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因為與父母吵架,東莞橫瀝鎮一名16歲的少年竟然離家出走,四處流浪。近一個月後,這名少年在樟木頭鎮的大街上引起巡邏民警注意。然而,這名少年面對民警一言不發,大家使出渾身解數,花了近5個小時的時間,終於「撬開」了他的口。
流浪少年,呆坐路旁拒不透露信息
3月24日下午2時許,樟木頭派出所巡邏隊員老蔡開著巡邏車經過鎮中心大潤發超市路段時,一個穿綠色衣服的少年吸引了他的注意。少年神情呆滯,疲憊不堪地呆坐在路邊,身上的衣服邋裡邋遢,臉上也黑黢黢的。本以為少年是在路邊休息一會兒,可老蔡在路面巡邏了一大圈回來,發現少年依然呆坐在路邊。
於是,他停車走上前跟少年搭話。可無論老蔡怎麼問,少年就是不開口。老蔡見此情況,立即向派出所匯報,值班民警當即指示:「先把人帶回來!」
少年說出流浪原因,最終跟父母團聚
來到派出所,少年還是一聲不吭。值班民警對其進行人身檢查,發現少年身上沒有任何身份證件,也沒有手機等通訊工具。開始民警還以為少年有語言障礙或智力障礙,可仔細觀察,其實少年挺正常的。民警不在時,還時不時與前來派出所報案的群眾聊天。聽少年說的是四川口音,民警專門安排了一個四川籍的隊員與他攀談。經過反覆詢問,少年稱自己叫葉某某,四川人,其他信息一概不說。
悉心引導,小夥終於說出實情
得知了這個信息後,值班民警立即對其身份信息核實,可怎麼也查不到這個人。從少年下午2點多走進派出所,值班的民警只要一有空就試著跟他聊天,連值班的副所長朱長林也來做孩子的工作,前前後後三個民警兩個隊員圍著少年轉。
時間到了下午6點。「小夥子,吃個派出所的盒飯吧。」老朱叫隊員從飯堂拿來一個盒飯。少年也不客氣,打開盒飯狼吞虎咽吃了起來。很快,一盒飯就吃得乾乾淨淨。老朱又跟他扯東扯西聊起來。
「我們派出所的飯還合口味吧?」
「還行。」
「比你家的可能差一點。」
「我很少在家吃飯,反正跟他們也合不來。」
一句兩句,老朱慢慢套出了少年的情況。原來少年家在橫瀝,因為跟父親吵架,2月28日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在外流浪已差不多一個月了。在老朱的勸導下,少年慢慢講出了父母的姓名。得知情況後,老朱立即與橫瀝公安分局聯繫,果然核實到少年所講的情況。
原來少年離家出走後,他的父母幾天後就向公安機關報警了。老朱立即聯繫少年的父母核實情況。據其父母說,孩子確實叫葉某某,已經16歲了,至今沒辦過身份證。孩子平常不聽父母管教,已經多次離家出走。本以為這次出去幾天就會自己回家,哪知道一走就沒了消息。而且現在還在疫情期間,兩夫妻十分著急。
接到了樟木頭派出所的電話,葉先生兩夫妻立即從橫瀝趕到樟木頭。見到孩子後,兩夫妻又是氣又是喜。對著派出所民警連聲道謝。終於,一家人團圓了。
來源 |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