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意義

2020-12-25 菏澤日報

日期:[2019年07月24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6]

深刻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意義

□ 孫克勤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廣大群眾喝上乾淨水、呼吸新鮮空氣、吃上放心食品的願望越來越迫切,環境利益訴求越來越高。治理環境汙染,建設生態文明,既面臨困難和問題,也有很多有利條件:各級黨委政府重視,上級領導支持,各界群眾關注,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力之源。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擔當,勇於奮鬥,一個生態宜居、欣欣向榮的菏澤一定能成為現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新目標、新任務和新舉措,進一步表明中共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建設生態文明是新時代的呼喚和必然要求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生產力有了極大發展,人們由溫飽到小康,不久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們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中過度地注重量的指標,以破壞生態資源為代價,把高額的GDP當作發展的目標。結果,雖然生產力提高了,物質豐富了,但忽視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沒有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越來越突出,顛倒了發展的目的和手段的關係。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之一,正是對於美麗中國、美麗家園的美好願望。隨著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生態環境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人們開始從「重生活」向「重生態」轉變,從「求溫飽」向「盼環保」發展。人們對健康水平、環境質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希望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環境問題也已成為改善民生、衡量小康社會乃至現代化的重要指標,生態問題已經成為邁進新時代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的核心概念。十九大報告提出,「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國共產黨所推進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以人民為中心,以建設美麗中國為依託,以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為目的,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旨歸。這就要求「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理論淵源和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一種完整的理論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端於中國傳統生態倫理觀、馬恩生態觀等,並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凝練,蘊含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的理論實踐之中,具有十分豐富的實踐特色和時代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既具有生態文明的一般特徵,又是中國特色、中國智慧、中國實踐的結晶。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包含六大理論內核:一是「生態和諧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是平等的,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時,必須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二是「生態生產力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不是對立的,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三是 「生態民生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四是「生態安全論」:習近平同志把生態安全提到與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等同等的高度,並且以生態紅線論為核心強調我們的社會經濟活動不能逾越自然界的約束,要有較強的底線思維。五是「生態系統論」。山水林天湖草是一個相互依存、聯繫緊密的自然系統,共同構成了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山水林天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六是「生態文明興衰論」:習總書記根據一些古文明衰落甚至湮沒的歷史教訓,提出了「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重要論斷。
   早在2004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就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和任務,其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的、和諧的、生態友好的發展目標。在十八大上,「生態文明」理念被提升為國家戰略。中共十九大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大部署,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條基本方略之一,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拓展了新格局,明確了新方針,部署了新任務,集中體現了中共中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謀劃,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態文明觀,為我們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開創打造美麗中國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菏澤探索
   近年來,菏澤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藍天白雲天數持續增加,位居全省前列;三條主要出境河流COD、氨氮年均濃度連續多年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廣大幹部群眾也切身感受到了生態環境的明顯變化。但是,必須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廣大群眾喝上乾淨水、呼吸新鮮空氣、吃上放心食品的願望越來越迫切,環境利益訴求越來越高,對環境汙染容忍程度越來越低,環保問題已成為信訪的熱點和焦點。一旦處理不好,極易引發網絡熱炒,誘發群體事件,影響社會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如果環境被汙染了,生態被破壞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脅,那我們的發展也就失去了意義。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經濟問題,還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
   目前,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面臨難題較多,持續改善難度越來越大。我市財政基礎弱、環保欠帳多,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工業汙染壓力加大,生活源汙染問題日益凸顯,環保工作基礎仍顯脆弱,生態建設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比如,汙水直排問題嚴重,全市每天有大量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許多工業園尚未建設集中供熱中心;揚塵汙染防治不到位,部分施工工地管理粗放;企業治汙設施運行不正常,外排汙染物超標時有發生,等等。上述問題,既有客觀方面的體制機制問題,也有主觀方面的努力問題,但大多是長期積累形成的 「頑疾」,是加快生態菏澤建設的「攔路虎」、「絆腳石」。這些問題若不能及時糾正和治理,環境汙染就會重新反彈,給子孫後代留下碧水藍天就成為一句空話。最近三年,我市下大力氣重點解決了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一)突出解決好汙水直排問題。水是生態之基。生態建設必須有足夠、清潔、可利用的水資源作支撐。認真落實國家「水十條」和我市《實施方案》,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對汙水直排問題下狠手、出硬招。加大汙水管網鋪設力度,加快雨汙分流步伐,全面提高汙水收集率,做到應收盡收,確保市區汙水處理率達到100%;加快鄉鎮汙水處理站建設,實現全覆蓋,確保正常運行,提升汙水集中處理能力。抓好生活汙水直排整治、排汙企業環保「十個一」工程建設,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規範化管理;繼續實行河長制,抓好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工程規範化建設,提升水源自我淨化、自我涵養能力,努力實現清水長流、碧水常在,讓菏澤「花城」「水邑」特色名片更靚麗。
   (二)突出解決好揚塵燃煤汙染問題。大氣汙染方面,揚塵、燃煤是我市大氣汙染的主要成因,我市一直把降塵、減煤作為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降塵方面,嚴格實行屬地管理和行業管理負責制,堅持7個100%的標準,突出抓好建築施工工地揚塵、企業堆場料場治理,驗收不合格的堅決停產治理;嚴格渣土車運輸管理,城管、公安不定期開展夜查和突擊檢查,杜絕渣土運輸中的跑、灑、滴、漏現象,確保把城市揚塵降下來。減煤方面,徹底取締城市建成區熱力管網覆蓋範圍內的所有燃煤鍋爐,加強煤質管控,禁止城區原煤散燒。同時,繼續加強餐飲油煙、露天燒烤、化工醫藥企業廢氣治理,做好鍋爐超低排放改造、黃標車淘汰等工作,確保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三)突出解決好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不嚴格問題。高度重視工業園區內及建設項目防護距離內村莊搬遷等工作,決不以犧牲群眾生命健康為代價謀求一時發展。加快了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園區承載功能,積極打造生態園區。
   (四)突出解決好農村面源汙染問題。農村汙染源面廣量大,一直是環境保護工作的薄弱環節。菏澤作為農業大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梯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面源汙染上加大整治力度。著力抓好規模化畜禽養殖汙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堅決取締河道養鵝、養鴨等。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積極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控制農業汙染,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效益。紮實做好農村連片環境綜合整治,鞏固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成果。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大力推廣秸稈粉碎還田、即收即播,實現「以用促禁」。
   (五)突出解決好危險廢物處置不規範問題。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中含有大量重金屬、持久性有機物等,在環境中很難降解,容易在食物鏈累積、富集,如果處理不當,將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危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強化危險廢物 (含醫療廢物、4S店汽修廠廢機油、廢酸等)產生企業的監管,依法管理和規範處置所有危險廢物,嚴厲打擊任何非法處置、傾倒、掩埋危險廢物行為。所有汙水處理廠及重點涉水企業產生的汙泥,都要嚴格按照環評批覆要求安全處置。要加強輻射源、重金屬汙染企業的監管,加強化工、醫藥、農藥等汙染場地的監管,未經風險評估、未進行治理修復或修復不合格的汙染場地,嚴禁二次開發用於住宅、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建設,不斷提高固體廢物規範化管理和危險廢物安全處置水平。
   治理環境汙染,建設生態文明,既面臨困難和問題,也有很多有利條件:各級黨委政府重視,上級領導支持,各界群眾關注,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力之源。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擔當,勇於奮鬥,一個生態宜居、欣欣向榮的菏澤一定能成為現實。
  (作者單位 菏澤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深刻理解誠信建設的重大意義
    今天,各界嘉賓朋友齊聚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共同關注新時代中國的誠信建設,深入研討誠信文化與中國精神的理論意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理論意義。受楊振武社長、李寶善總編輯委託,我代表人民日報社編委會,對「中國誠信建設高峰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領導、嘉賓朋友的蒞臨表示衷心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誠信建設。
  • 深刻理解誠信建設的重大意義
    今天,各界嘉賓朋友齊聚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共同關注新時代中國的誠信建設,深入研討誠信文化與中國精神的理論意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理論意義。受楊振武社長、李寶善總編輯委託,我代表人民日報社編委會,對「中國誠信建設高峰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領導、嘉賓朋友的蒞臨表示衷心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誠信建設。
  • 通過生態文明建設重構人與自然的關係
    「所以然」,就是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就是如何運用這樣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看待歷史、現實和未來,科學認識當今中國變革和當代世界變化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因此,要學習領會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關鍵要理解其中蘊涵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具有自然與社會的雙重屬性。
  • 生態文明理論的內涵與價值意義
    黨的十八大集中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成為黨在新時期科學發展觀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需要我們很好的學習領會與貫徹執行。黨的十八大論述的生態文明理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理論形態,也是對於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的新發展。
  • 生態文明建設對陶瓷行業的特殊意義
    十八大報告提出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科學發展觀,尤其新增加的生態文明建設,把其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當中,備受社會關注與好評。這就意味著,著力於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給城鄉居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 弘揚塞罕壩精神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集中體現了我們黨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  2.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深刻體現。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與戰略意義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刻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意義和歷史方位習近平同志直面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科學判斷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所處的歷史方位,推動全社會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因此,要深刻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意義和歷史方位。
  • 《讀懂生態文明範例——塞罕壩告訴我們什麼?》評介
    劉書越主編的《讀懂生態文明範例——塞罕壩告訴我們什麼?》一書已由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該書堅持以事說理、理事結合,對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的事跡進行深入挖掘,對這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範例進行分析解讀,為廣大幹部群眾深入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提供了借鑑和參考。 該書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思想深刻。
  • 陳利頂: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
    不同的學科對景觀的定義和理解也不同。提起景觀,映入人們腦海的意象往往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東北地區的林海雪原和西北地區茫茫的戈壁自然風光,以及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等人文景致,常常將景觀當成風景的同義詞,這也是普通大眾對景觀的理解。
  • 陳利頂:文化景觀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
    不同的學科對景觀的定義和理解也不同。提起景觀,映入人們腦海的意象往往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東北地區的林海雪原和西北地區茫茫的戈壁自然風光,以及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等人文景致,常常將景觀當成風景的同義詞,這也是普通大眾對景觀的理解。
  • 生態博物館與生態文明建設
    我認為,對於當下中國遺產事業的這些需求,生態博物館的探索與實踐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生態博物館是超越傳統博物館圍牆,探索將自然與人文遺產綜合保護、展示和利用的一套理論和方法,它緣於博物館界服務社會發展的良好願望,以重構自然與文化、遺產與人民、過去與現在的新型關係為重心,與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深層生態系統及理論、生態文明建設等都有關係。
  • 生態文明建設應成為重要任務
    生態文明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生態文明不僅要求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還應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價值觀和社會氛圍,成為社會公眾的自覺行動和實踐指南,以儘可能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 新知新覺:深刻理解新時代劃時代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劃時代意義,是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始終堅定「四個自信」、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認識基礎。
  • 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把祖國北疆這道萬裡綠色長城構築得更加牢固。
  • 要從三個層面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和本質
    發布會現場(劉健 攝)  2015年6月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生態文明建設有關情況新聞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室主任楊春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首先要準確理解生態文明內涵、把握生態文明的本質。從人類歷史的視角看,生態文明就是對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並且揚棄的結果,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此說生態文明絕不僅僅是表面上良好的生態環境,而應該是建立在經濟增長、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基礎上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高級文明形態。
  • 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鬥者_民生...
    ,發揚光大,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新形勢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總體思路、重大原則作出深刻闡釋和科學謀劃,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凝結著對發展人類文明、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深刻思考,在全球大國治國理政實踐中獨樹一幟,彰顯了中國特色、戰略眼光和世界價值,具有鮮明的世界意義。
  • 博物學應該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
    博物學應該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方博物學文化與公眾生態意識關係研究」立項 2014年02月10日 20: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陳葉軍 字號
  • 深圳鹽田: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邀請中國工程院專家為深圳市鹽田區生態文明建設出謀獻策,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在深圳全市率先提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的目標,以此帶動產業低碳發展,促進民生福利改善,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優化城區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升。  加強組織保障。建立並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保證各項生態制度能貫徹執行。全面鋪開生態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統籌推進深圳市鹽田區生態文明建設。
  •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學習《習近平關於...
    認真學習《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對於我們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塞罕壩林場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聚焦】河北省塞罕壩林場,這片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是人類改造自然,建設生態文明的偉大創舉!塞罕壩林場的綠色奇蹟,帶給生態文明建設什麼啟示?塞罕壩林場的巨大成就,為廣大人民群眾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積極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生態文明建設道路的可貴探索]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塞罕壩林場的成功,正是貴在一張藍圖繪到底,成在集中力量辦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