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破紀錄的高溫和持續數月的嚴重乾旱,澳大利亞遭受了最嚴重的叢林大火。網上流傳的觸目驚心的圖片與視頻,使得這場大火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大火如何燃起?為何如此嚴重?損失有多大?對於這種恍若地獄的景象,人們的心中充滿了疑問。
1月5日,風雲衛星監測顯示,澳大利亞東部山火引發的大片煙霧已飄散至紐西蘭北部,對當地空氣品質產生影響。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一問:大火在哪裡燃燒?
大火沿東部和南部海岸綿延燃燒。要注意的是,這是澳大利亞大多數人口生活的區域。因大火燃燒,許多城鎮居民被迫撤離。這片區域包括雪梨和阿德萊德周圍的地區。
自2019年9月以來,這片地區大火一直在燃燒。大火已造成多人死亡,燃燒了超過幾百萬公頃的灌木、森林和公園。
一公頃的土地大約相當於一個運動場的大小。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對比,2019年亞馬孫大火燒毀了約90萬公頃土地,2018年加利福尼亞州山火燒毀了約80萬公頃。
2019年12月30日,一架直升機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冬吉普斯蘭撲救野火。圖片來源:美聯社
二問:為什麼大火這麼嚴重?
澳大利亞的叢林大火並非新鮮事,每年,這裡都會經歷一個大火時期,但這次的情況比正常情況要糟糕得多。
誘發嚴重大火的直接原因是天氣,特別是被稱為印度洋偶極子的現象,這意味著持續的乾熱天氣。
印度洋偶極子是一種類似於厄爾尼諾的天氣現象,指印度洋相對部分海表溫度的差異。與西部地區相比,海洋東部地區的溫度在寒冷和溫暖之間振蕩,在稱為「正」「中性」和「負」的階段之間循環。2019年偶極子的正相是60年來最強的,意味著印度洋西部地區的海水溫度升高,而東部則相反。
這種異常強的偶極子的結果是東部非洲的降雨和洪水高於平均水平,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乾旱高於平均水平。
三問:大火如何撲滅?
消防員從飛機、直升機以及地面上噴灑水和阻燃劑,但是撲滅叢林大火非常困難,而且當局通常必須首先集中精力阻止大火擴散,而不是撲滅大火。
消防員通過設置隔離帶來阻止火焰蔓延。隔離帶可能是公路、河流、鐵道或人工清理的地區,保證這些區域沒有植被覆蓋,使野火難以進一步擴散。
當火勢擴散被阻止後,消防員才能著手撲滅大火。他們需要確保火場周圍邊緣的一切都已經徹底熄滅。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大火過後數天或數周,過火地點仍有可能死灰復燃,對於消防工作而言,這種危險是必須首先避免的,因此徹底清理火場非常重要。
四問:大火與氣候變化有關嗎?
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斷升高正在使地球變暖,這是科學界壓倒性的共識。近幾十年來,澳大利亞一直在變熱,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將繼續保持這種趨勢。
雖然火災是澳大利亞天氣周期的自然組成部分,但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警告說,這種炎熱、乾燥的氣候將導致火災變得更加頻繁和劇烈。
更極端的天氣模式和更高的溫度會增加叢林大火的危險,並使它們傳播得更快、更廣。
澳大利亞林火與自然災害合作研究中心執行長理察·桑頓說:「我們發現將氣候變化的影響歸因於特定事件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火災正在發生的時候。但是我們所知道的是,澳大利亞現在的平均溫度比長期平均溫度高出約1℃。」他補充說,許多地區的「累積火災危險」正在增加。
雪梨大學生態學家格倫達·沃德爾教授表示同意:「並不是每一個天氣事件都是氣候變化的直接結果,但它無疑與全球氣候變化相關。」
五問:野生動物受影響有多大?
人們可以逃離火場,並在需要時被疏散。但野生動物很難逃脫厄運,烈火正在摧毀受災地區的野生動物。
像袋鼠一樣行動迅速的動物通常可以逃離火場,除非它們被困住並被火焰包圍。但移動緩慢的考拉就不一樣了,它們的避險策略是躲在樹上,在大火中這樣完全無效,因此它們很容易死於火災。青蛙和蜥蜴也是火災中易受損害的物種。
一項學術研究估計,僅在新南威爾斯州就有近5億隻動物死亡,大量的牛羊損失。
比起這些直接的傷亡,大火對動物最嚴重的影響是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即使大火被撲滅,倖存的野生動物生態也會非常脆弱。
但外來物種——主要是野貓和狐狸反而因大火受益。它們移動數十公裡來到大火的邊緣,捕食在火中受傷的動物。(來源:BBC 編譯:劉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