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和矛都是古代的重要冷兵器,兩者的區別在哪裡?

2020-12-13 騰訊網

槍和矛都是古代的重要冷兵器,兩者的區別在哪裡?

槍和矛都是中國武術中主要的長兵器之一,兩者在形制上有相似之處,並且應用與實戰也有固定的套路和戰法,作為兩種比較重要的格鬥兵器,需要分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別和練習,本文主要從歷史由來、使用特點乃至演變發展等角度分析兩者的區別和練習。

1.矛比槍歷史悠久,槍雖為百戰之兵,實際上是由矛演化而來

槍由矛演化而言,其代表的意思便是矛實際上早於槍,或者兩者存在並存的時代,但槍綜合了矛的特點,最終成為了一種固定的兵器形式。實際上,槍的起源歷史悠久,在黃帝和蚩尤的大戰中即有了關羽槍的記載。槍在形制上是一種刺殺的長兵器,並不利於近身戰,多用於大規模的兵團作戰。

槍這種兵器形式,由於操作簡單,並有固定的套路和法式,造成的殺傷力比較強,在大規模作戰中有百兵之首的稱號。但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槍在唐代才開始出現,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槍法演練上都有了固定成熟的標準,比如嶽飛的三十六路漓泉槍,楊家梨花槍等著名的槍法名垂後世。但是從具體的形制演變上可以發現,槍是從矛發展演變而來。

2.槍和矛的使用方法有區別,槍為挑、刺、扎等具體的動作,矛則更為豐富

在古代冷兵器中,槍法多為挑、刺、扎等基本戰法,但矛則更為豐富,有投資、格擋、削砍等動作,因為矛其實又被稱為槊,從此處可以區別矛和槍的最大不同,槊分為馬槊和步槊,是一種在大規模兵戰中用於直刺或者扎挑的長柄武器。矛的造型比較鋒利和尖銳,並且有刃,並不完全依靠直扎的殺傷力。

矛作為古代兵器史上運用最為廣泛的兵器之一,實際上在原始社會便有了基本的形制。古代先民利用獸骨和石頭磨製成為比較尖利的部分,便能夠製作成為簡單的矛。因此在考古中能夠發現最早的石矛和骨矛,直到西周時期才開始出現青銅矛,無論是用以車戰的長柄矛,還是搭配步卒作戰的短柄矛,乃至隨著重量和長度縮短的手矛,都標誌著矛已經開始向槍轉變。

3.搶和矛的使用範圍不同,槍主要用於近身作戰,矛則是中距離作戰和近身作戰兼備

槍的歷史雖然悠久,但在實戰中綜合了其他兵器的特點和性質,並對其相應的戰法進行了改進和總結,形成了一種兵器和戰法相結合的兵器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槍多為近身作戰,槍在唐代時已經廣泛使用,並結合了相應的兵器特點。槍一般由槍尖和槍頭簡連接而成。

槍頭一般為銅製或者鐵質,槍桿則分為前、中、後三段,多用木製,稠木最佳。有關槍的形制在《倉頡篇》中便已經存在,由於槍在歷史進程的各個時期都有其外形、制式、種類、用途的差別,故而其功能和套路上也有很大的差別。與此有區別的是,矛則為中距離作戰,如投擲,當然也可以用於更近距離的作戰,如肉搏中的短矛。

概而言之,槍和矛的區別如下:

其一,槍是由矛演變而來,槍為百兵之首,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軍事實戰的需要,槍綜合戈、戟、矛等優點,演變為殺傷力更強的槍;

其二,矛其實又叫槊,分為馬槊和步槊,為直刺、扎挑的長柄武器,最早為石矛或骨矛,後為青銅矛,後來分為長柄矛和短柄矛;

其三,槍經歷殳、戈、戟、矛等演變之後,在唐代時廣泛發展並普遍使用,其在歷史進程中綜合了其他兵器的用途和制式。

相關焦點

  • 從戈變成槍,再由劍變成刀,中國歷史上的冷兵器不過是適者生存
    這裡只說軍人們廣泛使用的實戰中的冷兵器,武術家們用的兵器不在討論之列,也不討論小說演義中所創造的兵器。 一,刀和劍刀和劍的區別只在於劍是雙刃的而刀是單面有刃。 在石器時代,刀和劍很可能是區分不清楚的,到了青銅鑄造武器時,劍和刀走上了兩條不同的路。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排名第一的是劍還是刀?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排名第一的是劍還是刀?古代沒有現在如此高科技的軍事設備,也沒有槍枝彈藥,更沒有大炮,只能用一些鈍器,或者一些刀劍之類的利器,而這些被稱為冷兵器,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
  • 中國古代冷兵器之王,名將的最愛神鬼莫測
    槍的出現是有它的現實意義的。  在槍之前,中國主戰長兵器是矛、戈、戟和槊,尤其是槊,在重騎兵普及後的時代中,馬槊取代了長矛和戟成為了戰場上的兵器之王。  槊作為長矛的升級版,其刺殺和破甲能力都十分可觀,槊作為騎兵主戰兵器在中國戰場上稱霸上千年。
  •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之王——士兵手中無所不能的長槍長矛
    在冷兵器時代,在殘酷的戰場上,在五花八門的各色兵器當中,有一個絕對可以笑傲群雄的冷兵器王者,它產生於遠古人類狩獵使用的粗糙工具,在形制和使用方法上都有傳承,同樣傳承的還有粗野而強大的殺傷力,槍矛是陪伴人類最久的武器,人們手執槍矛,面對兇殘的野獸,在血腥殘酷的戰場上廝殺,槍也不辜負人們的期望,打敗諸般兵器,成為器中之王,堅定地陪伴在人民身邊
  • 冷兵器時代的最大主角——淺談中國古代的甲冑及其在戰爭中的作用
    冷兵器時代的最大主角——淺談中國古代的甲冑及其在戰爭中的作用 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受到影視劇和評書的影響,我們現代人總是會對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形成錯誤的印象。比如身披重甲的士兵十分不堪一擊,他們的甲冑似乎就像擺設一般,隨隨便便被砍一刀就死了。
  • 中華冷兵論之長兵:棍戈矛戟槍,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格鬥武器發展史
    明朝初期騎兵之間的高速衝擊對決之中,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敵方最大的殺傷一直以來都是中原騎兵們苦苦研究的課題。遊牧民族所使用的彎月刀鋒利而輕盈,往往在頃刻之間就能斃敵於馬下;而中原騎兵所使用的狼牙棒雖然沉重,但是卻兼顧了棍棒的鈍器打擊能力以及銳器的殺傷能力,最重要的是造價低廉,故此,明朝中晚期的騎兵武器就以兇悍的狼牙棒馳名天下。
  • 冷兵器時代的紅纓槍,紅色流蘇起到的三大作用,讚嘆古人的智慧!
    在科學技術大爆炸的今天,冷兵器只是作為單兵武器的補充,而在戰場上卻只有少量的存在了。可以說,在這個熱武器時代,傳統的冷兵器已經完全消失了。因為它在熱武器前面的攻擊範圍和破壞力是完全不夠的。由於冷兵器的消失,我們只能在歷史劇或武術表演中看到它。最廣泛使用的冷兵器是在古代戰場上使用的,而古代戰爭為了減少後勤壓力和成本,大量使用長槍作為士兵的主要武器。
  • 中國古代冷兵器排行榜:最厲害的不是刀劍,而是它,毫無爭議!
    中國古代冷兵器排行榜:最厲害的不是刀劍,而是它,不服來辯!中國自古就有十八般兵器,到了近代,人們把這十八般武器統指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撾、钂、棍、槊、棒、拐、流星錘,但是在中國古代冷兵器並不僅僅這十八樣,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古代五大最厲害的兵器。
  • 古代冷兵器:圖二是曹超的佩劍,圖五歷史上最具威力的冷兵器!
    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臥瓜」,也有四方八稜等形,古代持錘者稱為「金瓜武士」。短柄雙錘,非常沉重,舞練需要較大的力量。在戰鬥中用錘硬砸、硬架、很有威力。用法有涮、曳、掛、砸、擂、衝、雲、蓋等。青釭劍;曹操的武器戟:戟,是戈和矛的合體,也就是在戈的頭部再裝矛尖。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的格鬥兵器,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戟的出現在我國推動了戰國時期的到來。
  • 中秋節和元宵節,都和月亮有關!兩者的來歷是什麼,區別在哪裡?
    中秋節和元宵節,都和月亮有關!兩者的來歷是什麼,區別在哪裡?中國的歷史十分悠長,在其發展中也產生了很多節日和習俗。它的由來至今仍然沒有研究清楚,有的專家說它起自古代重大的祭祀活動,在被史書記載後,很多人也開始效仿前輩們開始祭月,也開始由那些貴族們開始慢慢地傳到民間。還有個說法與農業有關,因為秋天是大多數農作物收穫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農民都忙著在田間豐收的事。因為莊稼豐收,農民為了慶祝秋天這一整年的回報,所以開始有了慶祝節日的習慣,流傳到最後也就慢慢變成了習俗。
  • 全球奇特兵器:第1被譽為印度血滴子很怪異,第2槍也打不爛最硬
    導語:全球奇特兵器:第1被譽為印度血滴子很怪異,第2槍也打不爛最硬我們都知道,在沒有熱兵器之前,冷兵器都佔據著主導地位。由於技術與條件的限制,很多兵器製作起來就會千奇百怪。冷兵器時代大多數都是以刀劍戟斧一類為代表,所以造型上就會比較怪異。
  • 冷兵器界的四大天王,漢劍鋒利無比,而唐刀的殺傷力從未被超越
    冷兵器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著重要的作用,更是記載了一個時代的變化,更是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勇敢。述說著將軍戰士們的赫赫戰績,冷兵器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冷兵器種類頗為繁多,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钂、棍、槊、棒、矛、鈀十八種兵器。
  • 中國古代殺傷力最大的6種冷兵器,比血滴子更加陰險毒辣
    冷兵器戰爭明顯比熱兵器戰爭更加熱血,熱兵器殺傷力更大、更殘酷,但是缺乏冷兵器戰爭那種拼殺時敵人的血濺一臉,慘叫聲不絕於耳的視覺和感覺的直接衝擊。中國古代的冷兵器,殺傷力也不小。以下就會介紹幾種殺傷力最大的冷兵器!
  • 揭秘毛利人極致原始的冷兵器
    —般是十幾個勇士擺成隊列,半裸拍著胸膛展示強壯的肌肉和恐怖紋身,瞪眼吐舌,亮出自己兵刃表演冷兵器格鬥戰舞恐嚇,令人不寒而慄。 圖片:紐西蘭2014年電影《死亡之地》古代毛利人手持骨柄戰錛瞪目吐舌恐嚇敵人。石器時代的古代毛利人冷兵器材料未採用任何金屬,要知道那時代的毛利人未掌握任何金屬冶煉及各種科學技術!
  • 古代四五米的長矛咋實戰?用好腰力和甩屁股是關鍵
    比如筆者手裡這把宋代的民造刀矛,來自微信網友豬糯糯。其杆子是原杆,頭也是原頭,水裡撈出來什麼樣就什麼樣。一千多年了頭杆都沒分離。可是這個東西並不能作為當時矛長的參考。因為它是民造,只能作為間接的參考,不能直接做準。
  • 說說中國古代長騎槍發展史
    可見丈八長矛和丈八長槊是一回事。在陳安的年代還沒有出現象明代那樣蛇一樣彎彎曲曲的矛頭,我個人認為丈八蛇矛就是丈八長槊(矟)。《晉書 劉曜載記》「(陳)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近則刀矛俱發,輒害五六。」晉代荀勖律尺1尺等於0.23米,一丈八尺等於4.14米。當時已經是騎戰狀態,騎戰用矛比車戰用矛要短,但也是夠長的。
  • 矛尖外形酷似中國馬槊的蘇門答臘短矛鑑賞
    東南亞人民的武器一向以奇怪著稱,今天給大家介紹四根北蘇門答臘地區的短矛。但將其說成是短矛還是有點彆扭,因為它的戰鬥部實在是太長了,接近中國古代的槊和鈹,但木桿又非常之短,確實有點奇怪。也有人認為這種兵器其實是標槍,不過標槍槍頭做得這麼長,好像更奇怪了。
  •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探究古代軍隊冷兵器的演變
    兵器於兵者來說,那是他們可以在戰場上多一份生的希望,因此歷史上,統治者們都非常重視軍中兵器,將其作為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對待。兵器發展至今,可將其分為兩大類:冷兵器和熱兵器。區別就在於熱兵器可以發光發熱,而冷兵器則不行。
  • 古代的「奇葩」冷兵器,適合刺客使用,用起來卻反而傷了自己
    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幾種古代冷兵器,雖不是「花拳繡腿」,但用起來卻是「未傷人先傷己」,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先要知道什麼是「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藥、炸藥等熱能系統的作戰裝備,在戰鬥中直接殺傷敵人,保護自己的武器裝備,廣義上的冷兵器就是說冷兵器時代所有的作戰兵器。我們中國,就是赫赫有名的冷兵器大國。
  • 現代汽車綁紅布圖吉利,古代槍頭綁紅纓圖什麼?絕不是為了美觀
    我們現在出門到處都可以看到汽車,汽車上綁塊紅布很常見,這麼做一般是為了求個平安,圖個吉利。聯想起來,好像中國人特別喜歡綁紅色的東西圖吉利,古代的一種兵器「槍」也會綁紅纓,稱「紅纓槍」。不過,這個紅纓可不是為了圖吉利或者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