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良偉在《導火線》中,最後一場戲是與甄子丹在叢林裡的一場槍戰追逐戲。
從ak到散彈,呂良偉打了幾百發子彈,這場戲拍完後呂良偉耳朵產生了耳鳴,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手了腫了,就連吃飯拿筷子時。
並且在後面的動作戲中,甄子丹對每一位演員的要求都很高,未達理想效果無論如何都要拍下去,武師受傷,換一個接著再拍,呂良偉有時候和武師對打時,會下意識的避重就輕,可甄子丹卻堅決反對,堅持要真打。
所以演員在戲裡面受傷可以說是家常便飯,甄子丹尾骨至盆骨部位,被壓縮成7字形;呂良偉除右手骨折外,大腿肌肉也是重度受傷;釋行宇肩膀骨折;鄒兆龍大腿骨折!
而甄子丹在為釋行宇設計「抱摔」時,特意給他找了一個武行替身,結果這個替身將釋行宇的衣服穿了兩個月,一個動作都沒有替到,原因就是太危險了根本不敢上,所以釋行宇只能硬著頭皮自己上,這場戲也導致他耳膜穿孔!
其實聊這麼多,並不是想替演員們「賣苦」,而是想向大家描述一部經典作品是怎麼來的,相比於現在的動作戲,的確電腦加特效就可以很簡單的完成,演員也不會受任何傷,但是所產出的作品,總會少那麼一絲絲「味道」!
本片中沒有那些輕飄飄為了好看而設計的套路動作,只有硬橋硬馬的招招兇狠,所謂拳拳到肉,我想用在本片中,是再適合不過的。甄子丹一貫精彩的腿法,凌厲的擺拳美感十足。鄒兆龍身手輕盈、心狠手辣的腿法極其精湛,最後與甄子丹對決的片段,堪稱是教科書級別的現代打戲,看起來尤為過癮!
因此《導火線》在我心裡,是現代動作片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圖2圖3的片段,你們肯定沒有看過!)
你們說這些演員,能拿S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