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吉林似乎在謀求新的出路,計劃混改。
一汽吉林員工向財經網反饋消息稱,一汽吉林從去年底開始,就和山東寶雅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雅新能源」)展開談判。他們員工得到的消息是,一汽吉林要實行混改,寶雅新能源有望以18-20億的資金收購一汽吉林80%股權。
對於與寶雅新能源接觸洽談,一汽吉林品牌公關部稱,「不是收購,寶雅有意和我們合作電動車」。該負責人承認一汽吉林要進行混改,表示「這也是國資委的要求,國有企業進行混改,」只是具體改制方案目前還未確定。
一汽吉林的遭遇,不由讓人聯想到此前「雷丁汽車收購野馬汽車」一事,性質有點類似。寶雅新能源與雷丁汽車總部同在山東,都是以做低速電動車起家,現試圖通過收購傳統企實現轉型,正式進軍乘用車市場。
一汽吉林混改正在進行時,與寶雅新能源合作一事還在商談中,這兩件事都關乎到一汽吉林員工的切身利益。
混改涉及員工安置
一汽吉林若按計劃混改,勢必要涉及員工的安置問題,這是個難題。一汽吉林在職員工黃華(化名)告訴財經網,由於最終混改增資方案還未確定,員工也只是聽說,流傳有多個版本。
一汽吉林在職員工劉利(化名)告訴財經網他們了解到的消息是:
1. 男55歲以上,女幹部50歲以上、女工人45歲以上,其中工齡30年以上的人員可以自願選擇內退或買斷或在混改後的公司工作。
2. 其餘人員可以自主擇業或是在混改後繼續留在企業工作。
劉利補充道,不夠30年工齡不會有任何補償,「傳出的消息是,改制後我們將沒有正式編制了,也沒有任何補償。」
劉利在一汽吉林一線工作已超10年,由於一汽吉林業績持續下滑,現在薪資福利已無法保證員工正常生活。劉利稱「現在我的底薪加上獎金一個月才1000多塊錢,扣完五險一金到手都不到一千」。
劉利還給財經網舉了個有趣卻心酸的真實故事。劉利說「我同事小時候鄰居家有在我們單位工作的員工,90年代一個月工資一兩千,那時候物價低,家裡有車住大房子,他很羨慕希望長大後能進單位上班。現在長大了願望實現了,工資還是一兩千」。
一汽吉林業績好的時候,劉利一個月工資能達三五千,在當地算是高工資水平。劉利稱「天天加班,每周只休一天或者不休息,連上半個月白夜班」。現在公司業績不好,劉利他們生產線雖然還正常上班,但已許久沒開工,就是「應個景」。劉利透露,「有的車間現在得天天上班,但一線員工工資都一樣。」
黃華表示,上次小幅漲工資,還是前幾年R7上市那會。但從去年開始,整個車市大環境變了後,「我們工資和福利待遇也沒之前好了」。
但即使一汽吉林落魄成這樣,黃華他們也不會輕易離開。黃華表示,一汽吉林在吉林當地算是數得上的企業。如果從一汽吉林離職另謀出路,在當地也很難再找到一家類似的大企業,「這也是我們這些員工在這堅挺的原因」。另外他提到,在一汽吉林工作有十餘年,有了很深的感情,「不到萬不得已不打算離開」。
劉利不想放棄現有的國企編制,他希望一汽吉林改制後能繼續將他留在中國一汽集團工作。生產線基本處於閒置狀態
一汽吉林曾對財經網表示,森雅R8預計今年8月中下旬上市。但根據劉利的消息,「之前森雅R7上市前,工廠提前兩三個月就開始大規模量產,R8到現在還沒動靜」。目前一汽吉林僅有一條生產線正常開工,每月量產幾十臺麵包車。
之前因森雅R7/R9上市,一汽吉林業績好過一段時間。劉利回憶道,2016年-2017年,森雅R7暢銷,公司業績不錯。2016年時森雅R8月產量達1萬多臺,作為一線員工,他們天天加班加點,黑白兩班倒。雖然累,但是一線員工一個月工資能掙4000多。
在更早之前,一汽吉林有更輝煌的時候。劉利驕傲地稱「當年天津還沒有大發黃麵包的時候,我們是全中國第一個造出微型車的」。1983年,中國第一輛微型汽車誕生於一汽吉林工廠。
在併入中國一汽集團後,一汽吉林在2009年開始向小型商用車、乘用車轉型。2016年一汽吉林推出了森雅R7,上市首月銷量就破萬。但在隨後的兩年後,森雅R7銷量不斷下跌,如今月銷量已跌至百臺。
現在,一汽吉林大部分生產線處於閒置狀態。劉利告訴財經網,乘用車生產線已經不開工了,他們上班也就是應個景,公司之前聘用的勞務派遣工已經解散了。
從提供的圖片視頻資料來看,工作日,一汽吉林員工步履悠閒,沒有生產生產任務焦慮。進入一汽吉林生產車間,各區域生產線均已停工,也沒工人坐崗,沒有聽到造車流水線該有的轟鳴熱鬧。在一汽吉林的物流庫房,劉利介紹到,大量的變速箱、發動機四處堆積,甚至出現漏油的情況。
一汽吉林員工對綠色智能綠色工廠升級也另有看法。一汽吉林智能化工廠整合項目於去年12月底啟動,該項目主要是將老工廠生產線全部淘汰,產品遷移至新工廠生產,投資為10個億。今年3月28日,一汽吉林還在慶祝智能工廠投產,並下線了森雅品牌第40萬輛新車——森雅R8。劉利認為沒有升級,還調侃道「確實綠色了,沒有生產哪來的垃圾和汙染?」
財經網曾就綠色智能工廠是否停工一事,詢問過一汽吉林品牌公關部相關負責人,當時的回應是:該消息不屬實,一汽吉林綠色智能工廠處於正常運轉中,森雅全系車型都在此工廠生產。
財經網還從員工處了解到,一汽吉林很早就開始虧損,多次處置資產以維持經營。此前,公司一個衝壓車間被賣給了寶鋼集團,而且還是連員工帶車間一起被賣的。公司的動力廠則被連人帶廠賣給了當地的一家食品廠。據了解,這兩起資產出售前均封鎖消息,未告知員工。
王國強在任一汽吉林董事長期間,一汽吉林從2015年開始進行老廠區改造,並引進了新的生產線和設備。劉利稱,改造一直忙到去年初。但引進了全新設備的總裝車間用了不到一年,就停工了,員工現在搬至二工廠,「山下的東西全放在那裡了,沒有用了。」
對市場形勢的誤判,自身實力的高估,是一汽吉林虧損下滑的重要因素。
寶雅新能源入股的真實性
一汽吉林現在寄希望於混改以改善經營現狀。財經網了解到,一汽吉林已成立了混改小組,制定了相關計劃。
黃華向財經網透露,目前寶雅新能源出資入股一汽吉林的意向是最強的。劉利也表示,除了寶雅新能源,他們還沒有聽到有其他意向投資者。
事實上,大家對寶雅新能源所知甚少。財經網諮詢了數位資深汽車媒體人,大家對寶雅新能源不了解。
據天眼查顯示,寶雅成立於2009年,主要產品涵蓋新能源類電動車、特種電動車、電動摩託車、電動自行車4個系列30餘種產品。
寶雅和雷丁汽車一樣是山東車企,靠做低速電動車、老年代步車起家。網上關於寶雅新能源產品信息不多,少數信息顯示寶雅新能源產品價格多在8000-42000元,續航裡程為80-180km。
獨立汽車分析師張翔表示,寶雅想要入股一汽吉林,應是為了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寶雅成長路徑和雷丁汽車類似,如果成功收購一汽吉林,可擺脫低速電動車的形象,向新能源乘用車轉型,成為被認可的造車企業。
一汽吉林的處境和此前被雷丁汽車收購的野馬類似。資深汽車分析師鍾師表示,中國汽車市場進入2019年後,競爭會更加激勵,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是趨勢。他曾說道,像野馬汽車之類的公司,基本上都是被淘汰的命運。只有自身發展有特色的企業,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當然,混改也是一條出路。一汽吉林通過混改引入新的資本,可解決錢的問題,實現資源優化。
對於一汽吉林混改,劉利等一線員工的態度是歡迎的,但對於寶雅新能源出資入股,他們有其他考量。劉利表示,「我們支持與正規的有實力的企業混改,大家都希望改變現狀,能讓我們獲得與勞動力付出相等的回報」。
黃華透露,一汽吉林領導對寶雅入股也在猶豫。黃華稱,他們前段時間在今日頭條看到關於寶雅新能源的文章,提到公司「一夜之間人去樓空,」「該廠目前已經停產,公司已經把生產設備運走賣掉了,只剩下車間空空如也」。黃華告訴財經網,一汽吉林不少員工和高層都看到了這篇文章。
財經網曾致電寶雅新能源了解收購一汽吉林一事,但未得到回應。
通過劉利的表述,寶雅新能源願意出資18-20億元,以獲取一汽吉林80%股權。
不過,一汽吉林混改情況比較複雜,如果選定意向投資者,還需向母公司中國一汽集團匯報。黃華表示,對於一汽吉林混改的方案、意向投資者、員工安置問題以及後續產品規劃等等,只有少數參與混改的核心領導知道。
結語:對於一汽吉林混改的走向,我們還需等到最終方案的落地,才能看到個輪廓。無論怎樣變化,希望一汽吉林以及員工的未來都明朗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