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恆山在哪裡,山西大同與河北保定各自陳詞,真相卻是一聲嘆息

2020-12-25 西魏遺少

北嶽恆山,現在都知道說的是山西省渾源縣城南的玄武山,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8米,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

恆山以懸空寺和步雲路聞名於世,懸空寺距大同市區62千米,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恆山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全寺共有殿閣40間,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布置,寺內佛像八十多尊。

如此看來,北嶽恆山屬於山西大同的渾源縣,而且也沒有什麼爭議。此時並非西魏遺少無事生非,而是歷史上「北嶽恆山」之名,曾指現在位於保定曲陽、唐縣和阜平三縣交界處的大茂山。

大茂山古名恆山,據《史記·封禪書》記載,舜曾經到恆山祭祀。漢武帝時,在河北曲陽設立北嶽祠祭祀。《水經注》記載:「岫嶂高深,霞峰隱日,水望澄明,淵無潛甲,行李所逕,鮮不徘徊忘返矣。」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四:「北嶽常嶺,今謂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屬契丹,以大茂山分脊為界,嶽祠舊在山下。」

自漢代至清初,「北嶽」均是指位於河北境內的大茂山,歷代帝王專用祭祀的北嶽廟現位於保定的曲陽縣內。在北嶽廟建立至今的1500餘年歷史中,歷代帝王和地方官吏曾進行過300多次祭祀,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

明代以前歷代文獻中關於「北嶽恆山」的定義,從沒延長到山西和渾源一帶。直到《元史·地理志》大同府、大同路、渾源州,都隻字沒有提到與恆山有任何的關係。

渾源恆山位於北緯39度,也不在北京之北,而在北京偏西。而渾源稱北嶽,只是州志碑文傳說,沒有任何正史經傳的依據。

山西大同的恆山道教始於西漢,北魏始興盛,成為主流全真派聖地。此處恆山自明代,開始被列為北嶽,無非是道教自稱,以求佳境而已。而無可厚非的是,這時的大茂山也為北嶽。

也就是至明萬曆年間,則出現了「兩個北嶽」的局面。史料記載,直到清代順治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60年,皇帝祭祀北嶽,由河北曲陽移至渾源恆山,五嶽文化全部融入大同的恆山文化中。

之後,古北嶽恆山就不再稱為恆山,而只稱大茂山。保定的曲陽北嶽廟也逐漸沉寂。

「祀嶽」,是古代封建王朝極為重要的典禮,即通過祭祀五嶽之神,以求風調雨順。實際曲陽縣城內的北嶽廟是「下廟」,也就是北嶽山腳下的廟,當時大茂山山門處還有一個「上廟」。

曲陽自秦代置縣,漢代稱上曲陽縣,後併入新市縣。北魏宣武帝時之所恢復上曲陽縣,就是因為北嶽廟,所以有「先有北嶽廟,後有曲陽城」之說。

隋唐宋三代,北嶽在朝野都極為重視,北嶽廟增修不斷,曲陽縣城也因此不斷發展。

到明代,曲陽縣城和北嶽廟達到了繁榮的頂峰。當時的北嶽廟長524米、寬321米,佔地面積260畝,超過了曲陽縣城總面積的一半。

從史料來看,北嶽廟的兩個廟門,當時就直接作為曲陽城門。這種城廟一體的格局,在全國也堪稱絕無僅有。

北嶽廟現在還在曲陽,其建築布局呈「田」字形,由南向北依次有木牌坊遺址、朝嶽門、御香亭、凌霄門、三山門、飛石殿遺址等建築,還有多處碑樓、碑亭散布其間。

位於中軸線北端的德寧之殿為北嶽廟主體建築,這座磚木結構建築始建於北魏,「德寧」意為「以德治國,天下安寧」。

德寧之殿曾在五代時曾毀於契丹族的焚燒,元世祖至元七年得以重建,是國內現存最大的元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五嶽祭祀中規格最高的古代祀嶽建築。

大殿與故宮太和殿規格一致,綠琉璃瓦作脊,青瓦砌頂。殿前的月臺以漢白玉石欄、望柱相圍,99隻形態各異的石獅立於望柱之上,殿內供奉著北嶽恆山之神。

在德寧之殿內牆壁上,還藏著據說是唐代畫家吳道子真跡的古壁畫,壁畫面積504平方米,北壁為《北嶽恆山神出巡圖》,東側壁畫《雲行雨施》,西側壁畫《萬國鹹寧》,最高處的「飛天神」為其精華。

「飛天神」在當地俗稱「曲陽鬼」,民間流傳有「曲陽鬼,趙州水」的說法,就是指北嶽廟中的「飛天神」與趙縣柏林寺壁畫上的水,相傳都是由吳道子親手繪製。

因為北嶽的歷史逐漸久遠,當地的曲陽人開始把北嶽廟稱「竇王殿」,以紀念隋末農民起義軍的首領竇建德,這位好漢是山東武城人,卻在河北得到了最高規格的待遇,身後榮升為五嶽大神的待遇。

曲陽現在號稱「中國雕刻之鄉」,石雕比較出名,彰顯北嶽廟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元素是碑刻。自北魏、北齊,歷唐、五代、宋、金,到元、明、清和民國各代,北嶽廟保存著歷代碑碣、經幢等石刻兩百多通。

其中既有歷代帝王將相祭祀北嶽之神的祭文、重修北嶽廟記事碑,也有文人墨客題詠北嶽廟的詩詞歌賦,涵蓋中國古代草、隸、篆和行書等字體,在金石文物中具有重要地位。

碑刻中較著名的,當屬元代書法家趙孟為曲陽石雕藝術大師楊瓊所書《大元朝列大夫騎都尉弘農伯楊公神道碑銘》,趙孟書法多是行書,而此碑則是楷書,比較少見,尤為珍貴。

北嶽恆山的變遷,客觀上是歷史的發展。五代以後,尤其宋遼對峙時期,大茂山成為宋遼戰爭要地,山上的宗教建築廢毀,作為北嶽一系列標誌性景觀喪失殆盡,北嶽的認知度大打折扣,當地人逃亡,外地人遷入,沒有人知道北嶽的歷史。

金朝時期,又分曲陽縣北部另外置阜平縣,此時的北嶽恆山已不在曲陽縣,而是被分給了阜平縣,逐步導致北嶽恆山主體與北嶽廟的文化分離。

主觀上是河北人文化意識淡漠,燕趙大地,燕文化野性、趙文化俠氣,直隸長期四分五裂,一度連個省會都來回換,哪有人還在意「北嶽文化禮制」。

於是,精明的山西人贏得「恆山」名號。歷史證明,山西在北嶽獲得了最大利益,包括各個方面。

無論結果如何,北嶽恆山古今有別,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實。元芳,您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北嶽恆山在山西大同,為何古代北嶽卻在河北?
    相比之下,北嶽恆山的名氣要小些。恆山之所以能成為五嶽之一,則在於它歷史地位。我們都知道如今的恆山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海拔比泰山要高,在五嶽之中僅次於西嶽華山。恆山西起呂梁山脈的管涔山,東至太行山脈,沿西南東北走向,橫亙於山西境內,蜿蜒數百公裡。
  • 北嶽恆山百年變遷,山西比河北棋高一籌,贏得天下五嶽尊位
    如此看來,北嶽恆山屬於山西大同的渾源縣,而且也沒有什麼爭議。此時並非西魏遺少無事生非,而是歷史上「北嶽恆山」之名,曾指現在位於保定曲陽、唐縣和阜平三縣交界處的大茂山。大茂山古名恆山,據《史記•封禪書》記載,舜曾經到恆山祭祀。漢武帝時,在河北曲陽設立北嶽祠祭祀。《水經注》記載:「岫嶂高深,霞峰隱日,水望澄明,淵無潛甲,行李所逕,鮮不徘徊忘返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四:「北嶽常嶺,今謂之大茂山者是也。
  • 真正的北嶽恆山位於河北,擁有北嶽之名長達上千年!
    北嶽恆山我們都知道,作為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慕名而來。然而可能有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這個恆山卻並不是一直以來的恆山,是在清朝時期改了名的。提起北嶽恆山,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山西渾源境內的恆山。
  • 五嶽之北嶽恆山,帶你探秘你不知道的恆山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五嶽,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北嶽恆山。恆山,現位於山西大同渾源縣。據古籍記載春秋時期至明代中期,所說的恆山是河北保定的大名山,歷朝皇帝的祭祀都是在河北。
  • 你知道嗎,清朝以前,北嶽恆山不在山西,而在河北!
    然而,在清朝以前,國家認定的 「北嶽恆山」,卻不是現在這一座;從漢宣帝神爵元年,到整個有明一代,一直被當作「北嶽恆山」祭祀的,乃是位於河北曲陽的大茂山(今屬河北唐縣)。據說,北嶽恆山,原本就是山西渾源的恆山。相傳舜去祭祀恆山,走到河北曲陽的大茂山,天降大雪,無法再向北行。又有石頭飛墮而下。
  • 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位置竟然不對?
    山西渾源北嶽恆山——懸空寺眾所周知,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的大同市渾源縣,著名的懸空寺就坐落在這裡滱水即今唐河,恆水即今橫河,由此可以知道北嶽恆山的位置即在河北境內。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也有相關記載「北嶽恆山,今謂之大茂山者是也。」
  • 山西大同旅遊——北嶽恆山風景區
    恆山之美,有一種陽剛的氣魄,一石激起千層浪,似乎都有不凡的正氣。恆山與泰山、衡山、華山、満山並稱五嶽,位於大同的渾源縣,名副其實。史上有記載,四百多年前,舜帝北巡,見恆山奇峰聳立,山勢險峻,遂封為北嶽,為北國萬山之王。恆山108峰,綿延數百裡,奔騰起伏,橫貫塞上。西邊是雁門關,南面是三晉,北面是燕雲,其怪石幽洞被稱為「十八絕」。恆山古剎,山川秀麗,大字灣刻有「恆宗」二字高達13米,會仙崖上摩崖題句琳琅滿目,果老嶺上仙驢蹄印傳為美談。
  • 中華五嶽之北嶽,山西渾源的恆山是座絕塞歷史名山,號稱人天北柱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恆山是一座絕塞歷史名山,山上少有流泉飛瀑,卻隨處可見巨石奇峰、挺拔青松、崖壁廟宇,它們共同寫滿了恆山的粗獷豪放。
  • 「北嶽恆山」到底在山西省還是河北省?
    三山是指安徽省的黃山、江西省廬山、浙江省雁蕩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值得注意的是,五嶽中的各山有著明確而固定的對應:東嶽——山東省的泰山;西嶽——陝西省華山;南嶽——湖南省的衡山;中嶽——河南省的嵩山。而關於北嶽恆山的爭議卻很大,有說在河北,有說在山西。那麼,問題來了,北嶽恆山到底在哪裡呢?
  • 恆山傷我有多深,北嶽代表我的心
    一提起北嶽恆山,論到此山淵源,學過地理的我們都會有一個共同答案:北嶽恆山位於山西渾源!不光我們市井百姓這樣認為,還包括許多我們所熟知的文人墨客。如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描述的情節——令狐衝返回北嶽恆山時途徑懸空寺,而懸空寺恰好位於山西渾源北嶽恆山山腰。
  • 北嶽恆山——懸空之寺
    小編十年間去過三四次恆山景區。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裡,大同客運中心和渾源客運站均有班車抵達景區。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 北嶽恆山旅遊攻略
    歡迎關注戶外旅行人淵龍博峰,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個世界的美好吧~~~~景點:中國山西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南路交通:各種交通到達中國山西大同唯一去過山西的就是五臺山,五臺山是佛教聖地,也是驢友嚮往的朝聖之旅,每年都有從各地匯集到這裡的驢友。恆山以及懸空寺是山西有名的景點之一。但是說實話這個沒啥難度,當然也就沒啥大的攻略。就一條線,順著往上走就可以了,不和華山以及泰山一樣,有多條登山口,恆山一般是在半山腰開始往上爬,體力好點的,可能上下也就三個多小時吧。下面是恆山的相關介紹。
  • 走近保定文旅十佳(10):曲陽縣,北嶽恆山在焉
    因此我們策劃了《走近保定文旅十佳》系列欄目,帶你品讀保定文旅行業的魅力與風採。延續千年的北嶽祭祀在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上,帝王們始終將封禪、祀嶽、祀天地視為永保江山社稷平安的大事。這其中,五嶽四瀆更是他們祭祀的必往之處。
  • 大同之行(二)——北嶽恆山
    緊接上篇,說到去完懸空寺之後,當時已經是下午了,再爬恆山也來不及了,於是就打車返回了渾源縣,當天晚上住宿在渾源縣的賓館裡。作為五嶽中最北的北嶽恆山,出發之前先簡單的介紹一番:恆山,含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
  • 北嶽恆山 懸空寺攻略
    我們是河北石家莊人,本來計劃6號早上出發由於石家莊下雨,閒著也無聊,臨時調整裝備,收拾好就中午12點多鐘,就5號中午出發了,第一站山西大同北嶽恆山,到達目的地是傍晚五點半,景區已經下班了,我們決定駐紮在此,明天一早登山,詢問了當地工作人員,讓我們去離景區不遠處的停車場駐紮,那裡比較乾淨還有衛生間
  • 中華五嶽的北嶽恆山竟然在大同?原來山西還有這樣一個風景名勝區
    這次想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山西大同的北嶽恆山。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恆山吧。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4公裡處,大家應該都聽過「五嶽」吧,是的,沒錯了,恆山屬於五嶽中的北嶽。它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中華五嶽。
  • 北嶽恆山之奇,卻有古今之分,它由河北挪到山西境內之原因探析
    由於當時交通不便,到古北嶽祭祀困難,於是就在距離古北嶽恆山主峰大茂山腳下70公裡的曲陽縣城設立了北嶽廟作為祭祀北嶽恆山的場所。有人寫文章說過:「宋遼對峙時期,古恆山成為戰爭要地,北嶽一系列標誌性人文景觀喪失殆盡;加上恆嶽主峰距離北嶽廟尚有百裡之遙,官員祭祀只到北嶽廟而不到恆山;金代析曲陽北部置阜平後,北嶽恆山與北嶽廟分屬不同縣份,導致人們對於北嶽恆山的淡忘。」
  • 山西大同的北嶽恆山,遊人祈福方式太奇葩,錢是怎麼放進去的?
    接著分享我的山西大同恆山行,這是一個跟團遊的行程,把恆山、懸空寺和雲岡石窟串聯起來,這是大同的精華一日遊,省時省力,而又毫不敷衍。恆山,人稱北嶽,為中國五大名嶽之一。恆山位居北方,古人認為是萬物所伏,為恆常之所,這就是恆山如此大氣名字的由來。
  • 山西省資訊|「河北恆山」是如何變成「山西恆山」的?
    山西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河北恆山」是如何變成「山西恆山」的?具體原因是這樣的,傳說舜北巡到恆山時,感慨其雄奇險峻,遂封為北嶽,位列五嶽之一。《爾雅釋山》中便記載:「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山為中嶽」,可見五嶽的大體指向在先秦時期就已經確立。秦漢時即在河北北部設立恆山郡,因北嶽恆山在郡內而得名。史書上的諸多記載,也都明確明清以前的北嶽恆山都位於河北境內的曲陽附近。
  • 最缺少正統的北嶽恆山,歷史上數次搬遷,如何從河北到了山西
    五嶽中北嶽恆山地址的變遷過程最曲折,現在的爭論也是最大的,現在,人們普遍接受的恆山主峰天峰嶺位於山西渾源,河北曲陽有北嶽廟,古北嶽恆山主峰在唐縣、阜平和稟賦;源三角地帶的大茂山,這個地址的變遷是由古代帝王的封禪行為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