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在監控下的荒誕烏託邦社會

2020-12-25 TapTap

①《旁觀者》這款遊戲已經有太多玩家留下自己筆底煙花的測評,但我想以自己的角度,講講我對本作的一些看法。在我對這款遊戲做出評價前,我得跟各位科普下什麼是反烏託邦?

②反烏託邦(Dystopia)(又譯作「反靠烏託邦」、「敵託邦」或"廢託邦"),又作anti-utopia或cacotopia、kakotopia,根據後兩者的音譯,又可譯作坎坷邦。與 烏託邦(無)相對,指充滿醜惡與不幸之地。 這種社會表面上充滿 和平,但內在卻充斥著無法控制的各種弊病,如階級矛盾、資源緊缺、犯罪、 迫害等,刻畫出一個令人絕望的未來。某些作品描述的反烏託邦社會中,物質文明泛濫並高於精神文明,精神依賴極受控於物質,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並沒有真正的自由。

(PS:上述科普來源於搜狗百科)

①回到本作,這是一款帶著解謎元素的RPG遊戲。玩家在遊戲中玩家扮演一位被政府派來監視人民的房東,政府希望通過你揭發一切反政府行為。在遊戲途中玩家常常會面臨道德層面的抉擇,也許你想做個好人,但妻子因生活瑣事時常催錢;兒子前程需要一大筆錢作為基石;女兒病情也在不斷惡化。你只能通過栽贓、勒索、舉報等卑鄙行為賺取金錢和聲望,才能勉強維繫即將分崩離析的家庭。

②遊戲陰暗的畫面和應景的音樂能給玩家相當程度的致鬱感,每次抉擇心裡多少都帶著幾分人性的掙扎,能牢牢勾住玩家的情感也是本作的成功之處。遊戲中部分任務是有時間限制的,加以複雜多變的人際關係環環相扣,每次抉擇都有可能觸發蝴蝶效應,對遊戲後續故事發展及最後結局的走向也會產生影響,玩家必須對整個過程的把控得恰到好處,不得遺漏某個細節,也正是這種繃緊神經的體驗,不斷刺激著筆者對本作的興趣。

③作者在勾畫整個荒誕的反烏託邦社會時把握恰當,隨著遊戲進程的深入,一條條乖繆的政府法律發布,越來越多普通的事物被嚴令禁止,側面烘託了法西斯主義社會的醜陋。遊戲中房客們的各種委託,也在逐漸完善、描述著整個社會的黑暗,也讓玩家很好地融入其中。

④遊戲在給玩家灌輸整個反烏託邦社會時卻沒能很好建立玩家與家人之間濃厚的親情,這時作者卻給玩家設置女兒病重、兒子缺錢的劇情,試圖增加壓迫感來加快遊戲進程,但缺乏情感的推動,玩家沒能很好地設身處地其中,導致玩家內心會出現拋妻棄子保全原則的想法,而如果在此時拋棄家人,就會使得整體節奏變得松垮不前,反而減緩遊戲本來的節奏。筆者認為哪怕只是一小段閃回或者一些互動對話都能很好的潤色親情這部分。

⑤遊戲的DLC「安樂死」部分講述主角來到這所公寓之前前任房東的故事。遊戲開始前作者已經毫不吝嗇給出了他最後的悲慘結局,在體驗DLC劇情中會不經對這個小人物產生同情。由於DLC安樂死筆者部分沒購買,上圖是網絡圖片,所以就不多作評價了。光一個主角就夠我玩很久了,如果以後想玩買了再做補充吧。

文 褲襠裡的小怪獸 TapTap玩家

關注TapTap發現好遊戲,給你帶來全球最棒最好玩的手遊

相關焦點

  • 《旁觀者》:在監控下的荒誕烏託邦社會
    ①《旁觀者》這款遊戲已經有太多玩家留下自己筆底煙花的測評,但我想以自己的角度,講講我對本作的一些看法。在我對這款遊戲做出評價前,我得跟各位科普下什麼是反烏託邦?②反烏託邦(Dystopia)(又譯作「反靠烏託邦」、「敵託邦」或"廢託邦"),又作anti-utopia或cacotopia、kakotopia,根據後兩者的音譯,又可譯作坎坷邦。與 烏託邦(無)相對,指充滿醜惡與不幸之地。 這種社會表面上充滿 和平,但內在卻充斥著無法控制的各種弊病,如階級矛盾、資源緊缺、犯罪、 迫害等,刻畫出一個令人絕望的未來。
  • 《旁觀者》評測:反烏託邦社會下的人性與道德
    這是一種因為在極權政府的高壓統治下,表面上人們為了能夠繼續生存而展現出一種和平相處的假象,但實則內地裡卻四處充滿著無法調控的弊病,如階級鬥爭,資源的佔有,暗地裡陷害。極權政府的法律就是一切,任何違反法律規定的人必將受到嚴懲。這是在文學作品中所描繪出的一種令人絕望的未來社會狀態。
  • 《旁觀者2》圖文評測:反烏託邦下的掙扎
    正因為現實的醜惡,渾濁的空氣讓人民無法呼吸,人們才幻想出了一個美好的自由的烏託邦世界,以此作為寄託。這個世界美好、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就像世外桃源,就連的愛情也是美好至極的。有些東西只會存在於幻想之中,烏託邦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表面上充滿和平,內在卻混雜著無法控制的各種弊病,階級矛盾、資源緊缺、犯罪、迫害比比皆是,絕望充斥在空氣中。
  • 《旁觀者2》:灰暗國度中的荒誕故事,你終將成為自己最恨的人
    《旁觀者2》中繼續講述了一個荒誕國家中的荒誕事,但相比於一代,整個二代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遊戲變成了純正的3D,而格局也從一棟樓上升到了一個國家。與一代不同,《旁觀者2》將主角分成了三個時間點,對應著不同地位的三個工作。
  • 電影遊戲文化:烏託邦與反烏託邦
    而這類烏託邦又因為不同的時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公有制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古代社會(如柏拉圖的《理想國》、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康佩內拉的《太陽城》);一類是通過科學技術來期待烏託邦在未來成為現實(如摩裡斯的《來自烏有之鄉的消息》)。如果說前者還是停留在想像層面,那麼後者就相當於作者對建造「烏託邦」的殷切期盼。
  • 《動物莊園》:荒誕下的可悲
    要構建烏託邦,承諾以後動物人人平等,給予動物希望。雙管齊下,才能出現奇蹟。你沒看錯,動物,也是需要構建烏託邦的。之後這些動物就開始默默的準備自己反擊,兩頭豬雪球和拿破崙則自發擔當起了完善老少校遺願的職責。
  • 反理想幻想鄉式烏託邦冒險《Pikuniku》郊遊背後的荒誕精神延續
    許多NPC和你的對話總是會讓玩家感到荒誕有趣,亮色調的背景讓你在解謎的路上充滿著愉悅的心情,突然高聳的山峰,偶爾斷裂的大橋就像是郊遊時遇到的驚喜,給你平淡無奇的郊外野遊增加別有的風味。和馬裡奧擊敗庫巴解救公主的老套劇情不一樣,它的故事充滿著對於現實的消極烏託邦主義的抨擊,而郊遊與烏託邦之間究竟能擦出怎樣的火花呢?這也是遊戲的作者像讓玩家在其中找到的答案。《Pikuniku》登錄steam平臺當然給玩家提供了合作模式。在合作模式中我們可以與朋友一起解謎闖關完成一系列單人模式辦不到的操作。
  • 只有兩句臺詞的喜劇片,旁觀者眼裡的荒誕世界,天堂必在期間!
    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許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看世界的時候,不自覺就會產生一種抽離感,而這個世界的荒誕便在你的眼前輪番上演。在這樣的前提下,一個問題隨之產生:完美的世界到底在哪裡?
  • 《烏託邦》描述了一個怎樣的理想社會?
    1516年,英國人託馬斯· 莫爾寫作了一本名叫《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託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這本書使「烏託邦」成為理想社會的代名詞,更多時候用來代指不可能實現的空想計劃,而莫爾也被當成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空想家,他的著作往往被「理性」的人擱置一邊,沒多少人肯去讀。
  • 《旁觀者2》:灰暗國度中的荒誕故事,你終將成為自己最恨的人
    《旁觀者2》中繼續講述了一個荒誕國家中的荒誕事,但相比於一代,整個二代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遊戲變成了純正的3D,而格局也從一棟樓上升到了一個國家。與一代不同,《旁觀者2》將主角分成了三個時間點,對應著不同地位的三個工作。
  • 《旁觀者2》4月9日登陸Xbox 烏託邦的血腥晉升之路
    今日官方正式宣布被稱為「公務員模擬器」的反烏託邦遊戲Beholder2(旁觀者2)將於4月9日登陸Xbox平臺!
  • 反烏託邦遊戲《旁觀者》會給你答案
    烏託邦是什麼?烏託邦的本意是指"沒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的話可以說還有理想的概念、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之類的意思。既然有烏託邦這樣算得上是美好的理想,就有非常現實的反烏託邦理念,本期要介紹的遊戲就是借鑑了反烏託邦的著作《1984》製作的。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將體驗到在極權社會中的種種,沒有自由,沒有隱私,有的只是監管和控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這款反烏託邦題材的遊戲——《旁觀者》。
  • 「託邦」五百年——託邦、烏託邦與敵託邦
    至於「託邦」單獨成詞,出自德國古斯塔夫·蘭道爾(Gustav Landauer)的《革命論》,指的是「每一種實際存在和不斷發展著的社會秩序」也即現實世界,至今採用者不多,但來日未必不會再起波瀾。託邦、烏託邦、敵託邦……種種詞語歷史衍變後的社會心態變化值得玩味。
  •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另類影像語言解構荒誕社會現實
    電影是以特殊的黑白視效呈現臺灣社會由於貧富差距所帶來的的暴戾黑暗和混亂無序,深切關注最底層弱勢群體的生存境遇和處世態度。同時導演通過旁白的視角傳遞直面荒誕的冷峻思考及文化呼求。旁白解構荒誕影片的表達習慣與一般導演很不一樣。
  • 桃花源與烏託邦(下)
    其實早在 「烏託邦」這個詞誕生之前,柏拉圖就寫過一部《理想國》。他談到,在他的理想國,社會應該有所分工,哲學家應為國王,孩子由集體共同撫養,甚至還有共妻一說。因為他把很多清規戒律強加在這個理想的國度上,這樣的「理想國」,不免矯揉造作。也因此,這部《理想國》一方面是一部烏託邦的著作,另一方面也是一部反面烏託邦的著作。
  • 拯救荒誕疏離的人生——阿爾貝加繆的哲思
    現代社會的繁華生活正在淹沒著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我們在這繁華的泡沫中肆意狂歡、縱情聲色、忘乎所以,人的世俗生活如此豐富,物質如此充盈,心靈就顯得無關緊要了。然而,等到狂歡結束、物質消隱,當我們獨自面對自己的心靈時,回想起那些物質的狂歡,突然會感到一種無所歸依的荒誕和空虛,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除了物質的聯繫之外,再也一無所有了。
  • 以今日之社會現狀看《烏託邦》
    烏託邦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原意烏是沒有的意思,託即是寄託的意思,邦則是國家的意思。三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空想的國家。烏託邦原來是用來描繪和想像的一種理想狀態下的社會,現在多引申為,人們思想想的最美好的卻永遠達不到的,就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現在的烏託邦代表的意義。
  • 反理想幻想鄉式烏託邦冒險《Pikuniku》郊遊背後的荒誕精神延續
    許多NPC和你的對話總是會讓玩家感到荒誕有趣,亮色調的背景讓你在解謎的路上充滿著愉悅的心情,突然高聳的山峰,偶爾斷裂的大橋就像是郊遊時遇到的驚喜,給你平淡無奇的郊外野遊增加別有的風味。和馬裡奧擊敗庫巴解救公主的老套劇情不一樣,它的故事充滿著對於現實的消極烏託邦主義的抨擊,而郊遊與烏託邦之間究竟能擦出怎樣的火花呢?這也是遊戲的作者像讓玩家在其中找到的答案。《Pikuniku》登錄steam平臺當然給玩家提供了合作模式。在合作模式中我們可以與朋友一起解謎闖關完成一系列單人模式辦不到的操作。當然我們也可以成為「豬隊友」在隊友即將過關的時候踹朋友一腳將他踹下萬丈懸崖。
  • 《驢得水》:荒誕背景與符號象徵
    影片前後充滿著戲劇卻合理的對立衝突,前半部分充滿著歡聲笑語,後半部分卻讓人毛骨聳立,從一開始純粹的搞笑到後面散之不去的黑暗,一切都圍繞著一個點——那頭驢,也就是那本不存在的呂得水老師,甚至可以再深究一下,所有的故事似乎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便是在現實打擊下被無情擊碎的烏託邦世界的毀滅。
  • 歷史回眸:烏託邦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呂海峰話說,在世界歷史上,曾經誕生過各種各樣的社會類型。其中,烏託邦就是一個非常知名的社會類型。那麼,烏託邦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它為什麼被人稱為是美好社會呢?下面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的隧道前往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