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中村發生的那些事兒(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
人生即是一場充滿意義的旅行,背起行囊轉身滿眼滄桑
當外地人來到新鄉之後,會發現這裡人們的素質普遍很高,文化水平也不錯,這是因為新鄉市內的教育資源實在夠多,這裡的大學數量比同級別城市要多一倍,整體學術氛圍的提升,也讓新鄉人民從小學到老。得益於大學城的建立,新鄉擁有很多大學,規模逐漸做大,現在的大學城已經有將近十萬人口了,而新鄉大學城的建立,也帶富了一個城中村,就是洪門村。
五十年前的洪門村,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村子,這裡的人和其他地方的農民一樣,都是靠天吃飯,沒有其他的副業,直到第一所大學把地址定到這裡,村民們也是開始了致富的生涯,學生們有時候吃不慣食堂,就會來到洪門村,這裡的村民也是販賣各種各式的小吃得到一些收入。
今天的大學城已經不是一兩所學院,這裡已經具有很大的規模,近些年憑著這裡優良的地理位置,洪門村也是吸引了一些企業在這裡建廠生產,村裡現在不只是只有大學生,還有很多從外地來打工的人。雖然洪門村的建築都很老舊,設施也比較落後,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它的獨特魅力。
當天黑後,許多附近院校的女大學生結伴出行,她們來到洪門村吃點好吃的或者添置生活物品,這些女大學生也成為了街道上面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著一些沒事瞎溜達的本地小夥駐足觀看,這些小夥也是希望能在洪門村來一段美麗的邂逅,多交一個朋友,一起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在本地小夥的眼裡,洪門村可真是美女如雲的地方,當月明星稀,女大學生都返回校園之後,這些小夥會繼續在村子的巷子探索,尋找好玩有趣的地方。
而對於那些在這裡居住的打工人士來說,燈紅酒綠的洪門村也就那回事,沒有什麼意思,因為在他們的眼裡,賺錢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並不在乎現在所處的環境有多大的誘惑。
現在的洪門村從早到晚就是每天一個不停的循環,就像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們一批換了一批,這個村子卻越來越好,而大學城的學生們和本地的小年輕人在這裡留下了很多一生難忘的記憶,以及一些社會經驗,當他們畢業進入社會以後,會萬分感謝這個曾經奮鬥過的村子。
往期精彩:
呼和浩特這個無奈的城中村:拆遷拆到一半了,為啥停了?
邯鄲這座無奈的城中村:租客逐年減少,卻遲遲等不到拆遷
無錫一處難忘的城中村:紅男綠女曾經的集中地,現在僅剩回憶
南陽一處尷尬的城中村:房屋老舊,人員混雜,正經人避而不談
邢臺這個難忘的城中村:曾是紅男綠女的聚集地,如今只剩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