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宮香火確實很旺盛,每年正月最後一天,有金剛法舞法會,俗稱「跳布扎」,更是人山人海。在北京有著這樣的說法,「男雍和,女紅螺」。意思是燒香請願的話,男的就去雍和宮,女的就去紅螺寺,據說這是北京最靈的兩個地方了。一句話,你逢月初一,十五去一次就知道了,那盛大的場面可以讓你懷疑人生。雍和宮前三牌坊之一,雍和宮入口處,上書寰海尊親。
接著往前走,便是昭泰門。
上懸乾隆皇帝手書「雍和門」大匾,相當於漢傳佛教的山門、天王殿。殿前的青銅獅子,威武雄渾,殿內正中金漆雕龍寶座上,有一位笑容可掬、大肚子的彌勒菩薩塑像。
首先,雍和宮本來是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等到雍正駕崩時,曾於此停放靈柩,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可以說,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其次,主管事業的菩薩是普賢菩薩,同時普賢菩薩也供奉在雍和宮,所以想求事業一帆風順的人都會去雍和宮。
此外,雍和宮也是國家4A級的旅遊景點,地處二環,毗鄰地壇公園,全年對外開放。雍和宮的建築和裡面的佛像都是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也是京城最大的皇家寺院,故而去雍和宮的中外遊客也很多,順帶都會慕名燒柱香請個願。北京雍和在西藏、內外蒙古地區有很高的聲望,曾是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樞。
公元1744年(乾隆九年)由於種種原因,乾隆欽派他的同窗好友三世章嘉活佛把這裡改建為藏傳佛教寺廟,仍叫雍和宮。廟落成後,乾隆皇帝封三世章嘉活佛為「管理京師寺廟札薩克達喇嘛」,「振興黃教大慈大國師」,賜銀印、金印各一枚,金龍黃蓋一把。由於雍和宮是乾隆的出生地,是清朝兩代帝王的在潛之居,每年逢其誕辰、忌辰和五月夏至節,其後代各帝都要來雍和宮拜佛、祭祖。屆時,這裡要舉行隆重的儀式,這種場合只有王公大臣才能參加,平民百姓是望塵莫及的。
鹹豐以前,雍和宮每年都熬五大鍋粥,第一鍋供佛,第二鍋皇帝和后妃食用,第三鍋王公大臣和大喇嘛食用,第四鍋賜給文武百官,第五鍋雍和宮眾喇嘛食用。很多人去上香拜佛求平安,不管靈不靈,它是很多人的精神之柱,他們認為上香求佛保佑,大人小孩都平安。算是自我安慰!圖個吉利,一年的好彩頭,衝著這個想法。靈於不靈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