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雅加達機場被趕出來,狼狽地去了個臨時住處,阿芳一家在失望之餘也有一絲慶幸,「訂機票之前也有心理準備,可能回不了祖國,但是真沒走掉,還是挺失望的。唯一慶幸的是三月初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現在家裡也囤了些口罩糧食,大人怎麼都行,就是孩子怕感染了。」阿芳在視頻通話裡,一臉無奈地對筆者說。
阿芳和丈夫一家在印尼打拼多年,這是福建福清一代的傳統。從唐宋時起,貧瘠的土地迫使福清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到海上討口飯吃。從日據時代到排華事件,似乎東南亞華人華僑的口碑一直在變化。有些人說起遍布福建的華僑捐建的學校,也有些人提起他們罵一句數典忘宗。不管如何,在印尼,甚至新馬菲律賓,像阿芳一家一樣的華僑依然嚴守著祭祖等種種在大陸已經略顯古板的傳統生活方式,每年回老家看望老人也是他們不多的牽掛之一。
國內疫情洶洶的時候,阿芳和丈夫曾想把遠在福清的年邁父母接到印尼「躲一段」,但因老人們堅決不離鄉土的「守舊」觀念作罷。現在,輪到阿芳自己「躲一段」了。雖然印尼官方確診數字看起來並不太可怕,但敏感而謹慎的中國傳統思想,還是讓阿芳一家決心回國避疫。
印尼到國內的航班早已停飛,阿芳說印尼在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先停飛了與中國的航班,現在中國嚴控輸入,印尼沒有所謂的「一國一周一趟」。國與國之間的事兒,對阿芳來說太過遙遠,她想要的,只是全家安全回國。
多方打聽之後,阿芳丈夫「走後門」搞來三張回國的機票。當地華僑聯繫印尼鷹航包下了一架客機,4月3日早上從雅加達飛到廣州。雖然看國內的新聞,阿芳知道自己一家到了廣州也要隔離,但是能在祖國的土地上被隔離,在阿芳看來總比待在印尼好。
包機的機票1萬元一張,對於阿芳一家來說,這樣的價格,能坐上「諾亞方舟」,已經不該有任何怨言了。200餘名和阿芳一樣的印尼華僑,從泗水,三寶壟趕到雅加達,他們多數是家裡先送回國的老人和孩子,不是所有人都有阿芳一家關停產業全家回國的決心。
本該上午8:30起飛的航班,到了11:30還沒動靜,阿芳心裡開始覺得不妙了,機場傳來的航班取消的消息更讓大家頓時騷動起來。
這艘大家心裡的「諾亞方舟」最終沒能帶來希望……
很多全身穿著防護服的老弱開始圍住登機口,這些舉動註定是徒勞的。為了驅散人群,下午氣溫最高的點,雅加達機場關閉了空調。炎熱的熱帶雨林氣候下,穿著塑料防護服和口罩的人們很快受不了了,有小孩汗流浹背,開始出現中暑狀況,但是沒人敢脫掉防護,密集的人群像一顆炸彈,大家警惕地看著別人,像盯著炸彈引信。
大自然永遠比人類更有力量,疫情是這樣,炎熱也是一樣。當阿芳一家失望地回到住處,幫兒子換下來已經被粘汗浸透的衣褲,她才反應過來,開始放聲大哭。也許,在哭的不止她一個人。
為生命逃跑,對普通人來說,似乎不丟人。為被堵死的逃生之門哭,似乎也不丟人。畢竟,每個人都想安全活著,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戰士。
「我們也只是想回家而已,怎麼就這麼難呢?」說到這裡,阿芳又忍不住哭了出來。
「現在國內疫情好不容易控制住了,我們回去,可能也不招人待見吧?說不定很多人會說我們發財的時候不回家,逃命的時候回家了,如果我在國內,也會這麼想吧?都是想好好活著罷了,人都就一條命,誰不想好好活著了?」阿芳反問筆者,筆者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採訪完阿芳,筆者心裡一直憋屈著,這樣的災難面前,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肯定要犧牲一些人,保全更多的人,這是中國千百年來能延續文明的集體主義。誰破壞了大家活命的環境,誰就要被罵死。但是當眼看著被犧牲掉的人的時候,那句「為什麼是我?」依然讓人不寒而慄。
也許天地無意吧,苦了我們這些世間的芻狗。
(文中阿芳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