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軍區某旅實彈考核「失利」案例催人警醒——
火力打擊,務必隨機應變
炮手裝彈。陳秋任攝
聽到射擊任務臨機轉換的命令,西藏軍區某旅榴炮一連連長梅浩感覺自己有些手足無措——
暮春時節,該旅組織火炮實彈射擊考核,考核組將射擊任務臨機轉換為封鎖通道。兩個連隊立即將彈藥更換為藥包數量更多的大標號,而同場競技的榴炮一連由於準備不足,只能繼續使用常用標號彈藥進行射擊。
「打仗時敵人不會按照你的火力準備出現。」現場指揮員介紹說,根據遂行任務和不同地域環境,該型火炮配有多種標號彈藥,打擊目標不同,裝藥也不同。榴炮一連雖然第一個完成計算瞄準,並準確命中目標地域,卻因使用的彈藥在火力密度上達不到要求,被判失敗。
梅浩坦承自己敗在了投機取巧上:過去考核,速度是重要指標。常用標號彈藥計算方便、操作簡單,為了以快制勝,他們平時著重練習該型標號彈藥的射擊,上考場也只攜帶這一種,沒想到任務突然轉換……
因彈藥使用不當失利的並非只有榴炮一連。下一項考核打擊堅固地堡,有兩個連隊考慮大標號彈藥威力較大風險也大,改為使用輕型裝藥,被考核組果斷叫停。
「戰場必須隨機應變,換『湯』就得換『藥』。」考核組組長賀傑說,此次火炮射擊考核不簡單看環數和速度,而是根據火炮命中精度、擊發用時、毀傷效果綜合評定射擊成績,就是為了樹立「考為戰」的鮮明導向。
「使用某型殺爆彈進行壓制射擊,可以有效封鎖敵突擊路線」「打擊固定防禦工事,使用某型破片彈效果更好」……考核中官兵邊打邊研,根據不同戰場條件,切換多種火力打擊模式展開射擊訓練。炮兵營營長王韜文說,「對症下藥」難度雖高,但更貼近實戰,官兵的訓練勁頭也更足了。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許凌康 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