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園區】來臺灣你只聽過松山文創園區,和華山文創園區?那就low了!

2021-02-06 臺灣遊學考察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a-zone位於花蓮市中心,建於一百年前,原是花蓮酒廠廠房和倉庫。

經過改造,現在則成為了臺灣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一。

這個涵蓋26棟老廠房倉庫、優雅俐落的園區,包括展覽、演出、餐飲、特色商品、育成講座、旅遊資訊等透過文化藝術活動及商業服務,形成了一座充滿文創活力與當代生活風格的聚點。

花蓮酒廠最早成立於1913年,以製造紅酒、米酒為主。1960年後,原先的廠區已經飽和,汙水排放問題日益嚴重,幾經挑選與目標重新設定,在1988年結束舊廠業務將廠房遷至美侖新廠。

昔日的釀酒廠房依舊存在,園區內各式的廠房經過改造後紛紛成為藝術空間,在老舊的外表下蘊藏著的是文化意涵,無論是展覽場、小劇場,還是倉庫、辦公廳無一不有懷舊風與現代感同時呈現的步調。

這裡也是花蓮許多重要藝文活動發生的地方,現在有不少藝術家會來舉辦活動。

花蓮文創產業園區屬於大型之藝術展演空間,這幾年陸續承辦了花蓮許多藝文活動、藝術節與展覽,更是擁有花蓮唯一較為完整的小劇場空間的園區,成為不少劇團欲嘗試小劇場演出之地。

豐富的展演空間與寬敞明亮的視野,是許多花蓮大型藝文活動的聚集地。有興趣的遊客不妨走走看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展覽。

 

下午,即使在繁忙的臺北,也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孤寒時刻,但花蓮文創園區卻有為數不少行人;

三三兩兩流連在這塊有著百年日式建築風情與現代主義工業倉庫造型的寶地,從老牆與磚瓦間,在一整片讓人沉醉的綠地上,聞著檜木香氣,感受充滿時間溫度的氛圍。

這有來自臺中的情侶、不遠千裡而來的背包客與小文青、帶著三個小孩來品嘗蛋糕的年輕媽媽,還有在畫廊裡流連的親子檔。

園區裡,沒有商業的喧囂,時間流動如此緩慢,每個人都在體驗自己的後山文化行旅。

 

傅廷暐,一個充滿幹勁的年輕人,營運處副總職務讓他有更多機會嘗試文創紮根的理念。從一開始園區乏人問津,到今日漸上軌道,甚至成為花蓮觀光新亮點;

廷暐最自豪的成就,除園區興旺帶動周邊新興創意商店、文創聚落越來越壯大,還有周邊小區長輩們態度的轉變——由原先的質疑,逐步轉換為支持並期待園區帶來更多能量。「看到長輩們平常來這裡散步,或是悠閒地看畫、看展覽,真的會讓人充滿幹勁!」

傅廷暐不願讓園區被簡化成觀光紀念品或伴手禮販賣點,忍痛拒絕了很多可能會帶來豐厚獲利的進駐要求,寧可讓更多在地文創工作者有參與機會。

這種取捨,確保了園區的品位,讓所有探索者感受到不同於其他觀光景點市集的深度,創造出新的文化觀光體驗。

就連園區場館參展取捨,傅廷暐說,也是有在地文創扶植考慮。

例如,之前的韓國編織品展,就是希望讓在地染布、編織者能有考察比較機會,同樣一塊布,韓國織品動輒五六千元(新臺幣),是花蓮客家染布望塵莫及的價格,透過展覽,不但展示文創內容,更希望提供刺激,讓在地創作者思考,有什麼可以突破的關卡?

因為園區多是古蹟,不得明火,也使得園區餐飲選擇上充滿考驗。

但同樣靠著巧思,加上五星級大飯店同樣願意嘗試塑造新的飲食文化,結果在古樸建築中,端出的卻是現代歐式餐飲,不但更輕食、更少負擔,在地食材的選擇,更催生出一道道唯有花蓮才能品嘗到的美味,巧妙聯結了新生與復古的意象。


重振花蓮酒產業文化也是園區重點。花蓮園區不同一般菸酒公司側重商業營銷方式,反而找到一位過去在酒廠釀酒的老師傅,經多次試酒,合作推出手創、限量的蓮花酒,配合精美繪製的酒壺,聯結在地文學,給人花蓮酒業的文創新意向。

傅廷暐笑著說,相較於臺北商業機制活絡,花蓮在地文創只能不斷用創意刺激民眾消費,每次創意推廣都是風險,成果卻是文化消費客群逐步提升!

 

 

陳雅玲、林喬祥原先在臺北與海外,都有著令人欽羨的工作與收入,但有一天,兩個人彼此問了個問題:「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兩人決定要開始第二人生。靠著雅玲對現代藝術的熟悉與專業,同時抱著一股對藝術的熱誠,他們決定到花蓮開一間一流水平的畫廊,讓花蓮的鄉親父老有機會接觸這些頂尖畫作。

感受到文創園區攜手在地文創力量打拼的熱誠,雅玲與喬祥的乙皮畫廊從市區移到園區落腳;

第一檔畫展就是在地名家葉子奇老師邀請9位臺灣知名畫家舉辦聯展,其中8位在蘇富比、佳士得拍賣場都是火紅畫家,創下花蓮畫壇歷史記錄。

其中,葉子奇老師的畫作《山在花蓮太魯閣》,之前也曾在臺北美術館參展,相較之下,文創園區倉庫高挑的木製屋頂,驚人的景深效果,讓這幅畫作看來更為氣勢磅礡,效果比臺北展場還好,似乎故鄉風情為畫作更添魅力,也吸引相當多愛好者在畫前逗留。

或許,花蓮文創園區還有很多關卡有待克服,很多地方需要主管機關政策更靈活,協助業者突破。

不過,這種發自土地的文化馨香,造就了園區與當代生活的意向聯結。文化的獨特性,無疑是園區最值得珍惜的資產,也是帶著情感與溫度繼續邁進的動力。

園區內有很多學生的作品,像肥皂製成元寶、卡通人物等可愛的形象。園區的很多活動都圍繞著人才培養、素質教育等「公益性」展開,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有效融合,提升了園區的人氣。

從學校入手,從孩子抓起,根植教育,文創理念深入民眾,產業發展具有雄厚的基礎。

據介紹,現在臺灣的教育,已經從過去比分數比考試,向鼓勵學生有想法會思考上轉變,以應對未來的競爭。

從小學開始,就開設相關課程,從小培養開發創意設計的能力。鼓勵教師以鄉土教育為起點,通過地方色彩採集、地方特色素材的運用,進行創意練習,引導學生尋找地域文化特色,借肋展覽、策展、成果發表,深化各級學校藝術、美感、創意教育。

面向社會,面向生活,文創業生根厚土,才有不斷的持久力和動力源。花蓮文創園的商業模式,注重業態的互動和銜接,公益和商業的兼容和互補。

從展位的布局和運營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不收攤費,吸引小製作商進入,突出個性化小商品的展賣;

第二層次,吸引一些概念化產品的廠商進入。這些產品大都處在小規模的小批量產階段,主要是接受市場的考驗;

第三層次,已經具有品牌並產業化的商品的展賣。

後兩種情況,園區運營商收租費並與商戶進行分成。這裡展示的商品和製作,或新穎時尚,或別具一格,展賣的所有商品不僅豐富多樣,且都是生活所需。

文創滲入生活的每個角落,文創無處不在的理念得到充分體現。

 

創意來自生活,創意也創造市場,讓生活更具品質。

在花蓮文創園裡,能夠看到很多結合當地物產資源製作的既具有觀賞價值,又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商品。比如,生活用的香皂,可以做出不同色彩、形狀、香味的商品。

把一個產品,用創意思維進行不斷的延展和提升,既引領市場,同時又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

來源:網絡整理

【更多企業資訊,請關注臺灣遊學考察】

【猜你喜歡】一個建築師,一群年輕人,把破舊老屋打造成農田創意基地!

·點擊圖片閱讀·

2017臺灣休閒農業、鄉村小鎮&經典民宿團歡迎您的加入!臺灣的鄉村小鎮項目,休閒農業、文創、旅遊、觀光相結合,開啟了一個新的模式,如有興趣了解更多關於鄉村小鎮考察學習項目,可以掃描底部二維碼關注我們,在我們的後臺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或者撥打0755-82927411,我們有會有專門的顧問和您一對一洽談以及溝通。

捷鵬國際Myform International

全稱捷鵬企業管理顧問(深圳)有限公司

成立於2010年,來自臺灣,總部設在深圳。多年來一直專注於臺灣遊學考察項目,致力於對接兩岸豐富的各項資源,在所在領域堪稱專業精深。不僅擁有豐富的臺灣組織培訓經驗,坐擁臺灣一流標杆企業、講師資源,更致力打造「中國赴臺考察交流項目第一品牌」。

自2015年,捷鵬國際納入臺灣青少年項目。旨在以「品格教育、孝順合群、主動創造」為核心,以「因材施教」為方法,藉由臺灣先進教育體系與理念的薰陶培養孩子成為家庭和國家的棟梁,分擔家長管教上的辛勞。特別在獨立生存能力、領導能力、溝通協調上,藉由已經驗證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氛圍,帶給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讓善的種子,從小紮根!我們堅信家庭是傳遞愛、成長、關懷與社會責任的地方,我們也將致力於此,辦好每個營隊,守護每個家庭!


我們的遊學項目有:

相關焦點

  • 《松山文創園區》
    《松山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座落於國父紀念館以北的一整塊區域,這裡原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煙廠。松山煙廠佔地廣達18公頃,結束營運之後,廠區交由臺北市政府管理。後來市政府決定將此地改為為臺北大巨蛋體育園區。
  • 華山文創園區
    [導讀]華山文創園區創設於日治時期的1916年,前身為「臺北酒廠」。至今,它已舉辦多次藝文展演活動,園區內的舊建築物翻新、裝置藝術,吸引民眾前來參觀、拍照,也是臺北地區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點。華山文創園區(圖片來自網絡)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或華山1914)。
  • 野趣華山 VS 秀氣松煙——創意變身,深讀臺灣文創園區!
    ▍連虧5年——華山開始獲利你覺得華山藝文特區提供藝文創作者一個展演空間,應該沒事了。未料理想被現實打敗,2007年,華山由臺灣文創董事長王榮文接手,正式定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你覺得,華山找到一個有很好文化背景的成功企業家經營,真的沒事了。
  • 新老呼應的臺北松山文創園區
    相較華山文創園區,這裡的空間更豐富,行走其中頗有意思。松山文創園區地處臺北鬧市區,與上一篇提到的華山文創園距離很近。在臺灣它被寫作「松菸」---簡體字即為「松煙」,兩個字讀起來很悅耳、有古韻,讓人想起白居易的「風竹松煙晝掩關,意中長似在深山」。其實這只是對它的前身---「松山煙廠」的簡稱罷了。
  • 臺灣文創園區發展特色
    比如高雄市,因為其有鋼鐵產業聚集的優勢,因此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在定位上多了幾分「硬朗」的風格,舉辦「國際鋼雕藝術節」等活動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文創園區的聚集平臺依託一個場域和空間,其背後都不免與歷史產生聯繫,而空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就成為園區說故事的資本,也成為園區文創產品創作的根源,不同的經營者也會使得園區具有不同的氣質。
  • 激發全社會創意活力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印象
    12月3日,濱海新區文化傳媒訪問團一行來到松山文創園區,園區由一個廢棄的煙廠改造而來。被定位為「臺北市的原創基地」,目標是聚集社會原創資源,培養原創人才,激發創意與創新能量,成為臺北市青年展示才藝平臺和創意櫥窗。  走進松山文創園區,濃鬱的生態氣息、人文氣息和創意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琳琅滿目的創意產品讓人流連忘返。
  • 從廢墟裡誕生的臺灣文創園區
    比如位於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原是港口碼頭的舊倉庫,而地處臺北黃金地段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佔地5.6公頃的臺中文創園區以及歷時百年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前身分別是日治時期的臺北酒廠,公賣局第五酒廠以及花蓮酒廠。
  • 華山1914 探訪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被稱為臺灣文創產業的「旗艦」,它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集群效應,是臺灣的文創櫥窗和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
  • 【文創案例】臺灣設計及文創產業基地-探訪松山文創園區
    松山文創園區原為松山煙廠。2001年,臺北市政府將松山煙廠指定為市定古蹟。松山文創園區的規劃重點不在引進之產業,而在於如何激發創意與創新能量,以符合現今產業跨界、跨領域的發展趨勢,藉由『創意實驗室』、『創意合作社』、『創意學院』和『創意櫥窗』等創意四大策略領航。讓這裡不只是一個創意與創新能量的展現平臺,更是可激發並培育創作精神的點子工廠。
  • 探訪松山文創園區 感受原創的魅力
    【解說】如果你是一個文藝青年,那麼來到臺北,松山文創園區一定是你必去的地方。它是臺灣工業遺址改為藝術園區的典範,是臺北文化創意地標。  來到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四段的松山文創園,高大的倉庫比鄰而立。各大卡通展覽將原本單調空曠的廠房布置得活潑可愛。一到園區門口,一個創意飾品店映入眼帘,仔細一瞧,原來這裡本是一處檢查室。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臺灣華山文創園林羽婕:創意園區完整產業鏈的路徑探索者
    、臺北當代藝術館顧問及特約策展人、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副秘書長、臺灣文創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獨立策展人。  近年來,文創產業迎來了發展春天,各大創意園區作為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的有效形式而不斷湧現。然而,創意園區的發展並不能僅僅依託於創意,背後創意產業鏈的構建才是創意園區發展的核心。如何建立完整的創意產業鏈,促進創意產業向傳統產業的滲透?如何將創意成果轉化為企業家的經營資源,實現創意市場化和產業化,成為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難題。
  • 劉結成:臺灣文創園區擁有五大特色
    臺北是整個臺灣文創產業的中心,聚集了文創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資金、市場等資源,所以華山和松煙園區定位在創意設計、美學生活上才有了發展的資源保障。而花蓮因創意人才不足,所以其文創園區只能定位為「文化藝術產業與觀光結合之實驗場域」。   一個文創園區就是一種生活樣式。
  • 華山論建---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
    說到老工業區升級改造,去年年初去臺灣考察,有幸能在原誠品文創園負責人李智祥先生的陪同下,參觀華山1914和松山文創二園區,並與華山的運營方---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李正芳先生座談學習,收穫頗豐。可惜返鄭之後,除了對臺北車站之行復盤總結之外,其他連筆記都沒有做,現在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
  • 【觀點聚焦】臺灣文創園區擁有五大特色
    臺北是整個臺灣文創產業的中心,聚集了文創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資金、市場等資源,所以華山和松煙園區定位在創意設計、美學生活上才有了發展的資源保障。而花蓮因創意人才不足,所以其文創園區只能定位為「文化藝術產業與觀光結合之實驗場域」。一個文創園區就是一種生活樣式。
  • 華山文創園區
    [導讀]華山文創園區創設於日治時期的1916年,前身為「臺北酒廠」。至今,它已舉辦多次藝文展演活動,園區內的舊建築物翻新、裝置藝術,吸引民眾前來參觀、拍照,也是臺北地區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點。華山文創園區(圖片來自網絡)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或華山1914)。
  • 華山1914文創園區——是什麼讓灣灣有底氣自稱世界文創之都?
    第一次在灣灣看文創這些的時候,確實被驚豔到,那時候大陸的文創幾乎是剛剛起步。後來大陸的文創漸漸跟上了,當然有臺灣的監製來大陸帶來了各種經驗的原因,也有我們自己重視、人才培養的原因,那時候開始覺得,我們的文創也很能打,未來可期。後來又反覆去了灣灣幾次,開始深入了解文創這塊,感覺到灣灣的產品設計的確是用心,更重要的是產業成熟。
  • 《松山文創園區》
    《松山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座落於國父紀念館以北的一整塊區域,這裡原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煙廠。松山煙廠佔地廣達18公頃,結束營運之後,廠區交由臺北市政府管理。松山煙廠的前身是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所屬的「松山菸草工場」,創設於昭和15年(1940)。松山菸草工場是當時現代化的模範工廠,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煙廠。
  • 兩岸 邱正生:經營文創園區 需價值理念-【創意領導力學院 · 第168期】
    為打造臺灣文創產業發展,臺灣文化部門接續推動華山、松山、臺中、花蓮及嘉義、臺南等文創產業園區並給予定位。如華山被定位「文創產業、跨界藝術與生活美學風格」、臺中園區「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副理事長邱正生指出,「政府不要管太多,要尊重民間形塑園區的力量。」
  • 激發全社會創意活力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印象
    12月3日,濱海新區文化傳媒訪問團一行來到松山文創園區,園區由一個廢棄的煙廠改造而來。被定位為「臺北市的原創基地」,目標是聚集社會原創資源,培養原創人才,激發創意與創新能量,成為臺北市青年展示才藝平臺和創意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