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

2020-12-15 深水生活

作為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以小說名世,至今,各種版本和各種文字的作品,已經出了150多種。但他被更多的人熟知,是因為他的民間藝術搶救工作者的身份。多年以來,馮驥才潛心研究民間藝術、地方風俗,致力於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搶救。曾支持梁啓超的兒子的說法:把古建築留在北京城,把建築建在城外面。

在天津,不知道馮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1.9米多的大個子在街上一晃蕩,大馮的確是忙,特別是近幾年,很少老老實實地在家待著,要麼到處開會,為保護民間文化奔走呼號,要麼跑到鄉村田野,親自踏勘民間遺存。有人說他愛走偏道。馮驥才才不理,只管走自己的路。

馮驥才的第一次「走偏」,大概是在1994年。當時,天津正在搞大規模的現代化城市建設,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而破敗不堪的老城,將在這股洪流中消失,這勢必會對一些文化遺存造成毀滅性破壞。馮驥才憂心如焚,茶飯不思。可一個沒有決策權的文人,除了仰天長嘯,又能奈何呢?他所能做的,就是拉起了一支龐大的隊伍,包括規劃師、建築師、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當然更多的是攝影家,他們用了一年的時間,對這座城市進行了地毯式的拉網考察,拍了3萬多張照片以及影像資料,從中選了2000多張出了4本大畫冊。

他把這些畫冊送給政府官員,每送一套,都要在扉頁上寫下這樣一行字:這是你親愛的土地。馮驥才弄得動靜挺大,支持他的人卻很少,很多人說,你放著小說不寫,淨搞些沒用的。這讓他很傷感。而且,這個活動,從始至終,所有的費用都是他自掏腰包,幾十萬元的稿費全填了這個大窟窿不說,連畫作也所存無幾了,全都換了錢用在了考察上。但今天看,馮驥才所做的工作是有益的也是及時的,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天津的許多文化遺存,如今只能到這幾本大畫冊中去找了。

2001年,馮驥才被選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從2003年開始,他發起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說,我們不能笑呵呵地看著民間文化從我們眼皮底下消失。全國數以萬計的專家學者也離開書齋,投身田野,拾掇那些行將消泯於大地的「母親的文化」。

近兩年來,馮驥才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田野裡跑。跑的原因,一是他要了解真正的田野文化究竟是一種什麼現狀?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如今的民間文化,基本上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保護的力量十分薄弱;二是他們的經費非常短缺,對保護的投入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民間文化多是在縣裡、鄉裡、村裡的掌控之下,下去發現了問題,就可以跟縣長、鄉長、村長們談,告訴他們用什麼方法來保護這些文化。

有一次,馮驥才去河北武強縣周窩鄉舊城村,路上突遇大暴雨,他們的車子滑進了溝裡,大家只好在泥濘中徒步前行。馮驥才的腳上套著兩個塑膠袋,深一腳淺一腳的,摔了幾個大跟頭,淋得像只落湯雞,渾身上下都是泥湯,樣子非常滑稽,假如沒人說,誰會想到他是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呢!

馮驥才說,這沒什麼,我們的志願者中,比我苦的多了去了,他們拿著微薄的工資,沒有一分錢的補助,還要往裡面貼錢,時常是餓著肚子工作。

為了改善這些人的工作條件,馮驥才先是想賣房子,後來還是重操舊業,夜以繼日地畫畫,硬把手背上畫出一個大包來。這30餘幅畫在天津拍賣了一次,又在北京的現代文學館拍賣了一次,所得百萬元,設立了一個民間文化基金會。基金會旨在通過「民間自救」的方式,喚起公眾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責任,匯聚民間的仁人志士,調動社會各界各種力量,搶救和保護岌岌可危的民間文化遺存和民間文化傳人,弘揚與發展中華文化。臺灣演員趙文瑄被他的行為深深感動,也捐出了100萬元人民幣,以表支持。

如今,與馮驥才當年一起成名的作家有許多人都發了,年收入上百萬元,有的還上了中國富豪榜。而他卻不為之心動,他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既然已經站在了這裡,就一定要堅守,沒有怨言」。

好在馮驥才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搶救出來的圖文資料已經出版,還有更多的音像資料也正在整理,無論對國家對民族,這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他的堅守,也必將喚醒更多的人,來保護我們「母親的文化」。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魯國平評論:馮驥才為七夕改名,狹隘理解中國情人節不妥![3]

A·H·科羅博娃評價馮驥才,和那個時代的許多其他作者不同,馮驥才的重點不是在描寫大量的鎮壓和災難。他展示了以單個「小人物」的命運為例的民族悲劇。這一點是他創作的一個特點。

В·Ф·索羅金這樣說,作家和詩人在自己的創作中保存了關於黑暗年代的真實材料,這些材料具有異乎尋常的公民性和人性的價值。

Б ·李福清這樣稱讚,馮驥才是一位極有天賦和人氣的小說家。

相關焦點

  • 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在溫頒獎 馮驥才、遲子建等獲獎
    馮驥才、遲子建獲「傑出短篇小說作家獎」, 寧肯、朱山坡、哲貴獲「優秀短篇小說作家獎」。值得一提的是,哲貴是首位獲得「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的溫州籍作家。在獲獎感言中,五位作家紛紛表達了對「短篇聖手」、溫籍著名作家林斤瀾先生的尊崇,以及各自對短篇寫作的情愫與展望。
  • 馮驥才《俗世奇人》獲魯迅文學獎 領攜《小小說精品系列》名家薈萃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把一部分同一類型的作家,同一類型的創作成果整理出來,集束式地推出來,對整個小小說的創作會起一個很好的推動與引領作用。",憑小小說集《俗世奇人》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的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在談到《小小說精品系列》時這樣評價。
  • 長沙舉行「當代著名作家望城行」座談會
    央廣網長沙9月17日消息(記者堯遙)「老長沙 新味道」第二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系列活動——「當代著名作家望城行」座談會9月16日在湖南長沙望城區舉行。20多位文學名家、學者等從經濟發展、生態環境、歷史人文等方面暢所欲言「望城印象」,為幸福生活的蝶變點讚。
  • 作家馮驥才的文學世界:擁有一間書房曾是奢望
    【來源:中國新聞網】一米九多的高個兒,永遠隨和的笑臉……馮驥才的經歷很豐富,他曾是籃球隊員,也當過畫家,如今最為人熟知的身份之一,是作家。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登上文壇,他的《神鞭》、《珍珠鳥》等作品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不久,他的新書《俗世奇人》(叄)、《書房一世界》出版了。
  • 馮驥才加入抖音DOU來讀書「領讀人」計劃
    在當代作家裡,馮驥才堪稱「奇才」。他以寫小說見長,筆下人物凝練傳神,著筆畫意活潑幽默,箇中情理耐人回味,是當之無愧的小說高手。至今,他出版各類作品250多種。他畫技精湛,曾辦過23次畫展,被評論界稱為「現代文人畫的代表」。
  • 馮驥才《俗世奇人》 自繪漫畫插圖
    著名作家馮驥才《俗世奇人》(足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獨家出版,書中不僅收錄了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泥人張》、《好嘴楊巴》、《刷子李》等作品,又增加了馮驥才最新創作的《神醫王十二》、《燕子李三》、《黃金指》、《冷臉》等18篇「俗世奇人系列」短篇小說。
  • 《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出版 解讀當代作家精神世界
    《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出版 解讀阿城、嚴歌苓等著名作家之精神世界  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嚴歌苓的眾多品眾多人物有何內在聯繫?「奇人、雜家」阿城自己的人生又是怎樣一部精彩刺激的作品?《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的出版將令讀者有機會解讀這些當代作家的生平創作和精神世界。
  • 錢理群的禮物和馮驥才的書房:學者出書自揭另一面
    而著名作家馮驥才也在20年代伊始推出了新作《書房一世界》,通過書房這一載體,真實地面對世界和赤裸裸地面對自己。    錢理群坦言2015年住進養老院以後,和當代青年已經很少交往了,也不太了解。但 「我的社會關懷與人性關懷,不可能沒有青年。」他最想對青年人說的兩句話,一是有關人與自然的關係,他期待青年儘可能創造條件,尋找機會,到大自然中去,到鄉村去,認識腳下的土地,真正地「腳踏大地,仰望星空」。
  • 著名作家何申逝世,評論家悼念:當代鄉土文學的重大損失
    著名作家何申因病醫治無效,於2月21日15時15分在承德逝世,享年69歲。何申1951年出生於天津,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系,先後任承德地區文化局局長、黨組書記,中共承德地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承德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 作家的書房是什麼樣?
    2020年開年,著名文化學者馮驥才推出全新隨筆集《書房一世界》,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馮驥才說「我想告訴讀者,作家的書房是什麼樣的,作家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在這本《書房一世界》中,馮驥才共輯錄了他在2019年夏天所寫的77篇精妙短文,並配有近百幅圖片,裝幀設計韻味雅致,兼具閱讀與賞玩之美。
  • 當代文學最受歡迎的十位著名作家,你都認識幾位?
    當代文學特指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文學,區別於新中國成立前的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在文學發展不同階段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新時期文學、80年代文學、90年代文學、新世紀文學。在此期間文學名作家輩出,下列十位當代文學名作家極其代表作,你看過幾部?
  • 馮驥才:古城已完蛋,別再禍害古村
    馮驥才,是我國當代著名的畫家、作家,但他還有一個身份,卻是很少有人知道的,那就是傳統村落保護第一人。馮驥才曾在90年代,有一次法國之行,在這次旅行中,他看到了法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不僅把古建築一一記錄在冊,而且就連一磚一瓦都要完整記錄。這讓馮驥才認識到了對古村落、古鎮保護的重要性!
  • 《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出版 解讀作家精神世界
    《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出版 寄於文 攝《中國當代作家論》叢書出版 解讀阿城、嚴歌苓等著名作家之精神世界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嚴歌苓的眾多品眾多人物有何內在聯繫?「奇人、雜家」阿城自己的人生又是怎樣一部精彩刺激的作品?
  • 夜讀丨馮驥才:珍珠鳥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今晚分享給您馮驥才的散文《珍珠鳥》。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放在一個簡易的竹條編的籠子裡,籠內還有一卷乾草,那是小鳥舒適又溫暖的巢。我聽別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我把它掛在窗前。那兒還有一盆異常茂盛的法國吊蘭。
  • 當代國內文筆最好的四位作家
    蘇童,原名童忠貴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 [2] 。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
  • 馮驥才《俗世奇人》還原民間傳說 傳統文化繼承
    中國當代作家馮驥才近日增寫、修訂了小說集《俗世奇人》,一出版即受到文化界、教育界的廣泛重視。馮驥才以社會背景寫人,包括地域風貌、風土人情、生活風尚等,所寫文字真實地記錄了諸多民間特有奇人絕技,對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繼承和發揚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致力於傳統文化搶救、保護和傳承再到寫小說,馮驥才有著自己的感悟。
  • 如果對當代著名作家做個排名,能排到前十的有哪幾位?
    給當代作家排名,最好要有個標準,只憑感覺並不客觀,也不好選擇。1、首先界定一下「當代」的概念我國多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作為「當代」開端。國際上一般也將20世界40/50年代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作為「當代」開端。
  • 【圖文】馮驥才小說改編話劇搬上首都舞臺
    根據著名作家馮驥才小說《俗世奇人》改編的同名小劇場話劇,昨(4日)晚在北京首次搬上舞臺。十足的津味、火爆的場面、深邃的內涵,讓不論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還是從天津趕來的觀眾,都在大笑之後產生一種思考。
  • 君品談|馮驥才:離不開的「責任」二字
    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馮驥才先生,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文壇的代表性作家,他不僅限於「文學」的層面,還將美術創作、非遺保護、民間藝術也納入他的文學空間。尤其是作為文化遺產保護者,為保護中國古村落時常出現在公眾視野,被人們稱為「中國古村落保護第一人」。
  • 人物|馮驥才:時代終結,鄉關何處,他們全要換乘另一班車
    他口中的平山鬱夫,是當代日本著名畫家,被稱為「當代唐玄奘」。在《藝術家們》一書中,平山鬱夫出場,與主人公楚雲天有過一番關於藝術的討論。 「如果去『大樹畫館』裡看我的畫,你能看到一些這樣的畫作,我喜歡秋天的時候,蘆葦花開,葦蕩裡的那種漫天的溫柔。我也喜歡「酣暢」,雄渾的氣勢。當然,畫家和作家一樣,不會只喜歡一種風格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