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留守老人無人照顧,送養老院行不行?

2020-12-25 騰訊網

俗話說「養兒防老」,這也讓上一個年代的人深中重男輕女的思想。可是到了如今這個時代,「養兒防老」已然成為空談。

為什麼這麼說呢?農村現在已經步入老齡化階段了,一大批老人都面臨著養老問題。可是近些年農村進城務工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他們為了追求生活,不得已只能進城掙錢。現在去農村看到景象大多數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青壯年能看到的非常少。當年輕人都進城務工去了,農村的留守老人自然就沒有人照顧了,如果他們遇到一些病痛和事情,他們能怎麼辦呢?送養老院行不行?

其實送養老院這個想法是可以的,現在我國已經在農村地區推行了養老政策,建設了2萬家養老機構。年輕農民面對農村養老政策的推行,自然是願意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因為他們常年在外,家中無人照顧老人,他們心裡也是擔心的,可是為了生活所迫,他們也沒有辦法回到家中守著一畝三分地過生活。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中,有專人照顧,他們在外也能安心一點。

可是老人面對去養老院這種問題,大多數老人心中是拒絕的。因為他們心中養兒防老的觀念深深紮根,自己一把屎一把尿辛苦拉扯大的孩子,在自己老了的時候一撒手送進養老院,不少老人心中會有被拋棄的心理。也有一些老人非常樂意去養老院生活,一群差不多年齡的人,湊在一起也熱鬧一些,另一方面也間接減輕了兒女的壓力。

所以說老人去養老院生活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兒女不在家老人去養老院與一群老人一起生活,可以互相慰藉。兒女回家後,自然也會把父母接回家生活一段時間,不是說就把父母拋棄在養老院讓他們自生自滅。所以,你們對農村留守老人無養老院生活有什麼看法嗎?

相關焦點

  • 承朝「小青橙」持續推進關愛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和養老院老人」暖系...
    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呢」「天氣漸涼,承德市康寧養老院的李素蘭老奶奶的背痛會不會發作呢?有沒有吃上最愛吃的「棗泥」月餅呢」?臨近中秋團員佳節,承朝處「小青橙」志願者們自髮結對幫扶的5名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和養老院李奶奶的近況一直在牽掛著他們的心。
  • 府谷海則廟為留守老人頤養天年,建設村級幸福養老院!
    不管是一日三餐,還是購買生活用品,打掃衛生換洗衣物,劉埃則老人像其他家庭有困難的老人一樣,在託付人的照顧下過著有兒有女的幸福生活。  據了解,海則廟辦事處下轄10個行政村、43個自然村,共有3116戶,8379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392人,佔總人口的17%。老年人中80—89歲老年人有255人,90—99歲有26人。
  • 張家界:關注農村留守老人「看病難」有新招
    專家及文藝志願者為現場近百名留守老人送去健康與歡樂,喜迎元旦佳節。張家界市人民醫院開展的「情系我的村、便民就醫行」人文服務項目走進永定區沅古坪鎮烽火村。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22日訊(記者 李森林 通訊員 朱鐵華)12月20日,張家界市人民醫院開展的「情系我的村、便民就醫行」人文服務項目,第7站走進永定區沅古坪鎮烽火村。18名義診專家及文藝志願者為現場近百名留守老人送去健康與歡樂,喜迎元旦佳節。「烽火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兒時得到了在座各位長輩們的不少關心與照顧。
  • 美國有貧民窟,中國有留守農村老人
    #關愛農村留守老人#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子女五一回家探親,找遍屋裡也沒有發現老人,結果在井裡發現老人遺體。原來老人疑厭世輕生,投井自殺。這背後的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也確實值得社會警醒。老一輩農村老人為國家作出具大貢獻,但農村的老人晚年生活卻很不容易,看看現在農村的勞動主力大多是以中老年人為主。農村老人真是手停口停,60以上的老人一個月只有100多塊錢的國家生活補助,隨便一個病痛可能也不夠花。國家鼓勵城鎮化建設,現在農村年輕人大多數搬去城鎮生活,要不就去外地打工。
  • 北京泰和養老院:告別留守 迎向健康養老生活
    原標題:北京泰和養老院:告別留守 迎向健康養老生活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著改變,拿養老來說,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養老院的優異性選擇到養老院去生活,而還有一部分人保留陳舊概念,認為養老院生活苦悶,去了養老院就封閉起來限制自由,更有甚者會感覺到去養老院會丟人,讓自己的顏面盡失,怕鄰居會笑話,從而選擇在家留守,孤單的生活,其實他們殊不知現在很多人都羨慕那些可以去養老院生活享受養老服務的人
  • 全國唯一的「寺廟養老院」,免費照顧老人起居,未來能不能推廣
    這是社會規則,不能成為評價對象,但是高齡人口確實會增加社會費用的投入,普通人的家庭負擔也會增加,很多中國老人的療養方法選擇在家,但是年輕人都需要工作一步也離不開老人,所以出現了療養院,但是療養院的費用高,又像一個無底洞,會增加年輕人的經濟壓力,我們需要一個解決方案,最好的辦法是發展經濟,完善醫療保障,但有些人提議建立「養老院」,福建首家「寺廟養老院」在三明吉祥寺開業
  • 我們的答案——讓大涼山的留守老人感受健康守護的溫度
    在國家級深度貧困區的涼山州,平安養老險立足保險公司的保障功能,協助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推動「樂齡陪伴——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工程」,並建立"數位化+精準化+保障化"三位一體醫療扶貧閉環。並以此在2020全國「敬老月」——《快樂之約》公益晚會上獲得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頒發的榮譽證書。
  • 幾十年後,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將不在人世,農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說到農村,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冷清,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在城市裡面工作,發展的空間也是更大的,正因為這樣,農村裡面便有了很多的留守老人!留守老人問題是一個非常現實卻又非常普遍的問題,很多老人的子女都進入城市裡面工作,有的子女在城市裡混得好的話也許會將父母接到城裡去生活,但是很多老人也是開開心心的去過大城市的生活,但是絕大部分的人群最後都是選擇回到農村來生活,因為他們根本就適應不了城市的那種封閉式的生活。
  • 松陽8名外賣員接力為農村老人送藥
    外賣員朱浩在為老人送藥。「這個一次6顆,一天兩次。」 「好好照顧自己,有事情打我電話。」近日,浙江松陽縣外賣員朱浩又來到他聯繫的農村老人家裡,給他們送藥、送生活用品。在松陽,8位外賣小哥組建了一支小分隊,從疫情期間開始為幾個村的老人定期送藥。這8位小哥都在某外賣交易平臺的一個站點工作,站點位於松陽縣城,聯繫著城鎮和農村,小哥們有時候會送餐到農村,村內有許多空巢、留守、獨居老人。2月底,一些村子因為疫情處於「封閉」狀態,一位老人通過一名騎手聯繫到他們,老人患有冠心病,當時快斷藥了,請他們幫忙到藥店取藥。
  • 國內首家「寺廟養老院」,24小時陪護,老人免費入住需滿足2條件
    每個年輕人的工作時間完全不同,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速度也將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數年輕人無法及時照顧老年人,他們只能將父母送往養老院,並每月向養老院付款,進入新世紀後,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存錢,他們還希望減輕孩子的家庭負擔,因此他們主動進入養老院,這不僅可以減輕孩子對父母的內感,還可以使孩子專注於工作和學習
  • 「關愛農村留守老人」案例展 推出供全國學習關愛老人樣板
    12月10日下午,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向媒體公布,其主辦的「樂齡陪伴——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優秀案例展示活動推薦出可供全國各級政府及各類組織學習的樣板。  這些案例找到了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困難的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蘊藏著有關政府機關和基層組織高昂的工作熱情和敢為人先的聰明才智,為創造性地開展中國老齡事業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 美麗鄉村行|關愛農村地區老人出行 池州交警送「安全」上門
    為切實加強農村地區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提升留守老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12月5日, 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聯合池州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池州人網、悅達駕校,結合「美麗鄉村行「主題宣講活動和「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組織民警、志願者走進梅隴敬老院及周邊村鎮,將交通安全知識「送上門」
  • 農村隱藏著,哪些沒人發現的商機?未來農村做什麼生意好呢
    很多農村人為了保住城市的工作,只能把老人與小孩留在家裡,針對這些農村留守的老人與婦幼這三同人群,其實就延伸出三種商機了。這第一種商機自然是以農村老人為主了:我們都知道,人一到年齡大的時候,就開始腿腳不便,各種年輕時不良的習慣,造成的慢性疾病,也會伴隨老人年齡大了開始發作。
  • 佛門溫度:寺廟養老院 中國社會養老新出路
    從吉祥寺養老院創辦開始。李來峰就義務給老人看病。幸運的是,這些老人雖然被拋棄,但沒有特別嚴重的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用藥物控制就行。李來峰自己貼錢去外面買藥,給有需要的老人。 隨著吉祥寺養老院被更多人知曉,捐助的人也越來越多。
  • 情系養老院——濰坊市松鶴園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曹秀玲
    2008年,曹秀玲被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協會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帶頭人」,同時被評為「寒亭區優秀政協委員」。 舉債辦院重晚晴2013年,曹秀玲看到一篇關於農村留守老人因無人照顧病死在家半月才被發現的報導,立即萌發了創辦一家民辦養老機構,為天下兒女分擔憂愁的想法。
  • 義大利一養老院護理人員集體逃離 有老人餓死
    義大利的新冠肺炎疫情死亡人數已成全球之最,而養老院是其中的高危地帶:僅在北部貝加莫市,6000名養老院的老人中有10%死亡。而在義大利南部萊切省索萊託市(Soleto)一家爆發疫情的養老院,護理人員數天前集體逃離,留下87名孤立無援的老人,目前已有9位不幸去世。
  • 五一好風光 泰和養老院旗下納蘭園老年公寓
    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從春節到五一大家都在居家防護,不敢外出也不敢走親訪友,這樣導致很多耐不住寂寞的人在家都快憋瘋了,但也是因為此次的疫情,讓很多在家留守的老人得到了兒女們長時間的陪伴,享受著兒孫繞膝的幸福感。
  • 「失獨養老院」凸顯政策溫情
    首批入住「五福」的10位老人情況昨天公示結束。公示通過後,將由北京市社會福利事務管理中心向老人下達入住通知書。按照計劃,「五福」作為北京乃至全國首家「失獨養老院」本月投入運營。
  • 農村有那麼多留守婦女,不外出打工,大多在家幹什麼?
    最近幾年,農村留守婦女逐漸增多,以前都在外打工漂泊的婦女,現在很多都留在了家裡帶小孩和照顧老人。農村人就要幹農活,男人外出打工後,留守婦女家裡家外都得一肩挑,男人在外掙錢很辛苦,女人在家也不輕鬆,上有老下有小都得照顧,外加地頭田間的農活也不怠慢,種多種少都得種點,農村人最好是不要去買糧食吃。年青婦女留守在家主要是帶自己的小孩,一般莊稼做的少。
  • 現在的農村留守兒童,老人,為什麼越來越多!
    為什麼現在的農村留守兒童,老人越來越多?讓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我相信好多朋友,每年都懷著忐忑,沉重的心情,放下孩童,老人在老家,獨自選擇來到陌生的城市打拼,並且受盡委屈,嘗盡冷暖,依然一次次選擇低頭,因為他們別無選擇了,但凡家裡生活過得好一點,有安定工作,誰願意拋下孩童,老人在家裡不顧,跑去陌生的城市打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