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在朋友圈滿屏都是。天狗食月在北京時間1月31日19:48開始正式上演,本來是滿月,慢慢地虧損,就像月亮在被天狗一點點吃掉,20:52的時候就全被「吃」掉了。22:08才出現,於23:11結束。
此次月全食最大的亮點在,把超級月亮、藍月亮、月全食聚於一月之上,上一次是1866年,真百年一見的天文異觀。
但是,就在「超級紅藍月亮」刷爆朋友圈的時候,不少天文科普微信號上出現了批評的文章。
「藍月亮」並不是藍色的
首先,竟是由佔星師提出了「超級大月亮」這個詞。月亮的運行軌道是個橢圓,繞地球作周期運動,這樣就有了遠地點和近地點之分,就有了14%的差距。當月亮出現在近地點時,人們會錯誤地感覺月亮很大,「超級大月亮」由此而來。由於月亮對於我們視覺來說很遙遠,所以看起來很小。只有藉助天文望遠鏡才能辨別出月亮是否變大或變小。
然後,由於歷史傳統的影響,產生了「藍月亮」這一說法。「藍月亮」產生於歐洲,如果一個季度三個月裡出現四個滿月,那「藍月亮」就是第三個滿月。之後有一個喜好天文的人錯誤地將這個概念理解為一個月中兩次滿月的第二次,沒想到的是這種不正確的說法卻流行起來。一個季度出現四次滿月或者一個月出現兩次這應該是常有的,而且月亮也不是藍色的。
最後,只有「紅月亮」才可以被人直接看到。在月全食的時候,地球處在太陽和月亮之間,將太陽光全部擋住,因為折射效應,太陽光在經過地球大氣層的時候,其中只有波長最長的紅光投射到月亮上,呈現暗紅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紅月亮」。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日益增高,科學解開了自然現象背後的秘密。可是有些玩弄佔星術的騙子,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傳播偽科學。我們國家在堅持貫徹落實「科教興國」基本國策的今天,這些蛀蟲會產生多大的阻力。因此我們在學習科學知識的時候,要格外警惕偽科學!
現在,每出現一次天文事件、科學盛宴,都會有很多優秀科普文章現世,但也有很多騙子打著科學的旗號耀武揚威。只有透過現象去看本質,才能正確劃分科學和偽科學。對於「超級紅藍月亮」而言,追根溯源無可厚非,只有形成對問題深度挖掘、追求真相的科學傳統,科學才會有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