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啡小芝士
高手喝咖啡,先談「好」和「壞」,再評「好喝」和「難喝」!
可能在咖啡店,常會聽到有客人抱怨,總聽說咖啡裡又是花香、果香,又是堅果巧克力,但是喝來喝去,自己怎麼都喝不到,難道喝咖啡的門檻真這麼高嗎?
其實不然,在咖啡原產國,他們種咖啡就跟我們種玉米一樣,玉米有不同的品種,有玉米粒大的,也有玉米粒小的,有水分多的,也有黏糯的,每一個品種都有自己的特性。咖啡作為一種農作物,同樣不同的品種也有不同的口感。然而咖啡和玉米又有些不同,咖啡本是果實裡的種子,要經過咖啡果實採摘、去果皮加工成咖啡生豆,然後經過烘焙、研磨、衝泡,才能喝到一杯咖啡。因為期間的加工程序,咖啡的味道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除了咖啡生豆本來的味道,烘焙決定了咖啡大部分的味道,咖啡師的技術也能掌控咖啡部分口感。
那麼為什麼說喝咖啡先看「好」和「壞」呢?
「好咖啡」和「壞咖啡」是咖啡豆本身的問題,是一個客觀的問題,為什麼作為第一點來評判呢?變質葡萄釀酒和新鮮葡萄釀酒,誰更好喝,無需多說。
所以說,「好咖啡」可能是好喝的咖啡,而「壞咖啡」一定不好喝。當然不能包括添加了各種添加劑的速溶。
那什麼樣的咖啡才是「好咖啡」?
我們要縱觀咖啡生豆到咖啡豆的整個過程。
1,瑕疵率低的優質咖啡豆。咖啡在採摘後,處理時會除去雜質和瑕疵豆,如用「扣分法」分級的巴西咖啡,根據每300克生豆中含瑕疵豆的量來定等級,所以巴西咖啡最高級別一般為NO.2,幾乎不存在不含瑕疵豆的情況。
所以在烘焙之前,人工挑選瑕疵豆也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情,一顆瑕疵豆可能會帶偏幾十顆咖啡的味道,一杯咖啡裡有那麼幾顆瑕疵豆,這杯咖啡基本味道就很難好喝了,但因為費時費力,有些烘焙商幾乎都省略掉了。
2、咖啡在烘焙過後半個月的飲用有效期內。一般咖啡烘焙師都是在客人下單後再烘焙,但也有人烘焙後長時間放置再被買家買走,這也是為什麼強調在買咖啡豆時要格外關注咖啡豆的時間。
3、衝煮前現磨的咖啡。
不少人因為家裡沒有研磨器具,為了省事,會讓店裡幫忙磨成粉後,拿回家衝煮。我之前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客人,沉浸在咖啡幹香裡,心情也有些複雜,腦海不斷浮現隨著時間推移你慢慢失去了咖啡香的體驗的畫面。
所以,但凡想保留一點點咖啡風味,就不要提前磨粉。現在的磨豆機手搖的,電動的各式各樣,有入門的,有專業的,價格區間也很廣泛,總有一款是適合愛喝咖啡的你的。
4、現衝的咖啡。不管你用什麼方式,恰當的衝煮是守住咖啡風味、迎來優質咖啡體驗的最後一道防線,體驗一杯單品咖啡,喝「剛衝好的」是最低要求。
確認了咖啡的「好、壞」,再來看「好喝」和「難喝」的咖啡。
這一點,相比判斷咖啡的好壞,就主觀多了,為什麼,因為不管你說咖啡好喝或者難喝,喝出了什麼味道,都是你在喝,所以你的體驗最重要。你喜歡喝濃鬱的咖啡,你可能會覺得,曼特寧可能很合口味。你喜歡果酸,那耶加雪啡、肯亞也許會得到你的青睞。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不喜歡的喝酒的人,你無論給他拿你最喜歡的原漿,還是最高級的紅酒,他都不喜歡,所以,不喜歡喝酸咖啡的人,無論這杯咖啡的酸有多優質,他也可能覺得這不是一杯好喝的咖啡。
本文由咖啡小芝士原創,歡迎關注,每天陪你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