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2020-12-11 小姐姐是小睡貓

在遙遠的斯堪地那維亞的挪威人或許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童年記憶裡代表著美好和無憂無慮的森林與小木屋,早已成為生活在地球的另一端的人們心中最具詩意的意象。

千萬裡之外的北境之國挪威人一定想不到相比他們的維京鄰居,挪威在東亞文化圈有著非凡的知名度,背後的原因是因為一本書,或者說一支歌曲,或者說一個意向——挪威的森林。而大部分中國人也是通過」挪威的森林「認識了北極圈內的這個遙遠的國度。

說起來,在不同人群的心中,」森林「的所指也是不一樣的:對搖滾青年和歐美古早流行文化愛好者來說,挪威是披頭四樂隊的Norwegian Wood;對孤獨憂傷的文青來說,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對更多人而言,關於挪威森林的最初記憶則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風迷兩岸的臺灣本土歌手伍佰的歌曲。事實上,三個本版的「挪威的森林」都和挪威本身都沒有太大關係,但他們又都是一個受一個的影響而誕生的。列儂唱了一個憂傷的撩妹的故事,而有了吉他伴奏的輕搖滾樂——《挪威的森林》;喜歡披頭四和列儂的村上春樹因為聽了這首歌曲而產生靈感,創作出了深受眾多青年男女喜歡的愛情小說;伍佰在後來被問起為什麼創作《挪威的森林》的時候,也說自己非常喜歡村上春樹的這本小說,由此受啟發,寫出了這首歌曲。從英倫三島到臺灣,挪威森林的風靡由音樂始,由音樂終,然而它被賦予的情感和意味早已經改變。

村上春樹《挪威的sen'lin

列儂在彈奏norwaygian wood的時候,一定沒有這麼多不可觸碰的憂鬱。」I onece had a girl/or should say/she once had me......and when I was awake/ I was alone/ The bird had flown/so I lit a fire/Isn't a good/Norweigian wood?", 嚴格一點來說,列儂甚至都不是在對挪威的森林說話,他只是因為被女孩子拋棄了,而生氣一把火,在問一問被燃燒的木頭,只不過,沒人知道列儂為什麼要說挪威的「木頭」,也許是為了押韻,為了文藝搖滾青年的氣質,抑或只是挪威的木頭在西方的文化中有不一樣的象徵含義,至今無人可以考究其真實原因。但這些都不重要,人們所知道的是,來自挪威的木頭讓東方的一位作家聯想到了一篇遙遠的森林,並在幾十年以來,都成為東方人心中的一個重要的意象和情感的表達。

相比列儂的歌曲,小說《挪威的森林》無疑是憂傷的,它關於青春,關於孤獨,關於秘密,關於人與人之間無法說清又曖昧聯結的關係。後來的文學評論家們,都會引用一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森林」,這已經說明挪威的森林成為了一個抽象的意向和情感的寄託,對渡邊來說,直子是心中永遠被掩藏的秘密,她是渡邊的挪威的森林,因為遙不可及,因為無法抵達;對綠子來說,也許渡邊是她的一片森林,想要探索和觸摸,卻永遠迷失在其中;而對於直子,大概挪威的森林是永遠無法消解的孤獨和遺憾。一代又一代人在這本小說中找到了共鳴,因為每個人都有關於青春無法言說的傷痛,那是每個人心裡的挪威的森林——就像真實的挪威,如它英文名——Norway, north-way, 通向北方的道路,遙遠,孤獨,冷酷。

浪漫詩人伍佰後來再解釋自己創作同名歌曲的時候說過「村上的小說讓我想到,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在她心中都會有一片你沒有辦法到達的森林。這樣的聯想促使我寫了這首歌。那歌名該會是什麼?玉山的森林、陽明山的森林,還是內湖的森林?我還是喜歡用『挪威的森林』。沒有為什麼,就是喜歡。」這是關於挪威森林的另一種註解。

真實的挪威的森林又是什麼呢?其實挪威人也有自己的理解。在挪威作家克努特·漢姆生(KnutHamsum)的作品中,森林是生命的寶庫,是洞察世間百態的靈感之源,也是不知歸路的極樂之土。森林四季的更迭變幻,林間的芳香,寂寥的星空,泛紅的秋葉。多年之後,即使已經忘卻了周遭的人,確認然記得關於森林的氣味與色彩。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的戲劇作品也有很多以森林為背景,靜謐的森林映襯著戲劇人物的顛沛流離的一生,讓作品充滿著單純又曖昧多變的況味。無處不在的北極森林,隱喻的也是人的精神世界是坎坷人生的迷宮,是欲望的陷阱,是苦澀迷亂的猜想,也是沉靜深沉的期盼,廣袤森林也包羅大千世界的苦樂悲喜。

對文學家和藝術家來說,世間萬物都是帶有象徵意義的,然而如果問挪威的普通人,森林對他們來說不外乎是童年記憶裡與家人好友度假的小木屋,是與自然相處的放鬆的時光,是心目中永遠美好的地方,挪威人自己都會說「我們就是在森林長大的啊,秋天有採不玩的漿果,冬天和家人一起住進Hytte小木屋,看篝火噼裡啪啦燃燃燒……挪威人去森林,就像回家一樣自然,在森林裡採摘蘑菇,與小動物和植物對話,他們與大自然相處大概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在遙遠的斯堪地那維亞的挪威人或許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童年記憶裡代表著美好和無憂無慮的森林與小木屋,早已成為生活在地球的另一端的人們心中最具詩意的意象。

不過這些並不緊要,無論如何,在表達心中的秘境時,我們都選擇了「挪威的森林」。後來來自中國的旅遊者們再去坐飛機到北歐時,念叨的也是挪威有沒有森林」,雖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真正的挪威的森林依然是陌生的,它是無法到達的秘境,那裡是至純至淨的樂園,那裡可以傾聽並保存憂鬱與悲傷。

挪威首都奧斯陸

參考:

[1] 王樽,《挪威的森林》,公眾號」王樽工作室「,2016-5-13

[2] 楊子虛,《重訪挪威的森林》,公眾號」搖滾天堂「,2020-3-21

[3] 鄧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森林」》,新周刊,2016-10

[3] 《很挪威,究竟是一種什麼味道》,挪威國家旅遊局,2019-12-04

相關焦點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 挪威的森林 』
    本文來源:VisitNorway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就像村上春樹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僅南部長有白樺, 櫟等闊葉樹, 構成混交林,曲折的海岸線、峻峭的峽灣和鬱鬱蔥蔥的森林景觀一起,把挪威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森林國度。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森林」
    文/鄧娟中國人認識挪威,是從「挪威的森林」開始的:對搖滾青年來說,是披頭四樂隊的Norwegian Wood;對文學青年來說,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對更多普通青年來說,則是1990年代末伍佰那首如潮水般泛濫於二三線城市的流行歌曲。說起來,三個「挪威的森林」其實和挪威都沒有太大關係。
  • 綠光閃耀在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最初是甲殼蟲樂隊的一首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以挪威的森林為名,寫了著名的長篇愛情小說;而伍佰的成名曲挪威的森林更是深深印在我們心中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會讓人迷路的森林,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巨大原始森林 也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還會相逢
  • 東野圭吾《沉睡的森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
    東野圭吾的小說《沉睡的森林》更像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的舞者們痴迷於芭蕾舞,準備完成一場名為《睡美人》的演出。舞者們為了舞蹈,過著單調而艱辛的生活,每日刻苦排練,嚴格控制體型。有的女舞者為了減肥,甚至產生了病態的心理。芭蕾舞團真的是一塊淨土嗎?在調查案情的過程中,加賀恭一郎和舞者淺岡未緒有了交集。
  • 每個人都有一片心中的日月,正如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香格裡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香格裡拉,正如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日月。當現代都市的霓虹迷亂了世人的雙眼,那一片雪峰峽谷、森林鏡湖、草原牛羊卻仍然是心底的一番淨土,帶迷途的心找回最初的生活理想和至上的境界。香格裡拉在每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心中似乎都有特殊意義。不止是因為這個名字,雖然它的名字可能是當年旅遊目的地爭搶的最熱門名稱。
  • 《挪威的森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村上春樹日本電影《挪威的森林》改編自1987年出品的村上春樹同名小說,村上春樹親自參與編劇。我看完結尾又回到開頭,再看一次,為了搞明白為什麼片名叫《挪威的森林》——這是女主直子最喜歡的音樂:她自殺前,另一個女人在病房為她演奏過。影片主要反映大學生渡邊與直子、綠子等人之間的情愛糾纏。渡邊與木月和他的戀人直子都是好朋友。木月自殺後,渡邊到東京上學,與木月的戀人直子邂逅。對木月的共同緬懷使二人越走越近,在直子二十歲生日那天,兩人共度一宵相愛交歡。
  •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片海灘,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美好而純真
    細細的軟沙鋪成的沙灘上,遠方漸露魚肚白,燦燦的沙灘有什麼東西閃了一下,海浪輕輕拍擊著礁石,迎面的海風溼潤鮮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片海灘,閃著屬於自己的幸福。準是母親,我笑了心中被溫暖的潮水包裹,看向周圍,覺得一切都那麼清晰,那麼用亮,那麼溫暖。收拾完了一切,坐到桌前開始寫作業,隨著筆桿的移動,作業既將接近尾聲,嘴角揚起「勢在必得」的弧度,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最後一個句號,終於有了結束,疲憊地伸個懶腰,喝些水休息一會兒時,母親的房間傳出一陣猛烈的咳嗽聲「咳咳一—咳咳咳…聲音中略顯一絲倦怠。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
    隨心而動2020年還有不到百日即將結束,我相信有很多朋友的年定計劃欄中一定有一條是有關於西藏吧!這裡有——詩人寫下的動人的詩歌攝影師鏡頭下的唯美畫家筆下萬物的瞬息歌者心中那一首奔放與自由... ...西藏一個令人朝思暮想的地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這裡有——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許多年前,我主持過許多場李宗盛大哥的演唱會。那個時候,大哥還沒有開啟「理性與感性」和「既然青春留不住」的巡演,只是偶爾出現在大陸的拼盤演唱會中壓軸,費用也不是特別高。但無論何時,大哥都是那麼謙和。如今的他,住在北京做吉他的時間和他在臺灣省的時光幾乎一樣久。他的真性情和溶於生活的靈性卻從未改變。我記得,在某次演唱會的串場時,我對大哥說:「我最喜歡您的一首歌是《阿宗三件事》。」大哥聽完,當即表現出由衷的詫異。他訝異於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大陸小孩兒竟然會聽那麼老、那麼久遠、那麼小眾的歌兒。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島
    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 在人群中待久了, 心裡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那是一種無處安放的情緒在躁動。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香格裡拉夢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夢一般美麗的地方,西方人稱之為「香格裡拉」,中國人稱之為「世外桃源」。這裡有神聖的雪山,遍地的野花,成群的牛羊在徜徉,湍急的瀑布在跳舞。在這裡,太陽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最佳時間:每月5月下旬到6月中旬,小中甸就會成一片花海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丁真」
    12月1日 陰有雨最近山東一個自稱混元太極掌門人的「馬保國」火遍全網。我也在頭條上看到了不少關於馬保國的視頻,一句話「譁眾取寵」。現在都火到了日本,日本網友驚呼:帥哥拯救了世界。央視也對丁真的視頻進行了報導,並連線了丁真和當地旅遊局領導,領導表示目前丁真已經是四川理塘縣旅遊形象大使了,希望社會給予保護不要過度消費丁真,這跟「馬保國」事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雲南夢
    香格裡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雲南夢,都有一個關於彩雲之南的美麗幻境! 曲靖的大海草山有牛羊,有野花,有牧場,是你未曾見過的雲南天堂。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岡仁波齊」。 在那邊遠的地方,有一群樸實而勤勞的藏民。在吉祥的馬年,恰逢神山的生日,村子裡流傳開了有一對年輕待產的夫婦帶著長輩去朝聖。每個人都是那麼的真摯,那麼的誠懇,帶著他們所有的困惑參差不齊的伏地而祈拜。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開山島」
    32年來,除了短時間登陸之外,夫妻倆都是在這座小島上度過的。王仕花說,丈夫在世時經常和她說,「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島雖小,但它是國土,我們一定要守護好」。1985年,部隊撤出後,開山島設立民兵哨所。因條件艱苦,江蘇省灌雲縣人武部派出多批民兵守島,但都沒有堅持下來。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但只有少數人找到了
    如果有朋友來,給他們準備一些飯菜,在自己的花園辦一場BBQ。」多麼閒適的生活,其實他不到30歲就已經過上了夢想中的40歲的生活。很多人羨慕這樣的生活,希望像他一樣財富自由以後可以不工作。郭宇說,很多人問他多少錢才可以財富自由。他說即使把這樣一筆錢放在有的人面前,很多人還是會繼續工作。
  • 每個人心中的香格裡拉
    每個人心中的香格裡拉 散文:《尋找香格裡拉》 作者:沈衛榮定價:32元評分:7.5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這是一本足夠深邃的散文集,作者有非凡的學養,在本書中,他直面西藏問題,從歷史
  • 看罷《挪威的森林》,合上書,把玩孤獨
    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心中都會有一片你無法到達的森林。我這人,無論對什麼,都務必形諸文字,否則就無法弄得水落石出。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 信終歸不過是信,即使燒了,該留在心裡的自然留下,就算保存在那裡,留不下的照樣留不下。
  • 那裡湖面總是澄清,那裡空氣充滿寧靜——來自挪威的森林
    作家村上春樹在作品《挪威的森林》中講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擁有著這樣一篇屬於自己的森林,寧靜而安詳,不受別人幹擾。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可可西裡
    只是,踏上這片土地之後,我發現這些美好的形容詞背後都有著與之對應的一種描繪,那就是荒涼、未知和危險。  在半個月前,為了儘可能全面地了解可可西裡巡山隊的情況,按照計劃好的路線,我們先後前往不凍泉保護站、索南達傑保護站、五道梁保護站、沱沱河保護站採訪。路程一站比一站遠,海拔一站比一站高,呼吸聲也是一站比一站沉重。車子總是要在路上顛簸許久才能到達目的地。幾個保護站並不難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