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發展格局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

2020-12-09 求是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的戰略決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適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著眼我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我國「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要深刻把握、認真貫徹落實。

  一是要把握靈魂。《建議》強調,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就啟迪我們,新發展理念是新發展格局得以產生和形成的思想靈魂,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結果。我們所構建的新發展格局,無論是國內大循環、還是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都應更加重視科技創新,更加重視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重視國內綠色生產和生活,更加重視開放在經濟循環中的作用,更加重視民生和共享發展,而不是再回到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高低論英雄的老路上去,不是再回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發展路子上去,更不是再回到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去。只有把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到位,才能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使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朝著正確方向進行。

  二是要把握主體。《建議》明確指出,新發展格局中的「雙循環」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這就啟迪我們,「雙循環」不是平均的,也不是像過去那樣以國際循環為主體;國內循環是主循環、是雙循環的基礎,國際循環是次循環、是國內循環的輔助和延伸,這是新發展格局的顯著標誌。歷史表明,大國經濟只有立足國內循環實現規模經濟,刺激市場主體創新,才能夯實參與國際經濟分工的產業基礎,深度參與國際循環,實現更大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於構建以我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於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明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意味著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依託強大國內市場,著力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實現上下遊、產供銷有效銜接,促進農業、製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協調發展;就意味著要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就意味著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三是要把握整體。新發展格局中的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是個相互促進的整體,這是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的要害所在。在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循環不能離開國際循環的支持,否則,就容易退回到自我封閉的老路上去。習近平總書記反覆提醒我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強調新發展格局中的「雙循環」是一個整體,就是要求我們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要優化國內國際市場布局、商品結構、貿易方式,提升出口質量,增加優質產品進口,加速補齊要素、資源、營商環境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在更寬廣的視野下引導國內產業提質增效和消費升級,讓國內大循環更加暢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前一段關於討論新發展格局的一些文章或報導中,特別是境外一些學者和媒體擔憂中國發展會走向「內顧化」、走向改革開放前的「自力更生」,這是對新發展格局的誤讀誤解,是對國內國際循環辯證統一關係的片面認識所導致的。

  四是要把握關鍵。堅持創新驅動,是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關鍵問題。」「推動國內大循環,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科技創新是關鍵。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也需要科技實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同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只有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我國高質量發展才能順暢進行,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才能良性互動,新發展格局才能加快形成。

  五是要把握底線。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是新發展格局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堅持底線思維,既是新發展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力保障。在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的情況下,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緊迫性、重要性顯著上升,要充分保障政治安全、經濟安全、人民安全、社會安全,防範和化解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系統性風險。《建議》強調,要「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具有極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重大現實意義。

  總之,我們黨適應新時代、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階段提出的新發展格局內涵十分豐富,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新發展。把握新發展格局,靈魂在於新發展理念、基礎在於國內循環、要害在於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關鍵在於科技創新、基本前提和保障是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全部目的在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為人民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提出新發展格局這一重大戰略決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是理論創新意義。新發展格局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發展和新的實踐,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深刻變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我國國內國際經濟循環主體的歷史性轉變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指引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新成果。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明確指出,「關於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理論」,是「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重大理論成果之一,我們要深入領會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 。

  二是實踐指導意義。科學理論的巨大作用,不僅在於正確地解釋世界,更在於指導人類正確地改造世界。新發展格局具有綱舉目張的作用,對我國「十四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必將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各地區各部門要在正確理解把握的基礎上,做到思想認識上主動適應、工作舉措上積極謀劃、實際行動上認真落實。2020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的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長三角區域要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製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和市場潛力大等諸多優勢,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在全國「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要求深圳市「優化升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深化對內經濟聯繫、增加經濟縱深,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10月12日至13日潮州、汕頭等地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企業家說:「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的深刻複雜變化,我們要走一條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實施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家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主戰場中選準自己的定位,發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展更上一層樓,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強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要「唱好『雙城記』,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共同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建設好西部陸海新通道,積極參與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黨中央這一系列舉措就是要求我們各地區各部門切實增強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自覺性,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踐中儘快找到本地區本部門的定位和任務,把黨中央的重大決策落實落地、早見成效。需要指出的是,新發展格局是建立在國內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不是搞各地比如省內、市內、縣內畫地為牢的小循環,而是基於比較優勢基礎上的互聯互動和合作。

  三是世界意義。新發展格局的提出,表明中國旗幟鮮明地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表明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當前世界經濟雖然遭遇逆全球化,但世界已經回不到彼此封閉孤立的狀態,更不可能被人為割裂,我們要秉承開放包容理念,堅定不移地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旗幟鮮明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不追求一枝獨秀,不搞你輸我贏,也不會關起門來封閉運作,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中國經濟發展開闢空間,為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增添動力。」新發展格局的提出及其實踐向世界證明,中國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中國又一次以實際行動踐行和維護了多邊主義,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

  (作者:民政部副部長)

  責任編輯:高天鼎

相關焦點

  • ...部長詹成付: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
    日前,中央宣講團成員、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在《人民論壇》發表署名文章談到,「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我們必須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並在實踐中自覺推進。
  •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企業家要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
    本次年會的主題為:商業向上——新發展格局下的公司力量。年會上,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進行了分享。一、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和完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這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主動選擇。」趙辰昕說。
  • 深刻認識「九個堅持」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在講話中,習近平提出「九個堅持」的重要論斷,認為這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不斷發展。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必要深刻認識、準確領會「九個堅持」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內容提要】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著力發揮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對於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仍由「物的依賴性」所主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飛躍的三種時空交織疊加,決定了在新的時代坐標下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 深刻認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
    核心閱讀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 新知新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有效應對機遇和挑戰新的發展變化,抓住發展戰略機遇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從國內看,我們正處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仍然艱巨。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全局性影響及其意義
    提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個關係全局的重大判斷。深刻把握這一變化的全局性影響及其意義,對於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深刻認識新時代基本特徵、主要任務、發展要求,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 人民日報評論員:把握重點任務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原標題:把握重點任務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立足新時代把握「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
    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概括和闡述「紅船精神」的時候,特別強調了「走在時代前列」的「引領」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新時代視野深入理解和把握「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是我們體會中國共產黨引領新時代、走在時代前列的一個基本視角。 一 把握「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就要找到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坐標和航向。
  • 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係
    同時,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中突出「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明確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的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民生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成為未來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支點。
  • 深刻理解和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科學內涵
    這一重要思想理論的闡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反映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深刻體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進一步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的基本問題,是對黨的科學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也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我們必須全面理解、深刻把握。
  • 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五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國海洋石油報》特約評論員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不折不扣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於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
    在這一重要歷史關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新發展格局不是橫空出世的「飛來峰」,而是從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經驗中得出來的,是在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應對風險挑戰中探索出來的。
  • 搶抓重大機遇 融入新發展格局
    市委宣講團成員鄧璨以「邁向新奮鬥目標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題,為該院的50多名幹部職工作了全面生動的宣傳講解。在此次的宣講報告會上,市委宣講團成員鄧璨首先對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意義和歷史地位著重進行了闡釋,並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內容進行了梳理和總結,並將其概括為「1234569」,便於大家學習和理解。
  • 堅持新發展格局的路徑選擇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開班式重要講話精神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刻闡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和主攻方向,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 全面把握「四個意識」的深刻內涵和辯證關係
    這「四個意識」既有各自的規定性和明確要求,又彼此聯繫、互為支撐,相互滲透、相互依賴,集中體現為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原則、政治要求,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全面把握「四個意識」的深刻內涵和辯證關係,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 深刻理解誠信建設的重大意義
    這些重要觀點、重要論述,極大豐富和發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誠信理論、誠信文化、誠信思想,需要我們在推進誠信建設實踐中不斷學習、加深理解、貫徹落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誠信建設的重要觀點、重要論述,必須深刻理解誠信建設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
  • 準確把握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基本內涵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用「九個堅持」對新中國成立70年民族工作經驗進行了深刻總結,這是對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基本內涵的深化和拓展,為進一步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堅持準確把握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
  • ...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天津作為」理論研討會召開-新聞中心-北方網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12月15日,市委宣傳部、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辦的「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天津作為」理論研討會在天津大學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