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

2020-12-07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外觀。拍攝於2020年2月。

劉愛河攝

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分析彩色玻璃。

(圖片來源:巴黎聖母院圖片展)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

在世界各地,許多博物館就建立在古蹟、遺址之上;更多古蹟承載的信息與功能,事實上已經超越了博物館。

大火襲擊巴黎聖母院一年之後,中國的文化遺產工作者並未忘記這一世界遺產經歷的傳奇和坎坷。通過近距離現場觀察,體會法國同行在防護加固、監測分析、檔案整理等方面付出的努力,也從中尋求經驗。

巴黎聖母院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是巴黎的象徵、法國的象徵,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巴黎聖母院是歐洲早期哥德式建築的傑出代表,堪稱史詩級建築,其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珍藏的大量藝術珍品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在文化遺產界享有極高盛譽。巴黎聖母院與當地人的生活水乳交融,是巴黎人、法國人的重要精神寄託。每年,有將近1300多萬遊客慕名前往。

破壞嚴重

傷痕累累

2919年4月的火災嚴重損毀了巴黎聖母院的整體結構。木質結構幾乎全部被燒毀,標誌性尖頂和部分屋頂坍塌,雖然建築主體結構得以保留,但穩定性受到很大影響。巴黎聖母院的尖頂高90多米,用大量橡木和鉛製造而成,被譽為巴黎聖母院的點睛之筆,是教徒心目中離上帝最近的地方。雖然老橡木並不易燃,但還是難逃火災厄運。三分之二的屋頂坍塌,建築的力學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因而上部結構很不穩定,牆體有倒塌風險。拱頂燒毀後,飛扶壁失去支撐,也有塌陷風險。石質材料經過高溫燃燒和消防降溫,穩定性和強度會不同程度發生變化,暫時還沒能進行全面評估。

融化粘連的腳手架對拱頂造成嚴重威脅。火災發生前,巴黎聖母院正在進行局部修繕工程,包括對尖頂的修復。為了進行修復,在屋頂上安裝了幾百噸重的腳手架,約由5萬根管件構成,由於火勢過於兇猛,許多金屬管件變形並融化粘連在一起。腳手架本身有坍塌的危險,而建築本身已經非常脆弱,腳手架又與拱頂相連接,所以,腳手架對幾個拱頂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如何在不引發其他問題的前提下拆除腳手架成為當務之急,也是當下最複雜的工程之一。

因為只有拆除腳手架之後才可以進入拱頂,想要拆除舊的腳手架,需要搭建新的腳手架,以便工人上去將舊的腳手架鋸開,然後才可以將它們一塊塊吊下。目前,新的腳手架也在陸續搭起。2019年12月,塞納河邊已經豎起一臺75米高的吊車,要通過它來拆除腳手架。這項工程將持續幾個月。「一旦腳手架被挪走,我們就可以評估聖母院的狀態,以及需要被替換的石塊的數量。」巴黎聖母院院長說。

修復重建

艱辛探索

火災發生的第二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就任命了前軍隊總司令擔任重建工程總負責人。修復重建工作受到法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尖頂是這次修復工程的焦點,一度引發各國建築界、遺產界的頭腦風暴。修復與初建有所不同,需要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結構、材料和風格,還要防止施工中出現二次坍塌。因此,災後的修復之路,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制訂科學合理的修復重建方案,需要系統研究巴黎聖母院的建造過程和建造機理,也需要對災後的建築力學結構、材料受損等情況進行全面評估,還要充分汲取此次火災教訓,加強安防消防設計的科學性。

全面研究是修復重建方案設計的重要基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法國預防性考古研究院、法國歷史古蹟研究實驗室、法國博物館研究與修復中心等科研機構組成了多學科研究團隊。僅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就有25個實驗室的100多位研究人員參與了該項研究,主要從砌體結構、木質結構、金屬結構、玻璃、聲學、數字數據採集和人類學7個方面開展研究。此次開展的系列研究將追根溯源,為世人揭開巴黎聖母院的神秘面紗,全面還原歷次重建和修復過程,如不同時期分別做了哪些工作,經歷了哪些重大改變,建築材料來自哪裡,有什麼特點,滅火過程對建築物產生了哪些影響等。火災固然是災難,但利用這次機會對巴黎聖母院結構及其檔案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研究,不失為一件好事,可以為此次修復重建提供重要依據,也可以為未來的保護之路奠定良好基礎。

出於安全考慮,教堂內外安裝了數千平方米高約10米的防護網,以保護行人和在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有些危險地帶又得到特殊保護。聖母院的主拱結構較為複雜,火災後變得非常脆弱,為了進行徹底診斷,一直同時在進行人工檢測和自動監測,技術人員定期通過繩索進入其中,檢查拱頂的安全狀況。清理殘骸的工作主要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完成,易碎或已經被損壞的雕塑被移走,其他雕塑則在原地保護。為了降低飛扶壁倒塌風險,已經開展了數個月的加固工作,也就是在下面放置木製支撐物來支撐它們,28個飛扶壁得到加固,這是修復工作正式開始前的重要步驟。火災過後,中殿和耳堂有大量木頭和石頭殘骸,研究人員運用3D圖像製作了一份中殿和耳堂殘骸的清單,以便確定它們塌陷之前在建築中的確切位置,對拱頂掉落石頭的性質和結構進行評估分析,從而決定能否繼續使用,他們的研究工作已經為準確判斷聖母院狀況以及確定所需修復工作的程度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談到巴黎聖母院的修復,不得不提及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被譽為法國哥德式藝術和建築創新學者的安德魯·塔隆博士(Andrew J. Tallon)。早在2015年,他就使用3D技術收集了巴黎聖母院的大量信息,發現了巴黎聖母院當年建造和翻新過程中一些重要線索,由此創建了一份詳細的數字檔案。這一珍貴檔案或許可以為修復重建巴黎聖母院提供重要依據,數位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也將得到彰顯。

深刻反思

汲取教訓

雖然巴黎聖母院火災原因一直沒有公布,但主流觀點認為是修復工程施工疏漏引起。此次火災再次給世人敲響警鐘,文物安全不能有絲毫疏忽,稍有疏忽,後果便不堪設想。世界各國的文物建築中,木結構建築佔很大比例,火災隱患更加突出,安全防範任務更加艱巨,因此需要深刻汲取此次火災教訓,全面強化責任意識,推動安防、消防設施設備不斷升級,加強對修復工程施工人員培訓和現場安全監管,從源頭上遏制火災的發生。

巴黎聖母院火災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也引起研究人員的極大重視。由於鉛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巴黎聖母院的屋頂和尖頂在建造時使用了超過300噸的鉛,這些鉛在大火中融化後形成鉛塵向周邊擴散,嚴重汙染了周邊環境。檢測發現,巴黎聖母院周邊已經有兒童血液中含鉛量超標。為深度清理鉛汙染,巴黎市政府使用高壓噴灑的方式,向巴黎聖母院附近區域土壤中施放能去汙的表面活性劑和膠粘劑,巴黎聖母院的施工也因此暫時停止。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火災的危害,以及預防火災發生的重要性。

連結: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這為文物安全工作再次敲響了警鐘。中國國家文物局於2019年4月16日晚通報了2019年以來發生的6起文物火災事故。通報要求各地落實安全責任,強化消防措施,並在近期要開展一次文物消防設施設備檢測評估,更換提升老舊、破損設施設備,確保使用效能。

通報明確,各地文物、博物館單位發生火災事故的,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時限上報,並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教訓不汲取不放過的要求,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火災事故。瞞報、謊報、遲報火災事故,或在文物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失職瀆職行為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追責。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修復進展如何?
    巴黎聖母院的雙塔樓在火災中並未受損,據了解當時法國消防員用高壓水槍對雙塔樓進行射水保護,阻止了火勢蔓延。在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卡西莫多敲響的那口重達13噸的大鐘,依然安然掛在南側塔樓上;外圍眾多怪獸雕像依然完好,像往常一樣俯視著巴黎和塞納河。
  • 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就靠它了!
    不過,我們比以前更幸運,因為借300年間藝術家的作品記錄,我們為巴黎聖母院留下了很多的照片和視頻,有紀錄片、電影,也有書籍報刊,甚至有VR360全景。等十年以後,我們再看到巴黎聖母院時,它依然是一座世界建築奇蹟。
  • 巴黎聖母院火災一年後,修復的怎麼樣了?
    一年前,即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毀滅性大火災,大火無情地摧毀了部分這座近千年的老建築及其珍貴的藝術品,大教堂尖頂坍塌,此後,法國政府宣布巴黎聖母院閉館重修,這座曾每年吸引數百萬人參觀的名勝古蹟陷入沉寂。
  • 走進巴黎塞納河畔,實拍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外觀依舊壯觀獨特
    不遠處就是正在修復的巴黎聖母院,四周因為被擋板封閉,所以無法靠近,但是沿著巴黎聖母院的四周,留出了一條狹窄的小道,專門用來通行,也是很多遊客可以抵達的地方,很多人都是懷著一種無比遺憾和惆悵的心情來此。大型的吊機和古典的巴黎聖母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果不是這麼一場火災,恐怕我們沒有人會看到如此怪誕的場景會發生在這裡,但是事實上,如今真的存在。據說這一場修復工程需要很久,到底有多久,似乎還沒有定論。
  • 中國專家將參與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雙語)
    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 Notre-Dame de Paris   中法雙方11月6日在北京籤署合作文件,就巴黎聖母院修復開展合作,中國專家將參與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
  • 聖誕「沉睡」的巴黎聖母院,可能在修復時再次「散架」
    當晚也是巴黎聖母院自1803年起首次取消聖誕彌撒活動。 法國總統馬克龍已計劃以五年為期,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前全面修復巴黎聖母院。不過,要想這棟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建築真正「甦醒」過來,我們恐怕還要等上更長一段時間。
  • 鳴鐘紀念大火一周年,巴黎聖母院修復得如何了?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起火,令全世界痛心。一年後的今天,在大火中倖存的文物現在何處?疫情之下,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進展如何?一年前,大火吞噬「歐洲文化的象徵」巴黎聖母院大火發生在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
  • 數字修復技術加持,有望「重建」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今天成為廣泛討論的事件,雖然最終成功控制火勢保住建築結構,但塔尖坍塌,內部損毀十分嚴重。許多人都為此感到惋惜。這座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教堂將長時間無法與遊客見面,即便在資金到位的前提下,也要花費多年才能完成修復。
  • 巴黎聖母院的修復狀況如何?BBC為此拍了一部紀錄片
    而當巴黎聖母院大火熄滅後,法國方面很快進入到修復階段,不少公司與個人都對此進行了捐款,育碧公司還提供了巴黎聖母院的設計模型——育碧出品的遊戲《刺客信條:大革命》背景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裡頭出現過巴黎聖母院。本月,BBC就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推出了紀錄片《古教堂大救援:爭分奪秒拯救巴黎聖母院》。
  • 這些紀錄片,帶你了解巴黎聖母院修復工程
    因疫情停擺的巴黎聖母院修復工程,於法國時間4月27日重新啟動,距離這座知名古蹟起火一周年時間剛過十天。與此同時,一部由BBC拍攝的紀錄片《古教堂大救援:爭分奪秒拯救巴黎聖母院》,引起中國網友注意,眼下豆瓣評分8.6,另一部央視紀錄頻道參與製作的紀錄片,也將目光投向重建中的聖母院,可以說為了修復這座古教堂,一場由全世界頂尖建築師、考古學家、工程師,以及數百名木匠、石匠等修復工人等共同參與的浩大工程,在過去一年時間裡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 巴黎聖母院被燒快一年了,現在的修復進展怎麼樣了
    自從巴黎聖母院被燒毀到現在已經快一年了,至今法國巴黎還在修復被損毀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專家們正在整理一堆現在已經發黑的文物,這些文物曾經是這個地標的亮點。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建築師的任務是分析和修復深受人們喜愛的大教堂的文物,他們正在努力趕工,爭取在巴黎聖母院重新開放的最後期限前完成。在去年4月15日的那場大火吞噬了這座哥德式建築傑作的第二天,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宣布將在2024年之前重建巴黎聖母院。
  • 紀錄片《修復巴黎聖母院》今晚央視九套全球首播
    紀錄片《修復巴黎聖母院》今晚央視九套全球首播 @CCTV9紀錄 2020-04-15 16:07
  •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周年,法媒:五年內恐無法修復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標誌性塔尖倒塌,建築被嚴重摧毀。今天,是巴黎聖母院大火一周年。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要在5年內修復巴黎聖母院,但此時修復工程因疫情而中斷,僅有吊車懸掛在燒出破口的教堂屋頂上。
  • 中國參與修復巴黎聖母院,我們的國家正在越來越好
    在今年的四月份,承載著幾百年歷史巴黎聖母院在一次意外中著火。曾經的記憶,文化的沉澱在這一次火災中毀於一旦。對此世人無不惋惜,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景點,它的背後是人類幾百年,近千年才積攢出的文化結晶。巴黎聖母院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也不是它的第一次災難。
  •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周年,修復工程因疫情暫停
    中新網4月14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標誌性塔尖倒塌,建築被嚴重摧毀。如今,事故發生一周年之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暫時被擱置。而在政府「禁足令」之下,當地也不會舉行任何周年紀念活動。
  • 巴黎聖母院失火一周年前夕日出靜謐如畫 修復工程暫停
    當地時間4月14日,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失火一周年前夕,朝陽照射在大教堂上。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標誌性塔尖倒塌,建築被嚴重摧毀。如今,事故發生一周年之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暫時被擱置。
  • 巴黎聖母院再次面臨毀滅性危機,修復工作或可能取消
    因為當時過於火爆,造成的影響過於大,關注的人也是空前的多,所以不止是修復過程中的鉛汙染,幾乎修補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少不了熱心網遊們的「參與」,具體的參與過程菌菌今天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這次又登上新聞的原因是什麼呢?
  • 巴黎聖母院管風琴修復工程啟動 工程預計耗時4年
    去年4月在巴黎聖母院大火中受損的巨大管風琴3日開始接受修復。修復人員將拆下管風琴各個部件,深度清潔後再將它們按原樣組裝,工程預計耗時4年。6月9日在法國巴黎拍攝的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修復工程負責人讓-路易·若熱蘭希望,管風琴能在2024年4月16日,即大火5周年的第二天,再度奏響。巴黎聖母院這架管風琴1733年投入使用,音色渾厚響亮,演奏者形容它能產生交響樂一般的音效。
  • 巴黎聖母院大火| 所幸,修復與破壞總是交替發生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聖母院火災現場表示,將重建被大火嚴重損毀的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約建於1163年到1250年間,是巴黎的象徵性建築之一。在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中,巴黎遭受的破壞尤為慘烈,巴黎聖母院傷痕累累,竟於1794年淪為葡萄酒倉庫。大革命帶來的破壞甚至超過此前200年來因文藝復興及巴洛克時代建造所累積的所有破壞。所幸,修復與破壞總是交替發生。
  • 巴黎聖母院修復終於重啟,五花八門設計腦洞大開,有些添亂
    巴黎聖母院修復終於重啟,人民日報等媒體報導,暫停的巴黎聖母院修復工程於4月27日起逐漸恢復。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很多人都說,它屬於世界,是文化的標誌。的確也這樣,或許是在課本上讀過維克多·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