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沙又增效 我國第八大沙漠發展「甜蜜產業」

2020-12-11 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電(記者李雲平)眼下,作為我國第八大沙漠的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種植的1000畝有機仿野生甘草喜獲豐收,在固氮治沙的同時每畝可實現產值9000多元,進一步發揮沙生中藥材產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烏蘭布和沙漠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乾燥氣候和沙質土壤為種植甘草提供有利條件。烏蘭布和沙漠有機仿野生甘草種植基地位於內蒙古磴口縣沙金蘇木境內,由內蒙古王爺地蓯蓉生物有限公司負責種植,總面積3000畝,此次收穫的是1000畝四年生甘草。

據這家公司董事長魏均介紹,他們種植的四年生甘草每畝產量在1500公斤以上,按照每公斤6元的市場價格計算,每畝產值為9000元以上,其中每畝投入成本為2500元左右、純收入6500元左右。

記者在甘草收穫現場看到,大型機械穿梭田間,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一根根甘草被翻出地面,工人們將翻出的甘草拾揀成堆、拉運裝車,最後再進行人工分揀。

魏均說:「我們採用育苗移栽方式發展甘草種植業,讓甘草在土地中平躺著生長,不僅減小土壤阻力,還可將每棵甘草的治沙面積由0.1平方米擴大到1平方米,在提高種苗生長速度的同時增加治沙效果。」

根據規劃,未來烏蘭布和沙漠的有機仿野生甘草種植面積將增加到5萬畝,產值達4.5億元以上,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全面提升。

烏蘭布和沙漠總面積1500萬畝,其中近430萬畝分布在磴口縣境內。經過70年的生態治理,磴口縣境內的280萬畝沙漠披上綠裝,不僅形成了生態屏障,還崛起了中藥材種植產業。(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第八大沙漠試種旱稻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9日電(記者李雲平)眼下,作為中國第八大沙漠的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正在試種5200畝旱稻,在防沙固沙的同時可收穫優質大米,將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烏蘭布和沙漠總面積1500萬畝,其中近430萬畝分布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
  • 塔克拉瑪幹沙漠固沙忙
    截至2020年7月14日,格庫鐵路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段固沙防沙防護工程完成90%以上的工作任務,今年下半年將開通運營的格庫鐵路新疆段工程及時完工打下了基礎。格庫鐵路新疆段的鐵路穿越荒漠、戈壁、鹽漠、礫漠、流動沙漠,風沙活動強烈鐵路防沙工作難度巨大。
  • 格庫鐵路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段固沙忙
    截至2020年7月14日,格庫鐵路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段固沙防沙工程完成90%以上的工作任務,為格庫鐵路新疆段全線開通運營打下基礎。格庫鐵路新疆段的鐵路穿越荒漠、戈壁、鹽漠、礫漠、流動沙漠,風沙活動強烈,鐵路防沙工作難度巨大。
  • 我國第八大沙漠境內溼地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9日電(記者李雲平)初冬時節,位於我國第八大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境內的天鵝湖等溼地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11月7日,候鳥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境內的天鵝湖附近飛翔。 新華社發(馬學獻 攝)  烏蘭布和沙漠總面積約1500萬畝,其中近430萬畝分布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享有「百湖之鄉」美譽的磴口縣毗鄰黃河,境內有160多處天然湖泊,是內蒙古重要的候鳥棲息地。  連日來,磴口縣森林公安局民警在沙金套海蘇木的天鵝湖附近巡查時發現,大批鴨類、雁類候鳥翩翩而至,在湖面上遊動覓食、振翅翱翔。
  • 中國首條沙漠鐵路,外國專家斷言活不過30年,獨創固沙方法打他臉
    我國的戈壁沙漠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部,面積約140萬平方公裡,而從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成為日益聯繫緊密的整體時,沙漠也成為了人類交通線延伸的禁區,在滾滾的黃沙之中,公路,鐵路的地基常常難以找到穩固的立身之地,以至世界上很多沙漠地區都交通不便,生活困頓,而有些地方並非人跡罕至,修建鐵路顯得非常有必要
  • 綠色發展要聞丨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
    結合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以及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的重點布局,編制實施好《內蒙古自治區構築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規劃(2020-2035年)》。 二是突出重點,工程治理。統籌實施國家重大生態建設工程,開展沙地綜合治理,持續推進渾善達克、烏珠穆沁沙地重度危害區域治理和科爾沁沙地專項治理。
  • 中國第八大沙漠 實施生態補水
    我國第八大沙漠的烏蘭布和沙漠正在實施生態補水,預計9月15日前結束,補水總量將達6500萬立方米,會逐步緩解沙區地下水位下降的問題。 烏蘭布和沙漠總面積約1500萬畝,其中近430萬畝分布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
  • 我國發明出「吞沙巨獸」,一天吞噬40畝沙漠,已經投入甘肅使用
    我國發明出「吞沙巨獸」,一天吞噬40畝沙漠,已經投入甘肅使用人類社會之所以取得現在的發展成就,是離不開對大自然索取的。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的環保意識還非常的薄弱,所以導致很多地區被無情索取之後變成了荒涼的沙漠。
  • 甘肅民勤:沙漠裡長出「黃金」產業
    甘肅民勤縣地處全國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東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包圍,總面積1.59萬平方公裡,沙漠和荒漠化面積佔90.34%。長期以來,「沙患」一直侵害著民勤人民,防沙治沙是民勤人永恆的主題,「沙漠生金」是世代民勤人不懈追求的目標。面對黃沙連綿,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防沙治沙與扶貧開發的雙贏課題,怎麼破?
  • ...文旅產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甘肅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
    ,著力打造文化制高點,深入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持續放大文化旅遊業綜合效應,切實促進全省文化旅遊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成立省文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大資金支持,協調爭取省旅遊產業基金增加到3億元,2019年增加文化專項資金1.4億元,全省文化事業、文旅產業加快發展,實現比重提高、發展提速、地位提升。——夯實產業基礎。搶抓「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機遇,培育開通前往國內外重點旅遊城市航線,開行蘭新高鐵等品牌旅遊列車。
  • 沙漠旅遊探險,你也可以嘗試
    長久以來,沙漠科考與探險吸引著無數的有志之士。中國西部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地、冰雪、森林、草地、綠洲、沙漠等自然景觀。近年來,沙漠旅遊在我國發展迅速,成為被人們追逐的新型旅遊項目,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 在漫天紛飛的沙漠裡,中國造出了一條522公裡的沙漠公路
    文/林佳佳比起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上海的地鐵線路建設從規劃到完工只需4年時間顯得更加直觀。而我國的益民工程不只是體現在南方,在西北不為人知的內陸也有著偉大的建築傲然佇立著。遙遠新疆的塔裡木盆地中心,塔克拉瑪幹沙漠默默捲動著黃沙,它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面積為33萬平方公裡,平均年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在這裡,大風能吹起3米高的沙牆,受大風的影響,沙丘跟隨著移動,吞沒著任何可見的人跡。也就是在這裡,中國工程創造了奇蹟!
  • 墨跡天氣亮相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
    (原標題:墨跡天氣亮相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 12月
  • 英國網友: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對待沙漠的態度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個萬千的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演變,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奇聞趣事發生,如今很多國家在早期發展的同時,雖然給國家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但是從而也導致了不少的自然環境遭受破壞,因此各個國家也開始治理環境問題。
  • 巴彥淖爾高質量推進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工作
    烏蘭布和沙漠是我國八大沙漠之一,總面積近1萬平方公裡,在巴彥淖爾市境內面積達到506萬畝,其中,磴口縣427萬畝、杭錦後旗67萬畝、烏拉特後旗12萬畝。這片千年荒漠,一年四季風沙漫天、乾旱少雨,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攝氏度。「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小風眼難睜,大風活埋人」……在巴彥淖爾市遭受烏蘭布和沙漠危害最嚴重的地區,就曾經流傳著這樣的民諺。
  • 沙漠之花青春能量基金:有能量,夠青春
    內蒙古沙漠之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胥申、總經理胥俊久及企業相關人員,赤峰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朝格圖、顧問於子川,團市委及敖漢旗團委相關領導幹部參加活動。近日,由共青團赤峰市委員會和赤峰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由赤峰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沙漠之花青春能量基金」特別支持的 「聽戰疫故事,做有為青年」《戰疫故事會》直播節目,在赤峰引起巨大社會反響。
  • 流動沙丘上的固沙先鋒植物-沙米
    沙漠中表面植被稀少,在風力作用下,容易順風向移動的沙丘即為流動沙丘。流沙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它常淹沒村舍、道路、牧場等,在風力作用下使得沙漠面積不斷擴張。流動沙丘上植物難以生長,而且長期面臨被沙埋的境況。
  • 我國在這個位置沙漠種樹,原因其實很簡單,網友:這招太高明了!
    我國沙漠化的嚴重大家也都有目共睹,而這對農民耕地也是有非常大的影響,而且風沙的嚴重對一些周邊城市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現如今的沙漠化也一直的擴大,反正只要是有沙漠化的國家也都在非常積極的去治理。我國在治理沙漠化上也費了不少的功夫,我們也只是在治理,但是重點不是綠化,而是為了這個!
  • 產業數位化已是大勢所趨,我國稀土產業發展仍有困惑
    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辦公室主任李殿卿表示:「包頭稀土產業交易所共打造了三個創新指數,對於平抑價格巨幅波動和提供價格避險工具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稀土產品價格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產業產生不利影響,我們建設稀交所就是要為產業發展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讓稀土行業的發展更加深入融入全球數字經濟的大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