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的山水總是帶著柔情,古鎮、田園藏著古色古香的婉約,熱鬧的街道含著小資的情調。「一江灕水綠碧透,萬峰林立映清流」,溫柔平靜的湖面,微波蕩漾;連綿數十裡的山峰,如筍拔地。山圍水,水繞山,如在畫中遊。「兩岸青山玉帶水,十裡田園入畫廊」,久居都市的人們,只要走近它,欲罷不能的親近感便油然而生。
如果說陽朔是桂林的大家閨秀,那遇龍河就是陽朔的碧玉小家女。碧玉千嬌的遇龍河,濃縮了玉林山水的精華,一江春水,萬種風情,「小灕江」之稱實至名歸。遇龍河發源於臨桂縣,流經陽朔的新村、大利、遇龍、舊縣、在工農橋與金寶河匯合。1963年,陳毅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遊桂林時寫下「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的詩句,隨著80年代徒步遊的興起,「鎖在深閨」的遇龍河終於掀起了她的「紅頭蓋」。
遇龍河是世界上一流的自然遺產,是灕江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人稱「小灕江」,不是灕江勝似灕江。這裡遠離都市的喧鬧,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古樸而純淨。這裡水平如鏡,鳥語花香,田園農舍,炊煙嫋嫋。這裡山色碧綠,竹筏清蕩,牧童唱晚,殘陽如血。這裡是返璞歸真的自然天堂。
遇龍河有著美麗而動人的傳說,古時候的遇龍河沒有橋,過河依靠竹筏,祈求平安的人們將此河叫做「安樂水」。據傳,明代永樂年間,一個趕考的書生,因暴雨無法過河,心急如焚。此時河中一龍將書生載過了河,書生得中狀元,上任後,得皇上恩準,在遇見龍的地方建造一座橋,取名為「遇龍橋」,而「安樂水」也更名為遇龍河。遇龍河上的橋古樸、滄桑,一步一景,詩情畫意。橋體巍峨壯麗,石橋兩側爬滿青藤,古色古香;橋下水悠悠,村民們世世代代在這裡擔水、洗衣,月轉星移,遇龍橋見證人世滄桑,卻依然堅固如初。
走在遇龍河畔磚石鋪就的小路上,田野裡鼓譟的蛙聲和靜靜流淌的河水合奏樂曲,河邊的簇簇楠竹青翠欲滴,遠處古榕掩映的農莊白牆黛瓦古樸自然。有人說,陽朔如畫。但我覺得,更應該是畫如陽朔。 溫柔平靜的江面沒有半點漣漪,魚兒在墨綠色的水草間穿梭,在褚紅色的卵石上嬉戲,藍天白雲,日月星辰,清清楚楚映入水中,偶有漁翁的竹筏駛來。山嶺起伏,湖泊錯落,氣象萬千,恰似龍飛鳳舞;阡陌縱橫,稻黃果香,古橋古城,仿佛世外桃源……
春繞富裡萬山空,煙鎖玉龍霧朦朧,時光含笑一壺酒,靜待佳人入畫中。流經遇龍村,有別於灕江的遼闊之美。陰天的遇龍河,青煙縹緲,群山倒影。浮雲穿行奇峰,雨幕籠罩江山,活像一幅潑墨水彩畫。泛舟河上,正如韓愈詩中所言,「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在這一支碧水上,乘竹筏漂流攬勝,踏水波穿越時空 ,就著綠水青山吟詩作賦。清風徐來,偷得浮生半日閒,人生值得。
兩岸奇峰看不盡 ,碧蓮峰下泊行舟 ,一彎灕江水,驚豔了一千多年浮沉的陽朔時光,那流淌在波光瀲灩裡的光影,那水面上悠悠划過的竹筏,那夕陽下朦朧的山峰,還有乘坐竹排安然靜坐的我,所有入眼的畫面,安詳而靜謐,即使歲月再流轉,灕江依然不會改變,遇龍河依然不會改變。
人生苦短,攜一程風雨而來,帶一身安適而去。願你我花甲之年,都能背依青山,前鄰遇龍河,忙時修籬種花,閒時小酒清茶。靜等有緣人,以酒換故事。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白沙鎮遇龍村
推薦旅行遊玩路線(三天):
Day1:到達之後酒店休息一會,晚上去東西巷逛看,瀏覽兩江四湖夜景
Day2:古東瀑布-穿遊興坪灕江(20元人民幣背景)-興坪古鎮
Day3:少數民族村寨-十裡畫廊-遇龍河人工竹筏-銀子巖-西街
遇龍河漂流路線
PS:在陽朔的好處就是,沒有什麼必須要打卡的景點。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早餐在酒店來碗地道的桂林米粉,然後去遇龍河玩玩水,或者騎著電瓶車穿梭在陽朔的青山綠水之中,讓旅行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