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口岸如何發展?這些規劃設想將影響大灣區

2021-01-09 和訊網

「口岸是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節點。生產全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動,是粵港澳大灣區全面緊密合作的基礎前提。」5月1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王守睿在「深圳市口岸通關改革創新研討會新聞通氣會」上指出,深圳市口岸辦將群策群力,打造「口岸+」,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正式發布,深圳市口岸辦為全面深化口岸改革創新,打造與大灣區定位相匹配的國際化高標準標杆口岸,將於5月21日聯合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福田區政府舉辦「口岸通關改革創新研討會」

據了解,在該研討會召開之前,深圳市口岸辦已經組織召集深圳市直單位、駐深查驗單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港方代表、進出口企業代表等相關部門舉辦了5場預備座談會,匯聚多方智慧,探索口岸運行機制、體制、模式等方面的創新路徑,拓展大灣區建設背景下的深圳口岸工作新思路。

計劃取消皇崗口岸、文錦渡口岸和沙頭角口岸貨檢功能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推進實施,內地將與香港全方位合作,深港兩地聯繫更加密切,對現有過境交通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貨運方面,《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中提出「調整公路口岸分工,形成深港跨界公路交通西進西出、東進東出的總體格局」要求,深圳市針對口岸功能定位不明確、承擔過境交通量與設計量不相符等現狀問題,計劃對現有陸路口岸功能定位進行調整。

目前設想的調整方案為在羅湖口岸和福田口岸純旅檢功能不變的情況下,保留深圳灣口岸貨檢功能,取消皇崗口岸、文錦渡口岸和沙頭角口岸貨檢功能,調整後東部跨境貨運車輛統一由蓮塘口岸出入境,西部跨境貨運車輛統一由深圳灣口岸出入境,即為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

在客運方面,2018年全年,經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員2.52億人次,日均69.0萬人次,同比增長4.2%。據相關部門預測,未來跨界旅客總量會持續增長,約為現狀的1.5—2.5倍;且將呈現深圳中西部地區的跨界旅客通關流量所佔比例較高,高端的商務和就業出行的比例有所增加,跨界貨運交通量穩中有降等趨勢。

深圳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關流量的進一步增加,給優化口岸布局方面提出了相應課題。

首先要優化口岸功能,在口岸功能分工上做到差異化。比如福田口岸是主要服務深圳市內客流的,皇崗口岸是主要服務城際客流的,寶安機場口岸主打服務城際客流,深圳灣口岸則是側重公路車輛的跨界運輸。

其次要完善口岸布局,做好深圳西部地區新口岸的規劃建設。此外,要進一步提高深圳中部口岸的通關效率,主要是接入城際線,接入地鐵,提高交通的紓解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要預留口岸發展彈性。

皇崗口岸、沙頭角口岸將重建,蓮塘口岸第三季度具備開通條件

「優化口岸布局,需要在側重各口岸不同功能的基礎上,做好現有口岸的升級改造以及新口岸的建設開通等,全面提升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從而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口岸通關服務保障。」深圳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現有口岸方面,皇崗口岸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南端,2003年1月實行旅檢24小時通關,是我國第一個實行24小時通關的口岸,也是目前深港之間唯一運行的24小時通關口岸。皇崗口岸建成至今已30年,雖經改造但通關環境與深圳城市形象不符,通關效率和查驗模式也難以滿足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深港各資源要素便捷流通的需求。

深圳市已計劃對皇崗口岸進行重建,並由原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牽頭開展了深港科技合作創新區空間規劃和皇崗口岸重建專項規劃研究。

沙頭角口岸於1985年建成啟用,由於使用時間較長,該口岸消防、空調系統和旅檢樓用電線路等設施設備陳舊老化。口岸旅檢樓多處牆、地面出現裂縫和不均勻沉降現象,存在安全隱患,深圳市計劃對沙頭角口岸聯檢樓拆除重建。目前《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目前正在會同鹽田區政府進一步優化方案。

新口岸方面,蓮塘口岸於2013年11月正式動工建設,目前總體工程(除「一站式」項目建設外)基本完成,場地配套完成總工程量95%,已進入查驗單位設備安裝階段,力爭在2019年第三季度具備開通運行條件。

逐步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推動邊檢和海關信息共享

「在強調口岸基礎設施『硬聯通』的同時,也要突出抓好通關機制『軟聯通』,力爭在監管流程優化上有所作為,制度機制創新上有所突破。」深圳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旅客查驗模式上,目前深港陸路口岸的模式為「兩地兩檢」和「一地兩檢」,旅客通關需要多次上下客和排隊,通關不便且所耗時間較長。為便利旅客通關,深圳市正探討研究在具備條件的陸路口岸逐步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查驗模式。

「國務院辦公廳到深圳調研時,提出了五條先行先試的政策,其中一條就是針對皇崗口岸重建。特別強調,重建後的皇崗口岸查驗模式一定要往前一步,要更大的創新。」

深圳市口岸辦在前期徵求過各家單位意見時,各相關單位都表示願意為深圳市建設成為先行示範區做出各自應有的貢獻,但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與香港方面做好銜接,特別是涉及法律法規層面銜接;二是涉及對口岸查驗設施設備的二次改造,這需要各相關單位共同研究、評估。

「長期以來,提到通關模式創新,我們通常想到的是深圳和香港之間的創新,但其實,查驗單位之間的數據、資源、信息共享方面也是通關模式的創新。」原來有海關、邊檢、檢驗檢疫3家查驗單位,現在關檢合併後,邊檢和海關之間的信息共享仍然是有潛力的。

此外,要主動搭建信息資源平臺,推動口岸監管部門資源整合共享。結合「智慧口岸」項目建設,抓住查驗部門整合和營商環境優化的契機,主動搭建口岸通關信息平臺,整合口岸查驗現場信息資源,推動海關和邊檢的查驗信息共享。

打造口岸經濟帶,與香港形成「一小時交通圈」

「深圳口岸眾多,所有口岸都不是孤立的點,也不僅僅只具有通關功能,要把口岸的經濟功能、統籌功能,還有試驗功能都用起來,做好口岸之間的統籌規劃,才能發揮合力。」深圳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怎樣打造口岸經濟帶?首先要利用好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合作平臺,便利香港居民來深發展、香港青年在深創業;其次要重視做好口岸之間的統籌規劃,可以考慮將福田區和羅湖區各自的區位優勢及重點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大口岸經濟帶,一起推進口岸發展。

羅湖區擁有羅湖、文錦渡及在建的蓮塘口岸,是深圳市擁有口岸數量最多的區。2018年8月,羅湖區提出了規劃建設口岸經濟帶的舉措,包括拓展羅湖口岸客流集散功能,構建過境通關、交通樞紐、觀光遊覽、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複合城市服務功能。

發揮文錦渡口岸商業優勢,輻射周邊片區打造消費體驗新商圈。把握蓮塘口岸開通機遇,發揮「一站式」通關模式的獨特優勢,形成香港與大灣區東部地區「一小時交通圈」的核心樞紐。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何雪峰

【圖片】魯力

【通訊員】陳豔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這些江門元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這些江門元素讓人振奮!》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廣東要走在全國前列,最根本的是要繼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實。昨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那些影響深圳命運的口岸
    如果說,香港是大陸文明立足海洋的支點,那麼深圳的口岸,是支點背後的窗戶:窺視、嘗試、湧動,還有破窗而出的衝動。毫無疑問,口岸帶給深圳的影響,是超越時間的。每一處口岸背後的文化生態,事實上構成了今天深圳城市的功能劃分。
  • 哪些影響深圳命運的口岸
    如果說,香港是大陸文明立足海洋的支點,那麼深圳的口岸,是支點背後的窗戶:窺視、嘗試、湧動,還有破窗而出的衝動。毫無疑問,口岸帶給深圳的影響,是超越時間的。每一處口岸背後的文化生態,事實上構成了今天深圳城市的功能劃分。
  • 深圳蓮塘口岸力爭今年開通!皇崗、沙頭角口岸重建將取消貨檢
    皇崗、沙頭角口岸計劃重建,蓮塘口岸今年3季度具備開通條件……深圳市口岸辦14日舉行新聞通氣會透露,深圳全面深化口岸改革創新,打造與粵港澳大灣區定位相匹配的國際化高標準標杆口岸,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優化布局打造「大口岸」格局 計劃取消皇崗文錦渡沙頭角三口岸貨檢功能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內地與港澳口岸部門協作,擴展和完善口岸功能,依法推動在粵港澳口岸實施更便利的通關模式,提升粵港澳口岸通關能力和通關便利化水平。
  • 深圳各級人大代表建言「十四五」規劃:為深圳未來發展勾畫最美藍圖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在深圳建設大灣區免稅城、建設大灣區國際化自動駕駛測試基地、打造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體系、九年義務教育要向「兩頭延伸」……審查和批准「十四五」規劃是人大的一項法定職權。
  • 深圳第一口岸,新皇崗口岸設計方案一睹為快
    左:皇崗口岸區位圖 右:皇崗口岸周邊交通皇崗口岸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地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方園區「一心兩翼」規劃布局的核心區域,是串聯合作區深港雙方園區、國家科學中心、廣深科技走廊的重要節點,建成後將成為輻射大灣區、面向世界的口岸型綜合交通樞紐,再造深圳門戶新形象。
  • 思維大灣區周報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發布;RCEP與廣州發展圓桌會議在穗圓滿舉行
    ,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3家企業將在廣東及周邊地區規劃建設超過3000萬頭的生豬規模養殖場,項目投產後,將以深圳為中心,向粵港澳大灣區每年提供超過1500萬頭的生豬及各類肉製品。此舉是深圳促進生豬產銷對接、保障市場平穩供應的一大舉措,京基智農、新希望六和、牧原集團均為國內知名的養殖上市企業,技術先進,資本雄厚。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
  • 深圳皇崗口岸總體規劃
    中國深圳未來皇崗口岸總體規劃將成為廣深科技走廊的重要節點,打造微電子、材料開發、人工智慧、機器人和醫學科學等行業的科研協作樞紐。皇崗口岸大樓的重建將使該口岸原來1.67平方公裡的停車場和貨物檢驗區,重新發展成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 香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想讓議員們到深圳看看大灣區的高速發展
    文/秦玥【直新聞按】直新聞從20日開始推出《香港名人看特區40年》專欄,將專訪梁振英、張建宗、梁君彥、聶德權、鄧炳強、鄧以海等香港政界人士,通過他們對深圳發展的觀察和建言,見證深圳40年來的巨大變化。現在深圳在大灣區內也是極為重要的城市。香港寄望大灣區有一日可以打造成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經濟區,(大灣區內)起碼有三個世界級的城市,廣州、深圳、香港,每個城市各自有不同的優勢,聯手一起可以打造一個最有魅力、最有潛質的地方。所以過去40年深圳市做到的,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我們也期望深圳的下一個40年。另外也期待未來的大灣區可以如何創造一個新的奇蹟。
  • 皇崗口岸臨時旅檢大樓基本完工!未來深圳有這些陸路口岸……
    皇崗口岸重建是深圳市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皇崗口岸在未來還會取消貨檢,變為純旅檢口岸,並引入3條城軌、2條地鐵。預計最高每日客流量將達30萬人次,成為輻射大灣區、面向世界的超級口岸和綜合交通樞紐,成為現代化國家一級口岸。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如下。本規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 王緝憲:簡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比如,我注意到文件中帶有「級差」的表述,提到香港國際航運中心,而稱廣州和深圳為樞紐大港,並理解到一些用心良苦的政治考慮。儘管有種種這樣的個人偏好,我仍然覺得,《綱要》還是很有選擇地將一些地方上期待、令灣區整體上進一步協調跨境發展的務實內容納入。比如,在跨城市創新的體制改革方面,《綱要》提出要,「研究實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鼓勵科技和學術人才交往交流。
  •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 珠海將面臨類似深圳的發展機遇
    珠海將面臨類似深圳的發展機遇」……12月12日,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舉辦「2017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規劃發展,港珠澳大橋將帶來哪些改變等熱點話題,眾多專家、學者坐而論道,進行思想碰撞。
  • 預熱大灣區!深圳落馬洲河套地區建設提速,要成深港合作新樣本?
    最新消息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在下周公布。藉助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東風,落馬洲河套地區也有望成為深港合作的創新樣本。只是,許多深圳市民都有這樣的感覺:圍繞河套地區開發問題,這多年來一直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中央將制定大灣區發展規劃 粵港澳概念股集體上漲
    消息面上,當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粵港澳規劃上升至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提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區發展規劃。
  • DHL: 物流賦能粵港澳大灣區 釋放『乘數效應』
    放眼未來十年,該地區將形成更強勁的經濟動力,為國內和國際市場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中國在「十三五」規劃(2016 – 2020)中,提出了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下文簡稱「大灣區」)的宏偉規劃,這無疑將為國家「經濟圈」戰略注入新動力。大灣區,顧名思義旨在新建經濟集群,包括中國內地的9座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特區),從而打造成為一個全新矽谷型技術和創新中心。
  • 美中投資基金與廣東省口岸經濟發展深圳公司戰略籤約 飛機製造有望...
    廣東省口岸經濟發展深圳公司CEO孫曉琦表示,中國通用航空飛機製造選擇落地深圳、落地口岸,主要看重深圳獨特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廣闊的市場環境。深圳經濟發展迅速,背靠香港、澳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重要位置,粵港澳大灣區人口數量龐大,城市聯繫緊密,幾個核心區域的人均GDP大大超過8000美元,大灣區內城市之間和城市內部的空中快捷交通市場需求巨大。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惠州作為大灣區的明星城市!
    自2019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以來,一個對標世界三大灣區的第四大灣區冉冉升起,以深圳為龍頭導向核心的世界級都會圈正在成團,吸引了來自世界各方的目光    惠州作為大灣區的明星城市,在新近發布的《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中,更是被明確納入「深圳都市圈」,未來乘風破浪,熱土價值進一步凸顯。
  • 廣州南沙站將打造成大灣區中心樞紐 最快12分鐘到深圳機場
    金羊網記者 張豪 黃婷近日,廣東深茂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公示了新建鐵路深圳至茂名鐵路深圳至江門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報告書」),該報告書揭開了南沙站的神秘面紗,首次披露南沙站將設置14座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