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了,沒想到我這隻壞腳終於好了!」 83歲的鬱老伯激動地對護理人員說,話語間老人家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並再三表示感謝。
據了解,為實現優質護理資源下沉, 蘇州科技城醫院傷口護理中心專家在西部生態旅遊度假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期出診。當護師初次接診鬱老伯,打開傷口敷料時,眼前的傷口著實讓人吃驚。只見鬱老伯右下肢畸形,皮包著骨頭,周圍幾乎沒有脂肪層保護,右脛前部可見已發黃、粗糙的骨質外露,創麵皮膚發黑變硬。
仔細詢問得知,60年前,鬱老伯因為一次意外事故導致右下肢嚴重外傷。經過四處求醫,雖保住了腿,但右下肢嚴重感覺障礙,並伴有慢性骨髓炎,跛行至今。2019年6月,因不慎外傷,鬱老伯的患肢出現了潰瘍,骨質外露,輾轉多家醫院治療、換藥,效果不佳。長期的傷口不愈折磨著老人,也使他的情緒一度低落。
其實,鬱老伯的傷口屬於慢性骨髓炎,是從急性骨髓炎發展而來的骨科常見疑難疾病,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伴有骨組織破壞的炎症反應過程。其病情複雜,病程較長,治療難度大,能夠引起畸形、功能障礙、關節強直、癌變等嚴重併發症,也給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經濟帶來極大的負擔。
該院傷口護理中心主任、門診部護士長湯雲得知鬱老伯的情況後,在為其處理傷口的同時,也請來了血管外科醫生一同會診,並結合既往的檢查結果,了解到老人的下肢血管存在閉塞的情況。血管不通,也在治療和護理上加大了難度,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優先治療血管情況,否則要使傷口癒合,就像「石頭上長草,難上加難」!
考慮到鬱老伯年事已高、無人照料又行動不便,湯云為其制定了詳細的治療計劃,充分利用延續護理服務的優點,通過醫院和社區的對接,根據老人傷口的情況不斷調整治療方法。同時,在為鬱老伯進行傷口護理時,湯雲十分重視心理疏導,讓其解除顧慮,安心接受治療。終於,在全體護理人員與醫聯體醫生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幾個月的傷口護理,外露的骨質部分被新生的肉芽組織覆蓋,創面也縮小了,老人家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湯雲介紹, 為進一步實現優質護理資源下沉,醫院傷口護理中心走進對口幫扶基層醫療機構,旨在幫助更多的患者正確護理傷口,減輕患者的換藥痛苦。傷口護理中心將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用優質、高效、專業的護理為每一位患者提供服務。
通訊員 江曉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畢榮
校對 徐珩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