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文明」、「陶瓷文化」——江西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2020-12-17 文蘊人生百態

說到江西,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這裡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紅色文化可以說是江西的一大特色。

再就是「瓷器」,景德鎮的瓷器,現在依然流行於世。

但這片土地上的國家文明卻可以追溯到商代,尤其是三十多年前的「新幹大洋洲商墓」大量青銅器的出土,向世人訴說著這片土地上曾經別具特色的青銅文化。

自此,又過了二十多年後,「海昏侯墓」的發現、發掘,更表明了這片土地上曾發生過太多的故事。

所以,到江西省歷史博物館裡參觀一番,你會為這片土地上曾經繽紛多樣的璀璨文明所折服。

2012年的時候,江西省博物館開始進行一個「鎮院之寶」的評選活動,歷時兩年左右時間。以當時所藏的20件精品文物為候選對象,全民參與。從中選出十個作為「鎮院之寶」。

在此期間「海昏侯墓」還在發掘之中,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墓中出土的精品文物沒出現在評選名單之中。而2016年開始的「海昏侯墓」展覽,展出的大量精品,很多都是可以達到「鎮館之寶」級別的。

現在所講的這十大「鎮館之寶」還是當初的評選活動確定的那十件精美文物。

其中,有四件出土於「新幹大洋洲商墓」。

一、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

通高105釐米,重78.5千克。甗(讀」演「)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分上下兩部分。上面為」甑「放食物,下面為」鬲「足空注水。這是現存的最大的青銅甗,有「甗王」之稱。

二、商雙面神人青銅頭像

高53釐米,角距38.5釐米,重4.1千克。中間是空的,兩面對稱相合,形象半人半神。它是至今發現唯一的一件商代雙面青銅頭像。

三、商伏鳥雙尾青銅虎

長53.5釐米、高25.5釐米,重6.2千克。此器中空,形似「虎尊」,但無蓋無底。虎背上伏 一小鳥。在「新幹大洋洲墓」,出土的器物中,有很多「虎」的紋飾。「虎」可能是這一地區某些族群的「圖騰」。

四、商活環屈蹲羽人玉佩飾

高8.7釐米,厚1.4釐米,三環通長4.6釐米。葉臘石質地,棗紅色。這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玉」羽人「。

中國的陶瓷文化源遠流長,江西省博物館有三件「鎮館之寶」,反映了這片土地上曾經輝煌的陶瓷文化。

五、東周雲紋獸首提梁黑陶盉

1979年出土於江西省貴溪縣漁塘公社崖墓,為酒器,仿青銅盉。高19.8、口徑7.2、足高5釐米。

六、北宋吉州窯黑釉樹葉紋碗

1962年南昌市徵集,口徑14.8釐米,地徑3.8釐米,高5.5釐米。呈鬥笠形。「吉州窯」位於江西吉安永和鎮,以黑釉瓷著稱,其獨創的「木葉天目」、「剪紙貼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飲譽中外。此件笠式茶盞,是吉州窯的代表之作。

七、元青花釉裡紅堆塑樓閣式人物穀倉

1974年出土於江西省景德鎮凌氏家族墓地。高29釐米,重3.27千克。屬於冥器,穀倉模型。器物背面寫有墓誌,標明了墓主人的生卒日期。是中國唯一一件有明確紀年的樓閣式瓷倉,同時集多種釉彩技術於一體,代表了元代瓷器燒造技術的最高水平。

剩下的三件「鎮館之寶」與政治權力等級相關——服飾、印璽。

八、北宋御仙花金帶板

1978年出土於遂川縣枚江郭知章墓,黃金製成。重943克,由13個部件組成。帶板從官員服飾上反映了古代的官階制度。這是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等級最高的北宋黃金帶板,有「宋代第一帶」的美譽。郭知章,是唐代大將郭子儀的11世孫,在北宋四朝為官。

九、四爪團龍紋黃錦袍

1979年出土於南城縣嶽口鄉明朝益宣王夫婦合葬墓。長127釐米,通寬220釐米。此袍原為益宣王朱翊引所用,做工精美,是研究明朝皇家服飾制度的重要材料。

請點擊輸入圖

十、張天師龍紐白玉印

1952年江西省貴溪上清鎮天師府徵集。通高5.7釐米、印面邊長12.2釐米,重972克。青白玉質,印鈕為一蹲踞龍。印面陽文「陽平治都功印」,此印為天師道歷代張天師法印。

相關焦點

  • 「商代文明」、「陶瓷文化」——江西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說到江西,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這裡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紅色文化可以說是江西的一大特色。再就是「瓷器」,景德鎮的瓷器,現在依然流行於世。但這片土地上的國家文明卻可以追溯到商代,尤其是三十多年前的「新幹大洋洲商墓」大量青銅器的出土,向世人訴說著這片土地上曾經別具特色的青銅文化。
  • 江西省博物館邀你鑑選十大「鎮館之寶」
    江西省博物館首次公開展出經典文物——「商代鹿耳四足青銅甗」 觀眾駐足觀看大江網訊 記者朱正、實習生潘路瑤攝影報導:1月18日,大江網記者從江西省博物館獲悉,該館從萬件館藏文物中遴選出20件,自1月20日起,按月逐一向公眾展示,最終選出10件經典文物作為
  •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聚先秦文明之精華」
    山東,地處齊魯故地,儒家思想發端於此,影響中國文化至今。原始先民在這裡留下了獨特的文化印記,古老的商部族發端於此。臨近海邊,這裡經濟富足,更是歷代王朝封王的富庶封地。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文明印記。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
  •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聚先秦文明之精華」
    山東,地處齊魯故地,儒家思想發端於此,影響中國文化至今。原始先民在這裡留下了獨特的文化印記,古老的商部族發端於此。臨近海邊,這裡經濟富足,更是歷代王朝封王的富庶封地。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文明印記。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在參觀精品文物展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淵藪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
  • 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在參觀精品文物展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淵藪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在參觀精品文物展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淵藪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人氣最高
    楚天都市報記者 夏雨 通訊員 溫靜 黃敏 孫夏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蕭顥誰是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你心中的文物入選了嗎?經過整整一個月的網絡投票,並結合專家投票後,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在其主樓大廳舉行新聞發布會,揭曉答案。
  • 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新晉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在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原有「鎮館之寶」基礎上,新增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珍品。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省博物館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八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館藏文物達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達16件(套),是展現荊楚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梁婷 攝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介紹,隨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即將竣工,「鎮館之寶」隨之擴容,以更好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
  • 中國十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遺留的文物不計其數,如今這些珍貴回憶都保留在博物館中,那我們來看看中國最大保存文物最多的十大博物館。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徵集、收藏、保管、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是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和文化客廳。
  • 鹹寧這件珍寶入選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鹹寧的崇陽銅鼓位列其中!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
  • 268萬餘票選出「文明之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溫靜、孫夏)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為: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
  • 荊州這件珍寶入選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1965年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的越王勾踐劍位列其中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你中意哪件?
    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荊州這件珍寶入選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1965年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的越王勾踐劍位列其中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