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加長版」假期來臨,出境遊再現小高峰。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保險人群意外傷害風險研究報告》顯示,從時間維度上看,「十一」長假的意外風險最高,約為工作日的1.09倍。
那麼,問題來了,境外旅遊意外保險產品究竟該不該買、如何買?
針對這些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由於「中介手續費太高」, 旅遊意外傷害險對公司保費收入以及利潤的貢獻較小;對於消費者來說,由於保費額度有限,選擇購買時更關注產品屬性,不太在意是哪家公司的產品。
不過,滬上某大型財險公司業務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強調,消費者購買出境遊旅意外險,有四個「坑」不能跳。
個性化定製
旅遊保險一般指旅行社責任險和旅遊意外傷害險兩種,這裡談的是旅遊意外傷害險。
即將前往澳大利亞旅遊的楊女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夫妻二人一般會選擇在支付寶上購買保險,方便、便宜,「境外旅遊意外保險最多幾十元,同樣價位,會考慮保額儘可能高的產品,尤其是境外醫療部分要充足」。
在公司選擇偏好上,楊女士笑言,「不會刻意考慮。因為即便出險,最高保額也就小百萬,再小的公司也賠付得起。」
不難看出,對於旅遊意外傷害險,消費者更在意的是產品屬性。
中國太保產險相關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旅意險產品設計模式主要有兩個趨勢:一是順應網際網路碎片化消費習慣,包裝了全流程快捷投保的線上產品,產品保障簡單易懂,如一元超值旅遊險等;二是滿足客戶對服務專業化程度日益增長的需求,不斷細分旅遊險市場,延伸開發了旅行目的地屬地救援、出行購物指南等服務項目。」
記者注意到,境外旅遊險市場開發方面,一些公司已進行了細化。
比如,螞蟻保險服務平臺上,平安保險就根據地域旅遊市場的特點推出了不同的幾款產品,包括「平安泰日韓東南亞保險(19元起)」、「平安全球旅遊美澳非歐(55元起)」。
同等價位、同樣旅行目的地的旅意險,安聯保險也做了市場細分,產品會根據旅遊目的地的旅遊項目風險等級進行保費核定。
據記者了解,不管是遊客還是保險公司,目前對出境遊中的醫療救援服務都很關注。
泰康在線相關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在旅意險方面的主要創新是增加了很多人性化的服務,不僅給予經濟損失補償,還多了人文關懷。」
目前,公司主要針對個人出境遊、團體出境遊、留學生群體以及海外務工人員等設計了特定的產品方案,保障責任也根據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出遊性質的不同進行個性化的定製。
太保產險相關人士分析稱,旅遊保險市場未來會有三大趨勢:一是保險產品個性化;二是增值服務多樣化;三是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傳播的便捷化。
真正賺錢的不多
旅遊意外險到底能給公司帶來怎樣的保費增長以及利潤?
對於此問題,多家公司均不願談及。
記者從西安某大型旅行社了解到,「公司與保險公司籤訂了長期合同,每個團出團前我們都必須為每位客人購買相應的出境保險,主要合作方是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出境線路不同、天數不同,價格均不一樣,一般保額都在30萬左右。至於合作手續費,雙方有保密協議,不方便透露。」
記者從一款名為「保險師」的軟體上看到,一份價格40元的境外保險,推廣費為30%。
北京某大型財險公司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幾乎每家公司都涉足旅遊意外險,但是真正賺錢的不多,主要是中介手續費太高。再加上一些旅遊目的地政治、安全、流行病等風險驟增,也影響了承保利潤,一些公司甚至還將原有的出境遊旅意險產品直接下架。
泰康在線表示,「境外旅意險佔整體旅意險銷量的近80%,而旅意險保費收入約佔我司整體業務的1%,規模尚小,對公司利潤貢獻較小。」
購買時四點注意
滬上某大型財險公司業務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於出境遊旅意險,消費者購買時,需要關注以下四點:
一、 跟團也要「雙保險」。跟團旅遊的遊客一般習慣於讓旅行社大包大攬保險產品,值得注意的是,旅行社一般都會購買國家旅遊局強制要求投保的旅行社責任險,跟團出遊時,一旦出現意外,旅行社可能只負責部分責任。
二、根據旅行目的地情況,選擇合適的旅意險。出境遊時要看清楚旅行目的地籤證要求中,是否有強制買旅行意外險的要求。
三、旅意險不能貪便宜也不能只選貴的。還是要看保障覆蓋面。
四、免賠責任要細讀。業務員提醒,在網上購買出境旅意險時,一定要仔細閱讀「投保須知」,以「華泰環球無憂旅遊境外保險」為例,該產品雖然寫明的投保年齡為60天-80周歲,但投保須知欄目裡明確說明,「76歲-80周歲的被保險人,其意外身故殘疾為上述所載金額的一半。」此外,這款產品「不承保任何前往美國旅行期間發生的保險事故」,且對亞洲部分國家和非洲的諸多國家都不承擔保險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