌嬰兒霜名為「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涉事患兒5個月大。
  • 5月齡寶寶抑菌霜抹成「大頭娃娃」!避坑攻略在此
    1月7日,B站博主@老爸測評魏文鋒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引發高度關注。
  • 激素類藥膏使用三大注意
    激素類藥膏通常是指以糖皮質激素製成的外用軟膏、霜劑。在皮膚科廣泛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外用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出和細胞浸潤,具有抗炎、抗過敏、免疫抑制、抗增生等作用,對症治療見效快,因此激素類藥膏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皮膚問題都能用激素類藥膏治療,且激素類藥膏對皮膚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
  • 「大頭娃娃」又來了!這次不是奶粉而是面霜,小心自家寶寶也在用!
    熱搜源於,B站某知名測評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 這天天給孩子用得哪裡是面霜,簡直是在給孩子「下砒霜」啊! 寶寶面霜到底怎麼選? 我知道很多媽媽可能對選擇護膚品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是這一到寶寶身上,就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 5月大女嬰腦袋腫成「大頭娃娃」,醫生:快扔了「寶寶霜」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十幾年前的「大頭娃娃」事件據媒體消息,從2003年開始,安徽阜陽100多名嬰兒陸續患上一種怪病,患病者四肢短小、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臉大如盤,偶爾還伴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人稱「大頭娃娃」病後經查實,罪魁禍首是劣質奶粉,不法分子為了賺黑心錢,居然用澱粉、蔗糖、奶香精等原材料完全或者部分代替乳粉,這種奶粉還不如米粥有營養,無論蛋白質
  • 連雲港「大頭娃娃」霜事件受害者父母要求廠家給說法
    對於「大頭娃娃」事件,福建漳州市衛健部門1月9日通報,涉事「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開心森林」兩款產品共1200盒,分別銷往江蘇宿遷和連雲港,目前正在召回檢測。11日下午,漳州市外調組抵達連雲港,與連雲港市衛健委互相通報了最新調查及掌握的情況。
  • 5月大嬰兒使用面霜後成「大頭娃娃」?你家的面霜合格嗎?
    最近幾天,5月寶寶因使用「毒」面霜變大頭娃娃的新聞引燃全網。要不是曝光了,誰能想到寶寶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的禍首竟然是日常用的寶寶霜!真讓人有氣憤,又後怕!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這件事,提高警惕,避免讓寶寶受到傷害!
  • 嬰兒用面霜後變「大頭娃娃」?!官方回應來了
    嬰兒用面霜後變「大頭娃娃」?!官方回應來了→這兩天,一段疑似「大頭娃娃」的網絡視頻迅速引發了多方關注。視頻稱,福建漳州的一位孩子家長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了一款嬰兒霜後,出現了臉部腫大的現象,並伴有發育遲緩、多毛等症狀。有媒體報導稱,涉事企業表示,產品在去年檢測時並未查出激素,此次事件中送測的產品來源及檢測機構不明,認為此事為網上炒作吸粉。
  • 5月大女嬰塗抹面霜後成「大頭娃娃」,官方回應:下架!
    5月大女嬰塗抹面霜後成「大頭娃娃」,官方回應:下架!政務 1月7日,B站博主@老爸測評魏文鋒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
  • 5月大嬰兒被爆使用抑菌膏後成為「大頭娃娃」,三鹿奶粉的悲劇又要...
    本以為多年過去,「大頭娃娃」的事情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是近日卻出現了一款嬰兒產品,同樣會出現類似「大頭娃娃」的事件。 1月7日,某網絡平臺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
  • 外用皮炎平,小心用上癮
    對於那些含有激素成分的外用軟膏或霜劑,在使用的時候就要多加注意。   碰上皮膚過敏或者一些輕微炎症,不少人習慣去藥店買點外用藥膏抹一下。對藥品的選擇和使用顯得很隨便,很多時候是憑經驗,或者看廣告。覺得既然是外用藥,肯定沒有多大副作用。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每種藥物都有能治病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