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卻拯救不了大明王朝!

2020-12-21 小矜持聊歷史

他是最後一位漢人皇帝,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卻拯救不了大明王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初建立,國號大明,初期定都在南京。到了明成祖時,將都城遷往北京。自1368年創立,到1644年滅亡,共傳十六帝,享國276年。

大明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很神奇的朝代,主張: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明朝歷任皇帝都很有血性!

一、君臨天下

公元1627年,也就是天啟七年,大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駕崩,因其生前沒有子嗣,所以年僅17歲的信王朱由檢便首遺命登基,繼承大明皇位,時年十七歲。自此之後,他便開始了君臨天下的帝王生涯。次年2月5日,改年號為「崇禎」。

雖說年紀輕輕,但崇禎皇帝卻心繫天下,有一顆勵精圖治的心。在其掌舵大明朝這艘大船時,雖說大明朝在外界看來還是那麼龐大,但其實早已到了「外強中乾」的地步。

以太監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結黨營私,控制了明朝中樞大部分的文臣武將。在魏忠賢的運作下,以錦衣衛和東廠為「工具」,打擊異己勢力、迫害東林黨人。當時,明朝內部早已是政治腐敗、官員內耗、軍隊疲乏、財政枯竭。

二、內憂外患

內部:崇禎皇帝繼位還不滿一年,中國北方大旱,一時間赤地千裡,寸草不生,再加上救災不力,餓死了很多人。《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另據《備陳大飢疏》史料記載,當時由於大旱,百姓為了活命,不得不吃草、吃樹皮,甚至到最後還吃觀音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了高迎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

外部:在崇禎繼位前一年,盤踞在關外的後金首領努爾哈赤在寧遠戰役後去世,但是其兒子皇太極接過了努爾哈赤的指揮棒,繼續拉開了攻擊大明朝的序幕。先後多次採用繞道入侵的方法,繞開明松錦防線,數次逼近京師,一點一點蠶食大明朝的國土。

正是在如此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大明江山到了崇禎皇帝手裡的時候,變得岌岌可危了。

三、為政舉措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大明朝問題,挽救即將傾倒的大明王朝,好讓大明這艘船繼續在歷史的長河中航行下去,執掌天下牛耳的崇禎帝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首先,將先帝的乳母客氏「請出」皇宮,以此削弱魏忠賢的政治羽翼,緊接著把他在信王府的親信都調入宮中,替換了內廷的宦官,進一步打壓了魏忠賢的勢力。借著御史楊維垣上書彈劾魏忠賢的契機,崇禎帝順勢而為,徹底將魏忠賢及其黨羽趕出了權力中心,將大明權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其次,在剷除閹黨後,崇禎帝逐步展開了平反昭雪的活動,為為一些受閹黨迫害的東林黨人恢復名譽。他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常常破格提拔官吏,同時為了籠絡更多的人才,還準許宗室子弟應試授官,進一步加強皇室權力。

最後,為了治理國家,崇禎帝也是處理公文徹夜不眠。據史料記載,崇禎帝是明朝自太祖以來罕見的勤政之君,為處理朝廷之事,時常很少休息,有事遇到軍情緊急時,更是連續多晝夜不休息。

平心而論,繼位時的崇禎帝,只有十七歲,沒有自己的班底,在面對已破敗不堪的大明戰艦,心繫天下的他自然是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拼盡全力要挽救大明帝國。但他卻過於求成,一上臺就逼死了可以制衡文臣集團的魏忠賢,使得局勢脫離了他的掌控。

他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但卻遭到了「東林黨」的制肘。只因他沒有聽信天啟的忠告:「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他是一個胸懷大志的好人,但卻不是一個好領導。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最終落得個在煤山自盡的結局。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後的漢人王朝,不和親不賠款!雖然最後亡國,但值得敬佩
    在這5000多年的歷史中,誕生了很多國家,但同時誕生了多少也滅亡了多少國家,到最後剩下就是我們如今偉大的祖國。歷史上的王朝:縱觀歷史上的哪些王朝,有強大的,有弱小的。前期強大,後期發生外亂,有導致王朝和親,割地,賠款的都有。但在歷史上有這樣的一位王朝,最為值得敬佩。那就是大明王朝!
  • 一個飽受爭議的庶民皇帝,是什麼讓他建立了大明王朝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有好幾百位,他們的一生都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有許多非常平庸沒有什麼作為的皇帝,也有許多的昏君誤政誤國的,但是那些一生有著大的作為的皇帝一樣不在於少數,今天說的這個皇帝和別的不太一樣,其他的大多都是出身顯赫,但是他卻是從庶民做起,並且生平有錯也有功被後人飽受爭議,那麼是什麼讓他建立起了大明王朝呢
  • 除了大明王朝,為何各個朝代都有太后垂簾聽政的情況?是皇帝的錯
    畢竟皇家的事情,不可能讓我們清楚。明朝的皇帝,相當荒唐,而且數量是非常多的。比如說著名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每天都想著出去玩,沒幾天時間是在皇宮度過的。就算是待在皇宮,他也不喜歡住在皇宮。他給自己建造了一個豹房,這養著一幫動物,朱厚照不喜歡跟妃子住一起,反倒是喜歡跟動物住一起。結局導致他死的時候,一個兒子都沒有。
  • 明崇禎十三年,大明王朝氣數已盡,細說皇太極,與大明的決死之戰
    大明王朝似乎距離我們的時代並不遠,可以說我們是非常熟悉的了。大明的東廠和 西廠很有名,大明的有幾代皇帝也很「有名」。有的甚至是創新了我國歷史上皇帝的某項紀錄。大明王朝到了其統治末期,已經是千瘡百孔了。這一戰使得大明王朝的氣數全部消失殆盡,可以說滅亡已經是時間問題了。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皇太極與崇禎的這最後一戰的全過程,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歷史的車輪無人能夠阻擋,這一戰大明徹底失敗,再難崛起。同時也向歷史宣告了從此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王朝—大清。
  • 雲南昆明訪大明永曆皇帝殉難處
    ,我搜索一下看地址不遠,就騎著自行車去尋找。  永曆皇帝的名字叫朱由榔,他生於公元1623年,也就是大明天啟三年,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是江河日下,他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孫子,父親是桂端王朱常瀛。大明王朝崩盤以後,他是在1646年被擁立成為皇帝,時年23歲,領導南明王朝的抵抗運動,在南明皇帝裡面因為他是萬曆的孫子,所以血統上最為正統,他一共當了16年皇帝,但是這16年基本上是生活在恐懼不安,到處逃命的狀態,老朱家列祖列宗造的孽,今天輪到他代表的兒孫們償還了。很有意思的是,永曆帝最後保衛他的軍事力量居然是當年造反大明王朝的張獻忠的部下李定國等人。
  • 誰斷送大明王朝?「問題青年」崇禎與晚明悲劇
    《誰斷送了大明王朝》  邱紫華 邱牧 著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1年3月  定價:32.00元  大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最近,著名美學家、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邱紫華的著作《誰斷送了大明王朝》從悲劇美學的角度,重提了這個話題。他從明朝末年的悲劇切入,沒有循例從制度、經濟、軍事上剖析朱明王朝的衰亡,而是著重從細微的人性角度闡述崇禎、魏忠賢、楊嗣昌、袁崇煥、吳三桂等晚明精英人物的性格悲劇。作者認為,明亡實自滅也。其實質,不在於清的強大,而在於明的腐朽,在於晚明決策者與執行者的性格悲劇!
  • 大明崇禎皇帝「落寞」的背影,太勤政而過早顯露出了老態?
    但是在大明朝,歷代皇帝可以說是都有著非常鮮明的「個性」,而且他們當中,很多大明皇帝在歷史上都頗有爭議卻都很有「骨氣」,可以說每一位大明皇帝都有無數跌宕起伏的故事,他們每人都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
  • 大明王朝被滅的前一晚,崇禎皇帝做了什麼?
    崇禎皇帝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歷史上對於崇禎的解讀褒貶不一,大明王朝被滅之際也是崇禎死亡的時候,崇禎去世的前一夜裡,崇禎將自己的三位兒子都叫到自己的跟前,但是這三位皇子依舊衣著光鮮的來到父親的身邊,這時候的崇禎非常的驚訝,因為就在當夜李自成的軍隊已經攻破了北京城,這時候正朝著北京的內城來
  • 《繡春刀2》:如何在腐敗的大明王朝體制內活下去?
    《繡春刀》第二部的故事,發生在大明王朝末期。此時的大明風雨飄搖,外有滿清威脅,內有民變不斷,朝政被大太監魏忠賢把持,特務統治橫行,不但文字獄遍地,文章不能隨便寫,畫不能隨心畫,甚至連話也不能隨便說。腐敗陰暗、內憂外患的大明王朝體制內,圍繞權力展開的明爭暗鬥此起彼伏,源源不斷,大明王朝體制內成為名副其實的修羅場,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兇多吉少,不知道明天被抓進詔獄的人會不會是自己?
  • 大明王朝,是安徽人的天下?
    有人說:大明王朝,就是安徽人的天下。起初,我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後來,漸漸發現,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面,有明朝第一功臣徐達、有比肩漢代丞相蕭何的開國功臣——李善長、有衛國公鄧愈、信國公湯和、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自己的外甥李文忠、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胡惟庸等等。他們的家鄉,距離朱元璋的老家,都不遠,都屬於淮西集團的成員,人稱:淮西勳貴!
  • 最後一個漢人皇帝因為沒錢給緬甸國王送禮慘遭殺害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被李自成帶領農民起義軍推翻,崇禎皇帝自縊而死。明朝皇室逃往南方,眾臣共扶植了四個皇帝,繼續延續明朝的統治,史稱南明。1623年出生於北京順天府的朱由榔,1646年襲封桂王,成為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最後一個漢人皇帝,年號永曆。
  • 大明王朝16帝結局盤點,正說、實說或戲說
    三、永樂皇帝朱棣,朱元璋四子。叔侄相爭,老男人勝。朱棣紅臉黑臉皆唱,手腕不輸老爸朱元璋,44歲終於成為大明最高領導人,文韜武略,開創永樂時代。老男人剛愎自用,性格固執,猜忌多疑,殺人太多,生活處於緊張狀態,加上忙於徵戰和勞累,老男人終於倒下,享年65歲,在位21年。其對大明的貢獻,除朱元璋之外,為無後來者的成績最突出的一位。
  • 大明王朝最悲催的皇帝,在位僅30天就暴斃身亡,死因成謎
    大明王朝從太祖朱元璋建立後,再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上吊自縊,享國祚共276年,這期間一共經歷了16位皇帝。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概就是靖難之役奪了侄子江山的明成祖朱棣,勵精圖治開創弘治中興的明孝宗朱佑樘,喜歡做木工的明熹宗朱由校等等這些皇帝的傳奇故事。
  • 站在大明王朝政治頂峰的男人,首輔張居正!
    引子筆者為大家講述一下明朝的一位政治家,他為了大明的江山可謂是鞠躬盡瘁,小編個人也是對這個人物很喜歡,他就是萬曆時期的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他出生於江陵縣的一位秀才的家裡,在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祖父曾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一輪月亮落入了水翁當中,而後一隻白色的小龜從水中浮起,於是他的曾祖父就給他取了一個乳名叫做「白圭」來解自己的那個夢,同時也是希望將來有一天他能夠光宗耀祖!後來的白圭也確實位極人臣,不知道這與當年他曾祖父夢中的那隻白龜是否有關係呢?
  • 這位大明皇帝的作為不輸朱元璋和朱棣,卻很少被提及
    朱元璋從貧苦農民發家,最終當上皇帝,他趕走殘暴昏庸的元朝統治者,建立了一個更加注重民生的新王朝,史稱"洪武之治",他的貢獻不可謂不大。至於明成祖朱棣,他以藩王之身發動靖難之役而登上皇位,在位期間,他軍事上親率大軍五次北伐,沉重打擊了元朝的殘餘勢力;外交上派出鄭和前往西洋,促進文化交流、宣揚大明國力;文化上編撰《永樂大典》,此書被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朱棣的勵精圖治,換來了享譽後世的"永樂盛世"。
  • 中國所有諡號「高」的皇帝,僅有6位,還有3位追尊的高皇帝
    高皇帝是古代中國皇帝諡號之一,簡稱「高帝」,是一個評價非常高的諡號。根據諡法,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所以一般只有開國皇帝才能得到諡號「高」,最著名的那位當然就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在中國歷史上,高皇帝的數量不多,僅有6位,還有3位是追尊的,沒有做過皇帝。
  •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選擇南遷?如果學宋朝南遷,大明能延續下去嗎?
    1644年,當李自成的大軍攻破北京城時,滿城尋找大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最後卻發現其於煤山之上自縊,他親手了解了自己的妃子和子女,也許是不想遭受他人的侮辱
  • 隨著明朝的滅亡,漢人文化是否走向沒落?看看清朝都做了些什麼
    我國人口是世界之最,而漢人數量也是我國人口之最,漢人文化,從古至今未曾斷絕,延綿數千年,至今更是達到了一個新高峰。今天我們主要來講講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明朝,這個王朝的存在略顯尷尬,前是蒙古人創建的元朝,後是滿人創建的清朝,位於中間的明朝有沒有什麼特殊用處?明朝的沒落是否意味著漢人文化的衰亡?
  • 冉魏皇帝冉閔:歷史功績不輸秦皇漢武,沒有他,漢人處境很危險
    有很多歷史學家就指出,漢民族就有兩個時期堪稱「黑暗時代」,在這兩個黑暗時代裡,我們漢人徹底淪為下等人,甚至差點被滅族亡國。這兩次黑暗時代分別是五代十六國時期的五胡亂華和元朝統治時期。正如無數歷史學家所分析的一樣,在五胡亂華時期,要不是一位功績堪比秦皇漢武,武力值堪比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一代猛人冉閔橫空出世,也許我們漢人就真的有可能亡國滅種了。
  • 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別人都不敢幫他剪辮子,最後他親自動手
    有一個小故事就可以說明頭髮究竟有多重要,曹操曾經下過軍令狀不允許士兵們踩踏農田,如果違反了這一條規定,則會被斬首,但是命令才剛剛傳達下去,曹操自己就違反了這一條規定。他的戰馬無意間受驚衝了出去,他根本就控制不住,於是就踩踏了農田,其他的士兵們看到這一幕,紛紛都不敢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