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重型直升機獲重大進展,中國直升機技術短板補足!

2020-12-13 123觀察室

中俄重型直升機獲重大進展,中國直升機技術短板補足!

作者:利刃LM

近日,據媒體報導,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近日在印度航展上向媒體透露,中俄聯合研製的AHL重型直升機取得重大進展,在兩個月內就會籤署聯合研製和生產購買合同。根據合同內容披露,中國有可能會購買近200架AHL重型直升機。

據權威媒體《觀察者網》披露的資料,AHL重型直升機是一款30噸級的直升機,與美國CH53K超級種馬相當。AHL重型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8.4噸,機艙內最大載重為10噸,最大吊運重量為15噸,遠遠超過中國最新研製的直20通用直升機和直18型直升機。

眾所周知,中國對於重型直升機的需求非常大,無論是解放軍還是民間,都需要大量的重型直升機執行搜救、救災、運輸等任務。在汶川大地震時,由於鐵路和公路幾乎全部中斷,解放軍救災部隊的重型設備根本運不進災區,有嚴重耽誤救災進程的危險。好在中國從俄羅斯租借了數架米26重型直升機,吊運了大量挖掘機、裝載機等重型工程設備深入災區,才緩解了燃煤之急。

而對於解放軍來講,像米26、CH53K"超級種馬"這樣的重型直升機除了可以用於搜救和救災外,還能夠用於提高解放軍的持續戰鬥能力。首先,重型直升機可以運輸和吊運大量的物資,在解放軍機械化部隊進攻的路上建立預置補給點,為進攻部隊提供足夠的燃料彈藥以及配件,使他們能夠快速恢復攻擊能力,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其次,重型直升機還能裝備空中突擊旅,搭載大量的部隊和裝甲車輛,配合空降兵部隊在敵人的後方和腹心區域插入一把鋼刀,使戰爭還沒有全面開始,解放軍就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此外,邊防部隊也能夠通過重型直升機運輸大量的補給,改進邊防官兵的生活條件,使他們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在祖國邊疆捍衛祖國的領土。

最後,即使AHL直升機因為各種原因被限制只能民用,解放軍也能夠利用AHL直升機的技術研發出自己的重型直升機,滿足解放軍的需求,彌補解放軍和中國的技術短板。

相關焦點

  • 中俄重型直升機呼嘯來襲!進展順利,解決中國一關鍵難題
    中國向俄羅斯租借了幾架米-26重型直升機,這些米-26為提前打通堰塞湖的任務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之後,中國重型直升機的研發便被提上日程。由於中國直升機工業的綜合水平較弱,因此中國選擇與俄羅斯一道,共同完成新一代重型直升機的研發。重型直升機,一般被定義為最大起飛重量在20噸以上的直升機。
  • 中俄聯合研製的38噸重型直升機,將面向中國市場!
    眾所周知,最大起飛重量大於20噸的運輸直升機才能被稱之為重型直升機,而目前中國最大的國產直升機也僅13噸,根本無法滿足中國對重型直升機的需求。據悉,中俄合作研製的AHL重型直升機將計劃在中國量產,供應中國市場。具體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
  • 中俄重型直升機項目定了,有望在2020年籤署協議,中國將主導項目
    自從2016年,中俄兩國籤署協議,稱將聯合研發一款重型直升機以來,相關的消息就一直傳得沸沸揚揚,一直沒有定論。就在9月1日,傳出一個好消息,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董事會主席阿納託利·謝爾久科夫對外透露,有望在2020年籤署協議,正式啟動中俄聯合研發重型直升機項目。
  • 中俄聯合研製AC332重型直升機,這回中國是主導
    、乃至中國軍隊的意義也是頗為重大的。中國「先進重型直升機」模型雖然在2018年的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中國航空工業在一號館的展臺上已經首次展出了這一「重直」的縮比模型,當時配的說明展牌標示這是一種「先進重型直升機」(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當時的展臺同樣展出了一款性能相似、但外形有諸多不同的重型直升機模型),同時參展的俄羅斯相關防務集團的負責人也宣布,說中俄兩國關於重型直升機研發的談判
  • 中俄聯合重型直升機第二版模型公布 更像俄米-46直升機
    中航展臺重型直升機模型 在此前的015年的直升機博覽會上,中航工業曾經展出過中俄聯合研製的重型直升機模型的第一版,毫無意外地引發了各路媒體的猜測和評論 雖然是中俄共同研製,不過當時的模型發動機位置更接近米-26直升機的布局,找爹也要找這個啊 從機體布局以及動力系統的配置看,中俄聯合研製的重型直升機使用的仍然是米
  • 中俄合研重型直升機前景如何?為何38噸項目如今「銷聲匿跡」?
    標題:中國能建造幾萬噸航母,為何製造不出20噸以上的重型直升機?如果說中國軍工目前還存在哪些短板,那重型直升機方面絕對算一個,因為在各種新式武器「井噴式」發展的今天,中國能造出排水量幾萬噸的航空母艦卻造不出起飛重量超過20噸的重型直升機。
  • 中俄已經談妥!中國也有了重型直升機,42噸起重馬上開工建造
    還有一款重型起重直升機模型的曝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款從2016年中俄就開始聯合研製的AHL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42噸,也是目前全球現役最大的是直升機之一。在借鑑了米-26重型直升機的一些經驗後,中俄兩國經過2年的艱苦研發,終於填補了中國重型直升機領域的空白。目前,兩國已經完成談判,馬上就要開工建造進行量產了。這可是個好消息,在我國的直升機領域。
  • 我們為什麼需要重型直升機
    來源:中國青年報據媒體報導,40噸級AHL重型直升機作為中俄兩國戰略合作項目之一,目前在相關技術、管理、商務領域的談判都達成一致,中俄兩國將於近期籤署聯合研發合同,計劃生產200架,金額達200億美元。
  • 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上馬就四代技術
    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將具備第四代直升機的技術特徵,即第三代渦軸發動機;裝有高性能直升機專用翼型、優化槳尖和先進的複合材料旋翼槳葉、無軸承槳轂;機體結構大量採用複合材料;電傳作業系統;採用高度綜合的航空電子系統。乘員座椅處的振動水平接近0.05g、噪聲水平接近80dB。
  • 中國5000千瓦渦軸驚煞世人,為何與俄合研重型直升機?原因太殘酷
    為了增加機內寬度和高度,直-8L不得不把燃料箱掛在了機身兩側,看上去奇醜無比,但已經是國產最大噸位的運輸直升機了。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未能研製重型直升機的主要原因是發動機技術不過關,因此才在直-8基礎上不斷改進。事實上,中國在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研製領域早已經獲得了歷史性突破,真正面臨的技術難題是傳動系統。
  • 中俄再合作研製重型直升機,此次發動機歸中方負責,網友:大進步
    不過長期以來,雙方的合作模式都是由中國提供人力和資金,而俄羅斯方面則提供各種技術,不過近期的一個合作很可能將會改變現狀。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稱,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董事會主席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與俄羅斯方面正在準備籤署一份協議,該協議為中俄兩國聯合設計並製造重型直升機」。
  • 俄邀中國合研重型直升機,到底靠不靠譜?性能數據搶先看
    近日,俄羅斯航空聯合公司主席稱,俄羅斯將會和中國在2020年籤署協議,共同合作研究重型直升機,該消息引發外界熱議。其實有關中俄兩國合作研發重型直升機的消息早在2016年就被披露出來了,但一直沒有詳細後文。
  • 俄媒:中俄將籤重型直升機製造合同 計劃造200架
    俄羅斯研製的米-26直升機是現役世界最大直升機   中俄將於近期籤署聯合研發AHL重型直升機合同,計劃生產200架AHL重型直升機,俄羅斯技術國家集團(Rostec)國際合作和地區政策部主任維克託
  • 烏克蘭發動機已不可靠 國產發動機助直8寬體型升級為重型直升機
    外界一度推測中國可能正在一型類似於CH-53K的三發重型直升機 中俄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項目啟動以後,進展並不順利,尤其是發動機來源始終是項目隱憂,正是這種情況下,
  • 要造200架的中俄重型直升機啥水平?完美對標美國這一先進機型
    醞釀多年的中俄先進重型直升機(AHL)項目好事將近。據俄媒披露,AHL的製造合同或很快籤署,未來將造近200架,填補中國國產重型直升機的空白,AHL並非著名的俄制米-26「光環」重型直升機的翻版,它在各方面都和美國最先進的西科斯基CH-53K「種馬王」直升機類似。
  • c929大飛機進展困難,40噸直升機被擱置
    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本土的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也是步履維艱,和目前中國所承受的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網友就想到,如果俄羅斯在關鍵時刻幫中國一把,兩國合作是否能打破當前的困境。從客觀來說,中國和俄羅斯屬於唇亡齒寒的關係,如果我國遭受打壓或攻擊俄羅斯應該會來支援。但從另一方面分析,俄羅斯會不會幫忙還要看事情的發展形勢,很大可能是坐收漁翁之利。
  • 中國曝光重型直升機性能可比美國最新款,一次帶兩輛裝甲車上高原
    我們就聊幾句"重型直升機」。說起來,中國直升機發展的起步並不算太晚。但礙於早年間工業基礎、經濟實力薄弱,有限的資源只能優先投向一些「重要領域」,如戰鬥機研發。所以在國產新型戰鬥機充滿自信的翱翔天際時,中國直升機卻仍有些力不從心。
  • 打造兔版空中大力士:中俄重型直升機研製計劃啟動,這次我唱主角
    環球網9月2日引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消息稱,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董事會主席阿納託利·謝爾久科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和中國計劃聯合設計重型直升機,並準備在今年"合適時機"正式籤署協議。根據介紹,中俄兩國早在2019年年底已經確認了雙方聯合研製新式重型直升機的計劃,但由於新冠疫情突發,所以雙方正式籤署協議的計劃被推遲,如今疫情已經趨於穩定,所以中俄雙方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正式籤署,並啟動聯合研製計劃。
  • 中國不會與俄羅斯聯合上馬:80噸級的重型直升機
    俄羅斯媒體曾報導,俄羅斯有意與中國合作研發載重量達80噸的重型直升機,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米-26商載能力為20噸、最大起飛重量為56噸,這種直升機的載重達米-26的三倍左右。蘇聯曾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過最大起飛重量達105噸、載重量超過40噸的米-12直升機,其採用橫列式旋翼布局,兩翼分別帶有一個螺旋槳,每個直徑達35米,機體寬度甚至超過了波音-747。由於米-12機體過於龐大、機動性很差,且操作不便,所以沒有量產。假如,中俄合作研發載重80噸的重型直升機,機體肯定比米-12還要大。
  • 中國重型直升機項目順利,未來造200架,這國發動機提供澎湃動力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近日,中國重型直升機項目又有新消息。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直升機總設計師吳希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俄兩國合作研製的40噸級重型直升機項目,是兩國戰略合作項目之一,目前在相關技術、管理、商務領域的談判已經達成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