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榮浩因為在節目中給他的學員選了一首網絡神曲引發質疑,最後李榮浩親自髮長文表達了他的觀點:音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喜歡與不喜歡;出生於網絡的歌曲,雖然是有別於「山珍海味」的「酸辣土豆絲」,但不代表low。
關於這個話題,目前仍然呈現兩派觀點針鋒相對的局面。很多人認為李榮浩說得在理,不要再戴有色眼鏡看待網絡歌手與歌曲了,各種音樂都有可取之處,靠貶低別人喜歡的東西來抬高自己的逼格,真心要不得;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堅持認為,雖然音樂好壞不能以出生於哪裡而定,但音樂藝術從來就是有高低雅俗之分的。
依然是老調重彈,這個問題在網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爭論。只是以前都是網友之間的爭論,這次鮮有知名音樂人表明了態度,所以再次引爆話題。說要站隊的話,華哥我真不知該站哪一邊,說實話,我認為兩邊的觀點都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完全對的地方。我的觀點是:
1、英雄不問出處,網絡歌曲不該成為低俗音樂的代名詞
網絡只是一個平臺,不該為低俗音樂背鍋。現在是網絡時代,越來越多有才華的年輕音樂人選擇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作品。這本身是一個好事,降低了音樂製作的門檻,可以讓我們接觸到更多類型的音樂。如果沒有網絡,或許他們大部分人這輩子都沒機會進入唱片公司,錄製一首自己的歌曲,他們的音樂夢想就無從表達。
當然,什麼事都有利有弊,網絡降低了音樂製作的門檻,所以也讓湧現出的網絡歌曲變得良莠不齊。但我們不能因為見識了幾首低俗的網絡歌曲,就把網絡歌曲與網絡歌手釘上歷史的恥辱柱,對他們習慣性的否定、嘲諷,令其永世不得翻身。
2、音樂還是有好壞雅俗之分的,並非只有喜歡不喜歡之別
李榮浩說音樂只有你喜歡與不喜歡之分,這其實是不客觀的。當然,對於每個人來說,不管你懂音樂還是不懂音樂,你都可以把音樂分為兩類,一類是你喜歡的,一類是你不喜歡的。這是一個主觀的喜好標準,你高興就好。而音樂本身,還是有它的客觀標準。比如你拿一首世界交響樂名曲,與一首《學貓叫》或《打了烊》對比,你能說它們沒有好壞雅俗之分嗎?也許某個時候我喜歡《學貓叫》更多一些,但我始終承認,它們的雅俗之分是永恆的存在,不會因為我的喜歡而改變。
3、一首歌喜歡的人越多,就越low嗎?
雖然音樂是有好壞雅俗之分,但這真的就是我們痛批「學貓叫」之流的主要理由嗎?未必。這一年多來,《學貓叫》早已被批到千瘡百孔,似乎成了人見人厭的網絡低俗歌曲的代名詞。這與歌曲驚人的傳唱度,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那麼問題來了:《學貓叫》真的如此不堪嗎?大家批鬥它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①它是網絡歌曲,而很多人認為網絡歌曲就是低俗歌曲。這個在上面第1條已經說了,但許多人對網絡歌曲的成見始終存在;
②歌曲太火了,被越多人喜歡的東西,一定是越low的。這是一個真理,往往只有少數人喜歡的東西,才配拿出來顯擺;喜歡的人一多,之前喜歡的人就覺得它一文不值了。比方如在知乎,你要說你喜歡某支沒什麼人聽說過的樂隊,那大多數人會高看你一眼;但如果你說你喜歡五月天,那對不起,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你。
③大家都說它很low,我不罵幾句顯得我的音樂品位也low了,哪怕我內心並不討厭它。網上曾有一個調查,有多少人「一邊罵著《學貓叫》,一邊私底下偷偷在聽它或唱它」,結果發現,這樣做的人還真不少。所以,傳唱與嘲諷「學貓叫」的人,很可能是同一撥人哦。
④歌詞太幼稚,學貓叫這樣的歌詞我半小時可以寫5公斤。雖然討厭這首歌的人這麼多,但你要問他們討厭的理由是什麼,大多數人只會針對歌詞譏諷一句:你看,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哈哈,為什麼不學狗叫、學鴨飛、學驢叫呢?
是的,很多人批鬥《學貓叫》的理由其實不是因為它多低俗,多難聽,而是因為跟風、裝X而已。《學貓叫》雖算不上一首優秀的流行歌曲,但能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歡與傳唱,自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哪怕只是曇花一現,也有它存在的價值。它很簡單卻歡快的旋律,兒歌式的歌詞,以及「貓」這個角色的設定,都只是為了說明,這是一首用來給女孩裝萌撒嬌的歌而已,沒必要用過高的藝術標準去衡量它。你不喜歡它,其實不稀奇;但你用討厭它、批鬥它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卻有點稀奇!
說到這,也許有人要說,小編你一定很喜歡《學貓叫》、《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這樣的網絡「名曲」咯?對不起,華哥我不喜歡,但也不討厭,平常聽得少。後面這首我一直沒聽過,寫這個文章之前我才首次試聽了一下。《學貓叫》當然聽得多一些,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覺得有點意思。不過是一首流行歌曲而已,喜歡就喜歡,不喜歡也沒必要往死裡批鬥。整日把《學貓叫》當反面典型來嘲諷取樂,有意思嗎?關鍵是你批鬥時還拿不出什麼有力的說辭,只會拿幾句歌詞說事,顯得挺low的。還有人把粉絲在演唱會給周杰倫點歌《學貓叫》形容為「華語樂壇的奇恥大辱」,那真的是言重了。
每一首走紅的網絡歌曲,雖然有宣傳的推動,但更重要的還是歌曲本身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才願意去傳唱它。正如李榮浩所說,多少錢可以買到一個人的真心喜歡?如果喜歡可以用錢買的話,那麼那些小鮮肉就不怕出不了圈了。他們可以靠資本與粉絲的力量血洗每個榜單,作品傳唱度卻幾乎為零。相比這些被鄭鈞稱為「屎」的歌曲,我寧可選擇被李榮浩稱為「酸辣土豆絲」的網絡歌曲。吃土豆絲雖然不顯高大上,但炒得好還是有滋有味的,而屎……
總之,音樂藝術確實有高低雅俗之分,但作為普通歌迷,我們只需把它們分為喜歡與不喜歡兩類即可。而且每個人的喜好都不盡相同,喜好並無對錯。我們都別把自己當成權威樂評家,別試圖去貶低別人喜歡的音樂而抬高自己,否則最後有可能將自己淪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