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成了時下熱詞,大量落地項目相繼出現,並如火如荼進行。觀察這些建設項目,不難發現,新基建圍繞著補齊數據基礎設施的短板展開。這些項目的建設將促使物理世界的更多信息呈現在數字空間中,形成數據。數據在數字空間的運算處理結果反作用於物理世界,影響物理世界的行為方式。無疑,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將成為普遍存在的事實。而從大的趨勢來看,未來的經濟形態也將呈現數字經濟形態。
在金山雲區塊鏈總經理朱江看來,數字經濟形態下,個人、企業、政府三個部門未來都將開始實現全面數位化。從目前來看,數位化的重心已開始轉向企業的數位化。而區塊鏈與雲計算、大數據等構成的可信信息傳遞的網絡則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支撐。
朱江表示,金山雲將企業的數位化歸納成「上雲入鏈」四個字。「上雲」指的是企業信息的數位化,「入鏈」則是企業資產的數位化。「上雲」為企業數據資源的充分利用提供有利環境,拓寬了數據應用的方式;而「入鏈」則將給企業的資產信息一個真實可信的數字畫像,既為企業的社會化融資提供可信的數據來源,更為企業在數字網絡空間的經濟活動提供了資本來源。總的來說,「上雲入鏈」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在企業深度應用的基礎,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途徑。「上雲入鏈」會讓企業的數據資源使用更加順暢,企業的經濟活動更加「智慧」,企業的資產形態更加匹配於數字經濟活動。
可以預見,隨著物聯網、5G、數據中心等新基建的推進,物理世界將進入「大接入」時代,而形成海量的數據。「未來,將會以『用雲量』描述企業信息化進程,以『入鏈量』衡量企業資產數位化程度。區塊鏈等技術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必將深遠影響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乃至整個經濟的數位化轉型,成為真正服務實體經濟的抓手和工具。因此,區塊鏈首先是信息基礎設施。」朱江說。
除了信息基礎設施,朱江指出,金山雲同時提出區塊鏈還是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
從融合基礎設施角度來看,金山雲強調區塊鏈應用不僅是簡單的技術疊加,還要與產業深度融合,實現技術賦能。「如金山雲在醫療產業融合方面已做了有益的探索。」朱江舉例說,「醫療產業融合重在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醫療、醫藥、醫保的『三醫聯動』。做聯動,首先就要解決醫療數據的安全可信共享,這是區塊鏈的優勢。金山雲從省域醫療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入手,運用區塊鏈和大數據,開發符合醫療行業數據隱私保護行業規範要求的數據應用基礎設施,保證上傳數據不被篡改,實現數據與應用的分離,確保數據信息安全使用,滿足醫療數據『可用不可見』的需求。」據了解,這項成果已在湖北仙桃市的病案首頁上鏈項目中實現了應用落地,達到了病案信息不可篡改的目的。下一步,金山雲還將繼續挖掘在醫療大數據領域的應用,從而實現與「醫保」的聯動。
「金山雲還設計了基於區塊鏈的市、省、國家的多級預警信息平臺,解決醫療防控信息傳遞慢、信息不一致、不對稱的問題。平臺結合區塊鏈與大數據做出的分級預警方案,不但可以實現各級分域自治預警與信息同步及各級預警網絡間信息高效穿透與共享,還具備了傳染病傳播風險特徵的自動預警與上報的功能。可以預見,區塊鏈將成為新的社會治理模式的基礎設施。」朱江補充說。
從創新基礎設施來看,金山雲的觀點則是區塊鏈更需要往深層次和底層去做創新,將產業的痛點抽象出來,面向未來的數字經濟,去探索可複製的範式,形成標準與規範,做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如金山雲就是將區塊鏈技術放在底層,去做債權、倉單、設備、智慧財產權等實體資產的分布式數位化登記平臺,做底層資產數字孿生的創新與標準,做數字資產描述的研究與規則,實現數字資產與實體資產之間的確權、流轉、兌換和收益分享,為DCEP(人民幣數字法幣)作為數字世界的支付媒介提供應用場景。目前金山雲已完成了基於IPV6規範的數字資產登記標準和基於W3C標準的數字身份系統。金山雲與南京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構建的數字金融平臺已在今年3月份上線試運行。從試運行的效果看,平臺為企業賦能效果顯著,企業入駐的意願強烈。下一步金山雲將瞄準助力人民幣佔領數字世界交易貨幣制高點的目標,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進行技術儲備和研發,取得顯著成果。」朱江介紹說。
談到產業區塊鏈未來的發展,朱江表示,機遇大於挑戰,對於行業從業者來說要抓住發展機遇,同時在頂層設計上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基礎設施建設會影響10年乃至20年發展,正值兩會期間,建議應在建設前充分考慮使用方、運營方和監管方以及三者的關係,建議儘早明確有公信力與權威性的運營主體,同時建議參照網際網路公司的一些做法,採用短期有效長期有利的策略孵化創新項目,給予標準和補貼等政策支持,採用國際通用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和敏捷開發方法論(Agile Development)升級創新,讓『後浪』奔騰不息,達到螺旋上升之目的。」朱江最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