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21日下午踏進納米比亞埃託沙國家野生動物園的大門,到第二天上午離開,我們在這裡待了總共不到20個小時。對這個非州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同時也是世界惟一的沙漠地形野生動物棲息地,我們僅僅看了九牛一毛。儘管如此,我仍感到:收穫頗豐,不虛此行。
埃託沙國家野生動物園位於納米比亞北部,距首都溫荷克400公裡,公園面積約2.3萬平方公裡。那天中午,我們乘坐越野車來到公園大門,導遊告訴我們這裡距當晚的宿營地還有近200公裡的路程。我們大為吃驚,因為這完全顛覆了平時那種進門到家的概念。為了拍到宿營地的落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趕路。
進入公園,映入我們眼帘的是一望無際的曠野,並沒有想像中成群結隊的動物景象,完全是一幅原始古樸、蒼涼壯美的自然畫卷。當然,也正是因為埃託沙國家野生動物園保持了如此的天然優勢,才使得110多種哺乳動物、300多種鳥類、100多種爬行動物和10多種兩棲動物得以在這裡繁衍生息。同時,動物世界裡「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也在這得到最真實的展現。
作為納米比亞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該動物園一直被納米比亞政府實行嚴格的專業化管理。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以保護園內的動物和環境,嚴格控制園內營地、賓館的數量和規模,這也是它至今仍保持著生態平衡和自然風貌的重要原因。
我們居住的營地坐落在綠樹花叢中,房屋均為叢林木屋式建築風格,但很別致,出門幾十米即是那個非常有名的水塘,此行我拍到的絕大部分照片都出自這裡。
在非州這片乾旱的大陸,水是最寶貴的資源,是人與動物的生命依賴。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各種動物便絡繹不絕地來到這片水塘飲水,天亮後氣溫升高,動物們便會慢慢散去。
我們到達那天,當餘暉濃抹、月牙升上樹梢之時,小小的水塘邊聚集了自然形成的分期、分批的長頸鹿、斑馬、角馬、大羚羊,還有珍貴的犀牛等飲水隊伍。
在靜謐的環境裡,我透過長焦距鏡頭觀測到許多有趣的景象:弱小的食草動物均是小心翼翼、東張西望,一點點靠近水塘,生怕遭到食肉動物的偷襲;而像斑馬、長頸鹿、羚羊等體型較大卻溫文而雅的動物,則講究先來後到,秩序井然……那場面真是奇妙、溫馨,甚至有些壯觀。聽說,當獵豹、大象、獅子等「霸主」同時在此飲水時,常會引發激烈搏鬥。雖然我們沒遇到這種場景,留下了些許拍攝上的遺憾,但祥和的、沒有殘殺的一幕卻是我們內心期待的美好。
為保護遊客的安全,水塘周圍建起了一道高1米左右的石頭矮牆和向外自然延伸的鐵絲網。為了不影響動物,矮牆上張貼著「遊客必須保持安靜」的提示。這種既保持了野生動物生存的原始狀態,又讓攝影者在危險度較低、基本無遮攔的環境中舒適地坐在椅子上拍攝的方式,讓這裡成為拍攝野生動物的少有的好去處。
納米比亞國家野生動物園的這一天,令我久久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