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深化蘇臺交流合作的意見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

  關於進一步深化蘇臺交流合作的意見

  蘇發[2010]15號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共兩黨領導人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鞏固和發展「臺灣江蘇周」活動取得的積極成果,更大力度推動江蘇和臺灣地區各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擴大貿易合作

  1、支持臺灣商品擴大江蘇市場。鼓勵江蘇企業參加在臺灣舉辦的各類展會及貿易洽談活動,組織江蘇企業及有關機構赴臺採購各類產品,進一步擴大對臺農產品採購規模。支持更多的臺灣產品和在江蘇臺資企業進入內需銷售網絡,擴大市場份額。支持在蘇臺資企業參與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活動,鼓勵大型超市設立臺灣商品專櫃;凡符合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藥品規定條件的在蘇臺資企業醫藥品種,優先納入江蘇省基本醫療工傷保險藥品目錄遴先範圍;符合江蘇省自主創新產品政府首購條件的在蘇臺資企業產品,積極實行政府首購;在蘇臺資企業生產的已納入國家節能和環境標誌政府採購清單的產品,屬政府強制採購節能產品範圍的,推行強制採購;不屬於政府強制採購節能產品範圍的,實行優先採購。

  2、支持臺資企業開展各類展銷活動。在蘇臺資企業參加境內外各類展會等展銷活動,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資助;參加省統一組織在國外舉辦的進出口商品展銷會,對其攤位、布展、展品運輸等費用給予80%以內的資助;參加深圳高交會、東協博覽會等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對其攤位費用給予50%以內的資助;參加省政府名義主辦旨在促進外貿出口的展會,給予一定資助;為臺灣農產品參加江蘇農業國際合作洽談會提供免費攤位。

  3、加強合作載體建設。推進海峽兩岸(崑山)商貿合作區建設,打造集臺灣商品集中採購、批發零售、展覽展示和商務辦公於一體的現代化服務貿易中心區。從2009年至2012年,以2008年為基數年,對海峽兩岸(崑山)商貿合作區內新增地方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省集中部分予以全額返還獎勵。加大對南京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的扶持力度。進一步辦好中國(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海峽兩岸農產品交易會、蘇臺經貿合作洽談會等對臺經貿合作活動,在南京建立臺灣名品城,建設臺灣名品銷售市場。

  二、促進相互投資

  4、優化臺資企業發展環境。按照「同等優先」的原則,為臺資企業提供項目建設用地。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土地供應政策的項目,用地優先予以安排;符合點供條件的重大建設項目,用地計劃由省實行點供。南京港、太倉港等港口臺資物流企業,按規定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確有困難的,可按照稅收管理權限報經批准後,定期給予減免優惠。改善對臺資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持貸款擔保機構為臺資企業貸款擔保,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依擔保費率低於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50%的標準收取擔保費的,按照每筆擔保業務的擔保額給予不高於2.5%的補助;對為微小臺資企業及涉農臺資企業提供的擔保業務適當提高擔保費補助標準。對臺資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保費由省級扶持20%,對新興市場的保費扶持比例提高到40%。

  5、鼓勵江蘇企業赴臺投資。加強與臺灣相關部門、專業諮詢機構的合作,通過舉辦「臺灣投資說明會」、組織江蘇企業赴臺考察等方式,共同搭建蘇資入島的促進和服務平臺。為赴臺投資的江蘇企業提供項目核准、稅務、金融、法律、用工等方面的專業諮詢服務。支持和鼓勵江蘇企業在臺設立設計研究機構、營銷網絡、服務外包接單中心和客戶服務中心,建立商貿流通、餐飲、旅遊服務等企業的在臺分支機構和銷售門店。

  三、深化農業合作

  6、推進農業合作平臺建設。按照功能完善、政策優惠、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管理高效、服務優質的要求,加快揚州、崑山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無錫錫山、南京江寧、南通江海、淮安淮陰、鹽城鹽都等地臺灣農民創業園,連雲港贛榆、徐州銅山、南通海安等蘇臺農業合作創業園建設,將園區建成現代農業孵化器和臺灣農民創業基地。

  7、加大農業技術交流合作力度。加強與臺灣農業高校、農業科研機構、農會、漁會等團體及相關專家學者、工商界人士的聯繫交流,重點開展蔬菜、水果、花卉、水產、畜牧、林產等方面的技術合作。鼓勵、支持引進臺灣農業研發機構、人才、農業優良品種和先進栽培技術,合作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大力引進推廣臺灣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信息等方面先進適用技術。

  四、加強科技研發合作

  8、促進兩地科技園區和創新載體的互動交流。鼓勵江蘇國家級、省級開發區與臺灣新竹科技園、臺北內湖科技園等一批臺灣著名科技園區開展交流合作,積極建設引領兩地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高科技合作示範區。鼓勵省內科研院所、高校與崑山等臺資企業聚集地合作,成立生產力中心、創意中心等,搭建臺資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平臺。

  9、深化產業技術合作。推動兩地實體經濟間開展產業技術研發、聯合攻關和共同產業化活動。在江蘇的臺資企業、機構和單位開發的技術成果,可申請省科技進步獎。在江蘇註冊的臺資企業、研發機構申請全省各級科技專項資金,實行與內資企業相同的申請程序和支持條件。對臺資企業與省內高校、科研機構聯合進行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臺資在蘇設立研發機構與江蘇本土企業開發技術合作的,在相關科技計劃項目及專項資金上給予支持。定期組織兩地研發機構和技術轉移機構開展專題性技術洽談對接會活動,促進技術成果交易,逐步建立科技人才交流和培訓機制。

  五、構建金融合作體系

  10、推進蘇臺金融合作。鼓勵臺灣金融機構在江蘇設立大陸總部或區域總部性機構、法人機構,提供審批申報、工商稅務登記以及選址等服務便利。對新設立的銀行機構按到位註冊資本給予500-1000萬元的獎勵;購買自用房的,按購房房價給予5%的補貼。租賃自用辦公用房的,5年內按年租金給予5%的補貼。鼓勵臺灣銀行在蘇北、蘇中地區開設分支機構,每設立一個縣(市)級以上分支機構的,省財政分別給予一次性補貼100萬元、60萬元。鼓勵和支持臺灣創業投資企業與江蘇創業投資企業開展合作和交流,共建專業化創投基金,開展高科技投資活動。

  六、廣泛開展教育文化衛生和旅遊交流

  11、推進教育交流。推動江蘇更多的學校與臺灣學校籤訂交流合作協議,每年資助互派300名大學生或研究生赴對方學校進行短期學習交流,鼓勵支持更多的省內高校與臺灣高校開展教師互訪、教師培訓、合作科研和學生互派項目,推動兩地高校學分和文憑互認,合作培養人才。設立臺灣學生江蘇省政府獎學金,在蘇就讀臺生獎勵資助面達到70%(含國家設立的臺灣學生獎學金資助部分),獎學金類別、等級及獎勵標準參照國家設立的臺灣學生獎學金政策執行。繼續支持和辦好華東臺商子女學校,解決好在蘇臺灣人士子女就學問題。

  12、加強文化、體育交流。充分發揮江蘇作為對臺文化交流基地的作用,多渠道開展蘇臺文化交流。舉辦各類藝術家交流活動。加大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交流合作力度,赴臺舉辦江蘇文化藝術展演活動。鼓勵並支持民間文化機構赴臺舉辦文化展演活動。深化蘇臺兩地文化產業合作,重點扶持具有江蘇特色的文化產品進入臺灣市場,吸引臺灣地區的文化創意人才來蘇創業。

  13、促進衛生合作。開設並完善臺胞在我省各地就醫綠色通道,努力為臺胞提供便捷、溫馨、優質的醫療服務。積極支持臺資在我省開設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和相關科研機構。對已開設臺資醫院在專科設置、大型醫療設備配置、人員引進和科研立項等方面享受我省社會力量辦醫院同等待遇。將符合條件的臺資醫療機構及時納入醫療保險定點。對臺灣地區醫師申請在我省開設診所的,可參照國家相關政策,在取得醫師資格後行醫5年以上的,可在我省開設診所。

  14、擴大兩地互遊。到2010年底,實現臺灣、江蘇兩地互遊10萬人次的目標。鼓勵、支持民間組織的自主式旅遊。舉辦「蘇臺同輝」旅遊系列活動,將蘇檯燈展辦成具有影響力的旅遊品牌項目。兩地在臺北和南京互設旅遊辦事處或代表處。支持臺灣旅遊業在江蘇成立獨資或合資旅行社,鼓勵臺資參與旅遊景區和賓館建設。

  七、全面提升「三通」保障服務水平

  15、加快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蘇南碩放機場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南京祿口機場二期工程,爭取兩岸航空公司增加南京至臺北航班。擴建蘇南碩放機場,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將無錫、鹽城、徐州等城市補充列入大陸地區與臺灣地區通航的航點範圍城市,早日開通兩地直航航班。繼續增加國際、地區航線航班,進一步為臺資企業提供全球航空運輸服務。

  16、完善和提升港口服務功能。加快太倉港和連雲港港貨櫃碼頭建設,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和貨物裝卸效率,努力增開更多航線、航班,強化通關便利措施,進一步提高直航船舶和貨物的通關效率,確保船舶航行安全、貨物進出通暢。加快太倉、連雲港保稅港區建設,推進區港聯動。加強蘇臺兩地港口和航運互利合作。對太倉港、連雲港港直航臺灣的貨櫃運輸,給予優惠政策支持,鼓勵和培育我省海運公司發展。對臺灣地區航運公司從事海峽兩岸海上直航業務在我省取得的運輸收入和所得收入,依法免徵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對臺灣地區航運公司從事海峽兩岸海上直航業務,在我省享受大陸地區航運公司同等待遇。

  八、進一步完善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服務

  17、改善人才發展環境。對符合條件的臺灣高層次人才,優先納入「江蘇省萬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享受相應待遇。重點在人才創業資助、項目申報、收入分配、獎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凡引進的臺灣高層次人才,優先推薦申報各級、各地的科技(人才)資助項目;引進人才創辦企業,適當放寬對註冊資金的要求,並按照相關政策享受稅收優惠。支持臺灣高層次人才通過專利轉讓、技術入股等形式,加快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職務發明成果轉讓後的收益分成,經與單位協商同意,可按高於國家規定的比例獲得獎勵。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的報酬與本人能力、業績、貢獻掛鈎,由聘用單位與本人協商並從優確定。以本人的專利、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參股的,經投資各方約定,適當提高技術入股比例。

  18、積極幫助就業扶持創業。對在我省高校畢業的臺灣地區學生,視同境內高校畢業生,提供相應的公共就業服務。採取特聘方法,從今年起省屬教育、衛生事業單位留出一定名額,設置特設崗位,面向在我省醫學院畢業的臺灣地區學生單獨命題、單獨考試,擇優錄用,納入單位同類人員統一管理,享受在編同崗人員同等待遇。各市衛生事業單位,相應留出一定名額,設置特設崗位,專門用於招聘我省醫學院校畢業的臺灣地區學生。允許臺籍人員申請從事零售業和餐飲業經營的個體工商戶,在工商登記時非主要條件欠缺,但承諾在一定時間內完善相關事項的初次創業者,工商部門給予指導,並提供便利。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和合作約定的情況下,允許臺資或個體工商戶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經營場所;允許臺籍人員將自己購買的或租借的住宅用房在辦理相關手續後,作為經營場所;允許能有效劃分的同一地址登記為多家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的住所(經營場所)。對臺資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按國家有關規定,根據實際招用人數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照其為所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繳納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費,對單位繳費部分給予全額補貼,個人應繳納部分仍由個人負擔。

  19、切實提高社會保障服務水平。在我省就讀的臺灣地區學生,可參加當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同等待遇。在江蘇境內工作的臺籍職工,可參加當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享受相應待遇。加強對臺資企業用工的指導服務,通過有針對性地走訪聯繫、法律宣傳等方式,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勞動用工管理制度,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營造和諧勞動用工環境。

  九、建立健全規範交流合作機制

  20、創新和規範交流合作機制。努力打造蘇臺兩地高層次交流平臺,加強兩地間區域對區域、行業對行業、社團對社團的交流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制度化的蘇臺交流合作新機制。

相關焦點

  • 天津舉行《關於進一步促進津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具體措施》
    原標題:1月13日天津舉行《關於進一步促進津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具體措施》新聞發布會  1月13日,天津舉行《關於進一步促進津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具體措施》新聞發布會,請市臺辦副主任原清,市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郭造林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福建漳州深化對臺交流合作 繼續推進「同城待遇」
    「兩岸對林語堂都有敬仰之心,我們可以通過人員互動、學術交流等活動來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福建省漳州市人大代表黃榮才9日在市「兩會」期間就「漳臺交流之林語堂文化」話題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 「兩岸經濟界企盼深化交流合作」
    研討會上,蘇臺兩地企業在智能製造、高端設備等多個領域達成合作。圖為在蘇臺企慶邦電子元器件公司車間內,工人正在生產電子元器件。「這些都充分表明,兩岸經濟脫不了鉤,兩岸產業斷不了鏈,兩岸同胞走近走親、兩岸深化融合發展的大勢是任何人任何勢力所阻擋不了的。」裴金佳說,大陸將積極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幫助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分享大陸「十四五」規劃政策紅利,為廣大臺企在大陸行穩致遠創造更好條件。
  • 深化交流 加強合作|重慶市臺聯赴臺開展渝臺同名鄉鎮交流
    2018年12月19日至25日,為進一步增進海峽兩岸同名鄉鎮感情,深化兩岸同名鄉鎮經濟文化共贏發展,搭建重慶綦江區與臺灣新竹縣等地經貿合作平臺,推動渝臺區縣在經濟、文化、旅遊、宗教等方面交流合作,並積極籌備2019年在臺灣新竹縣橫山鄉舉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同名鄉鎮橫山互動協作會」,重慶市臺聯積極組織綦江區委常委、統戰部長鍾遠平帶隊,區委統戰部、民革綦江區委、區文化委(體育局)、區民宗委
  • 創建全國對臺交流基地 全面深化宜臺交流合作
    3月6日,宜昌市召開全市對臺工作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央和全省對臺工作會議精神,總結部署全市對臺工作。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熊偉出席會議並講話。市領導王宏強、劉建新、蔡建國出席會議。   熊偉指出,近年來,宜昌的對臺工作指導思想明確,重點突出,有特色,有作為,有成效。
  • 「兩岸經濟界企盼深化交流合作」
    「兩岸經濟界企盼深化交流合作」 2020年12月09日 08:39: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們將繼續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率先同臺胞臺企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同等待遇,希望廣大臺企臺胞與我們共同努力,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走深走實。」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說。  在日前舉辦的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紫金山)創新發展研討會上,郭金龍做出上述表示。在南京、臺北兩個主會場,兩岸企業家「連線」互動,圍繞「新基建、新願景、新商機」主題,共話創新,共謀發展。
  • 這場推介會,助推蘇臺交流合作行穩致遠
    4月12日,揚州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揚州)鄉村振興論壇,揚州市邀請臺中市農會、宜蘭縣農會組團來揚州參展,蘇臺農業「零距離」交流,共謀發展。3月25日,第二屆江蘇省紫峰獎表彰典禮在南京舉行,30家臺資企業成為本屆「紫峰獎」得主。
  • 《長沙市深化長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政策...
    2018年2月,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經商29個部委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中央31條」)。這個措施出臺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思想,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 我市深化漳臺文化交流合作
    僅今年,我市成功舉辦了第十屆海峽論壇、第五屆海峽(漳州)茶會、第二屆海峽兩岸(漳州)青年交流周、第八屆海峽兩岸(福建雲霄)開漳聖王文化節、第二十七屆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活動,共有臺灣各界人士79個團組和83家企業代表1300多人參會。各類大型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增進了親情、鄉情,促進漳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建設交流合作基地。
  • 西安出臺「53條實施意見」促進西安與臺灣交流合作
    中國臺灣網11月2日訊 近日,西安市臺辦和市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促進西安與臺灣經濟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推進中央和省惠臺措施在西安落地實施。《實施意見》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重要論述,落實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和《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及省臺辦、省發展改革委《關於促進陝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西安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在西安投資、創業、就業、學習、生活提供與西安居民同等待遇,促進西安與臺灣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層次發展的重要舉措
  • 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髮長沙市深化長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  《長沙市深化長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行動計劃(2019—2020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19年10月31日 長沙市深化長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行動計劃(2019—2020年)  為進一步深化長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臺灣同胞在長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長沙居民同等待遇,推動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 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又「進一步」
    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務實之舉、是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的促進之舉、是帶給臺灣同胞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暖心之舉。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在最大誠意、最大努力的推動下又「進一步」。在回應臺胞訴求、分享發展機遇、便利臺商臺企方面,大陸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不「玩虛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亞美尼亞共和國關於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友好合作...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亞美尼亞共和國關於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友好合作關係的聯合聲明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邀請,亞美尼亞共和國總統謝爾日·薩爾基相於2015年3月24日至28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
  • 兩岸企業家共同倡議成立蘇臺企業合作聯盟
    中新網南京11月11日電(申冉 徐珊珊)11日,於南京和臺北兩地同時連線舉行的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紫金山)創新發展研討會上,與會兩岸企業家共同倡議,為進一步深化蘇臺兩地產業融合發展,發起成立蘇臺企業合作聯盟,藉此提升聯盟成員在全球經濟環境中的市場競爭力與應對風險能力。
  • 西安與羅馬尼亞雅西市籤署深化交流與合作協議書
    西安與羅馬尼亞雅西市籤署深化交流與合作協議書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0 15:13 來源: 西安日報9日下午,西安市長董軍與羅馬尼亞雅西市市長喬治·尼西塔籤署了《進一步深化友好城市交流與合作協議書
  • 《關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柳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深化改革發展的積極作用,廣西柳州國資委黨工委對近年來市屬國有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審視和診斷,系統總結了取得成績、經驗和不足,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文化交流升華兩岸情緣 漳州深化漳臺文化交流合作
    立足祖地文化   搭建交流合作平臺   近年來,我市以「祖地文化」為品牌,積極搭建兩岸文化產業合作交流平臺,精心策劃組織林語堂文化、開漳聖王文化、關帝文化等品牌活動,豐富了兩岸文化交流內涵。
  • 不斷增創對臺合作新優勢——楊嶽赴崑山調研對臺工作
    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展示館展示了昆臺融合發展30年特別是2013年國務院批准設立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以來取得的重大進展和豐碩成果。楊嶽表示,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對臺合作先行先試工作成效顯著,有力推動了崑山臺資經濟發展,同時也探索和積累了一批地方層面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可複製可推廣的有效做法,為深化蘇臺產業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 江蘇深入推進新時代蘇港澳交流合作:心手相連 疊加優勢 融合發展
    4月18日—21日,江蘇省長吳政隆一行赴澳門、香港考察訪問,時間雖短但行程緊湊,會商工作、看望鄉賢、參觀交流,深入推進新時代蘇港澳交流合作。江蘇代表團提出的一系列深化交流合作的建議,得到兩地各界人士積極響應。大家共同期盼,心手相連、疊加優勢、融合發展,推動蘇港澳合作結出更加豐碩成果、開創更加美好未來。
  • 深化通臺產業合作 張國華率團赴臺開展經貿交流
    為進一步推動和深化通臺產業合作,5月22日至27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華率團赴臺開展系列經貿交流活動。  在臺期間,張國華一行拜會或會見了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以及臺灣三三會會長江丙坤、臺灣電機電子同業公會理事長郭臺強、臺灣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電動巴士與卡車協會理事長陳仁達等工商團體負責人,向他們詳細介紹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及通臺經貿交流合作成績,重點推介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等獨特優勢和發展前景,並誠摯邀請他們來通參加2014中國南通江海國際博覽會和臺商產業轉型升級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