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精神分析之做夢及其功能理論

2020-12-25 周壹禾

上一期給大家分享了夢中的道德感。對於夢中的道德感主要存在三種觀點。

觀點一,以詹森為代表認為夢中我們很難變得更好、更講道德,因為那是意識沉默,無法律的地帶。

觀點二,以叔本華、費舍爾為代表,認為夢中個人性格特徵具和現實生活中性格相符,道德特徵會表現在夢中。

觀點三,以蕭爾茨為代表認為,夢表現真實的自己,夢中的道德感因為客觀的條件會更為放大的表現出來

而小編更傾向於叔本華的觀點,具體內容請關注小編帳號回顧詳情。

今日主要分析做夢及其功能理論的主要流派,不分對錯,只為大家更好了解關於夢的文獻內容。

佛洛伊德發現一切從某個角度對觀察查到的關於夢的特點找尋解釋,同時又對夢所處的地位從更廣闊的領域加以界定的闡釋都可以被叫做關於夢的理論。而這些理論文獻眾多紛雜,按照他們對夢中精神活動的數量與性質的基本假定把夢的理論大致分為三類。

一、以德爾波夫(一八五五)為代表,他認為:白天的精神活動完全延續到夢中,他們假設心靈並不入睡,它的機能依然是完整的;但由於處在睡眠狀態中,他們有異於清醒時,在睡時的正常功能必然產生迥異的結果。而這種理論由於並未深入研究,無法解釋夢的運作以及現實刺激的影響

二、另外是對夢是精神活動的貶低,是聯繫的放鬆,是材料進入的降低,這些內容和德爾波夫的區別點在於睡眠的特徵。佛洛伊德在此直言不諱地引用了精神病學方面的譬喻,可以說第一組理論是根據偏執狂的模式來構建夢,而第二種理論則將夢解釋成類似於心理欠缺和精神錯亂。主張睡眠使精神活動癱瘓,所以只有這種活動的碎片在夢中才能顯示的理論,在醫學界和科學界是大量存在的。

這種人認為夢是部分覺醒的理論也有很多批評者,這種居統治地位以羅伯特(一八八六)提出有趣假設為代表。羅伯特以兩個所見到的事實作為理論基礎。這些事實我們在之前篇章有提到過:

①夢中只夢到那些白天不注意的的事情和內容

②白天中十分感興趣的重要事情很少夢到

羅伯特把夢描述成「軀體宣洩的過程,而這過程在我們精神反應中體驗到了」。夢的思想的宣洩,因為這種思想易產生就受到了抑制。「一個人倘若喪失了做夢的能力,他漸漸會變得精神沉亂,原因在於許多不完整、沒加工完的膚淺印象就會在心頭累積,構成一團混亂來幹擾應作為完整吸收的思想。」

夢在這裡被當成了頭腦承載過重的安全閥,具備恢復和排放的能力。羅伯特並不主張夢是絕對依賴於軀體的,他認為夢也非精神過程,在做夢過程中清醒生活是沒有地位的;他們是在和精神活動相關的器官裡每晚發生的軀體過程,而且它們有保護這些器官以免過度緊張的功能——也就是,洗滌心靈的功能。

三、凡是白天清醒時,心靈無法或者根本無精神活動的能力和傾向叫做夢心靈的理論。把這種能力放在工作中就會形成夢,這種夢具有功利性。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有關夢的評價,早期有許多屬於這一類。

心靈能夠自由發揮其力量的狂歡,這種狂歡性明顯被布達赫等人解釋為這樣一種情形,即心靈恢復勞累、積聚力量,為新的一天工作做準備,換言之在這種狀態中心靈在做一場小憩。普金耶堅信主張夢有恢復腦力和復原功能。

把夢視為一種只在睡眠時才能自由舒展的心靈的特殊活動的觀點,最早是施爾納於一八六一年提出的。他認為心靈的能力在夢中不會喪失,夢的想像構成時必須的材料,主要由身體刺激供應,但是這種刺激在白天並不是很明確。另外他認為夢的象徵化具有以下特點:

①夢的想像偏愛把有機體作為一個整體,比如說一條街的房子可能意味著源於一根腸子的刺激。

②夢的想像不僅僅關注刺激器官的外表,也有可能代表著一器官的特徵。比如說腸刺激會使夢者夢到走在泥濘的小路上。

③象徵化想像不具備功利性。

說道這裡,今天的主要觀點都介紹完畢了,但是小編對於本節有個大膽的假設,建立在羅伯特等前輩觀點之上:「無論現實生活或是夢境生活我們都是宣洩的過程。現實生活中的主流觀點之所以不能進入夢境,是因為刺激已經得到宣洩,進而結束;而瑣碎事項之所以會更被夢境關注,是因為白天被壓抑,但是仍有宣洩的需求,所以轉移在夢境生活中。當這些刺激通過現實和夢境的宣洩以後就走入遺忘地帶,逐漸被人們忘記。「

下次更新內容為心理學:精神分析之有關夢的科學文獻之概述,敬請期待偶!如有不同想法,歡迎參與討論偶!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的理論流派之爭
    從全國範圍考試大綱來看,大部分地區的考試內容以教育學和心理學為主。心理學及教育心理學部分,百年來存在著各家各派的理論爭辯,對心理學的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和批判的繼承。本文將對心理學主要理論流派進行梳理,幫助各位考生完善知識結構。
  • 中公解讀——科學心理學發展中的著名人物及其理論二
    中公心理學講師徐富賓在上一章為我們介紹了馮特的學生鐵欽納及其理論,下面讓我們繼續跟隨徐富賓老師了解下馮特的其他學生。在馮特眾多的學生中,有那麼一位和他的關係是非常曖昧的——不要誤會,這裡的曖昧是指關係比較複雜——那就是霍爾。
  • 變態心理學及其內容
    變態心理學是醫學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與醫學心理學的其他分支交叉滲透,互為補充。變態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既有緊密聯繫,又各有不同的任務和課題。精神病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以變態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直接服務於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其臨床資料和實踐成果又可豐富變態心理學的內容,驗證變態心理學的理論和假說。   對變態心理發生的原因和機制有多種探索途徑。
  • 心理學的主要流派及其記憶口訣
    性慾人格潛意識,精神分析弗洛伊。一行二知兩革命,神人認知三勢力。1. 馮特構造鐵欽納。構造心理學派,代表人物是馮特和鐵欽納。2. 奈瑟加工皮亞傑。信息加工心理學派又稱現代認知學派,代表人物是奈瑟和皮亞傑。3. 機能主義詹杜安。機能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人物有詹姆士、杜威和安吉爾。4. 完型格式特可靠。
  • 筆記|《人格》B3 新精神分析學派 之 C2 弗洛姆的人格理論
    B3 新精神分析學派C2 弗洛姆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弗洛姆具有積極的人性觀,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一種富於創造性、能主動發揮潛能、與他人關係良好的性格,而這些可以經由社會變革達到。2.精神疾病的治療在治療中,弗洛姆繼承了經典精神分析的許多技術與程序,包括探求潛意識成分,使用自由聯想、釋夢,強調阻抗、移情和反移情等等,他還採用阿德勒的生活史分析技術,也同意霍妮提出的必須從智力和情感兩個方面來診斷病情的觀點。弗洛姆式的治療的目的是要使患者放棄非建設型的方向架構,代之以建設型的,並學會用愛取代自戀。
  • 心理學|現代心理的誕生之百家爭鳴
    2.功能主義功能主義心理學是19世紀90年代產生於美國的學派。先驅是詹姆斯(James)。他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具有適應性的心理活動,反對機構主義的觀點,主張意識是一個連續的整體。4.完形心理學完形心理學是1912年產生於德國的一個學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國心理學家韋特默(Wertheimer)他反對結構主義的行為主義,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他認為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
  • 心理諮詢技術之房樹人繪畫心理分析的理論基礎及應用
    繪畫治療的理論基礎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心理投射理論,二是人類大腦半球分工功能理論。從心理投射理論的角度來看,繪畫過程可以輕鬆完成個體「主體感受客體化」。藉由繪畫的過程,個體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將自己的內在主觀世界客觀地呈現在紙上,亦使繪畫者潛意識中被壓抑的部分實現意識化,獲得成長與滿足。
  • 心理學筆記之弗洛姆《逃避自由》第二篇之涉及弗洛伊德理論
    包頭本地的專業心理學服務資源: 搜「志誠心理」公眾號弗洛伊德更多從生物層面理解人的心理,弗洛姆更多從社會性的角度理解人。如果並非單一地強調誰對誰錯,不以非此即彼的思維進行,二者並不衝突。弗洛伊德理論比較多地解釋了人內在的力量,尤其是生物性的,非理性的力量以及內在的動力關係。弗洛姆基於弗洛伊德的個人心理分析,把人放在人際關係(這是卡倫霍妮所強調的)的層面來分析。子女與父母是小人際,社會就是大人際。所謂的大人際就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
  • 心理學之流派之爭:心理學中的百家爭鳴
    於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就此興盛,而心理學的發展也正是如此。在心理學的形成及接下來的發展歷史中,因為建構心理學理論體系的分歧,「百家爭鳴」的現象同樣出現。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學中派別林立的時期。
  • 2019心理學考研陝師大專碩347真題分析~
    下面,文都比鄰給各位考生送上2019年陝師大心理學考研專碩347真題分析的相關信息,具體如下:一、參考書目以上是陝西師範大學官網給出的五本參考書,同時,2019年陝師大官網給出參考大綱包括心理學導論、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臨床與諮詢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文都比鄰老師綜合官網大綱給出補充書單:
  • 心理學的七大流派(下)
    (五)精神分析心理學:心理活動的動力精神分析理論由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在1896年創立。精神分析是一種治療精神病的技術,即利用潛意識來解決個體心理衝突與情緒問題,用它在臨床中尋找患者異常行為產生的根源。
  • 陝西專升本2018-2020年應用心理學(文)專業分析
    應用心理學(文)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心理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心理學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基本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進行心理學實驗和心理測量的基本能力和將心理學理論、技術應用於某一相關領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知識科普」心理學考研之普心七大學派
    格式塔心理學的創始人有韋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該學派堅決反對對任何心理現象進行元素的分析,並把馮特的構造心理學稱之為「磚塊和灰泥的心理學」。從左到右依次為韋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五)精神分析   人本主義被稱為除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其主張人性本善,注重對人性的研究,具有人文關懷的思想。人本主義的研究理念衝淡了心理學的純科學色彩。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行為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
  • 教招考試之心理學流派中的三大勢力
    西方主要的心理學流派有構造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等。這其中以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影響最大,被稱為心理學的三大主要勢力。行為主義心理學是心理學的「第一勢力」,精神分析心理學是心理學的「第二勢力」,而人本主義心理學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考生要注意區分,此處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 心理學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你記住了嗎?
    馮特的理論為他的學生鐵欽納所繼承和發展,並把這種心理學理論命名為「構造心理學」。構造心理學的積極意義是它使心理學擺脫了思辨的桎梏,走上了實驗研究的道路,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但是,這個學派所從事的「純內省」和「純科學」的分析,嚴重脫離了實際。
  • 心理學幾種主要流派簡介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主要創始人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還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主要活躍於1890年到20世紀30年代,與構造主義心理學展開了激烈的學派之爭,兩者都主張研究意識,爭論的焦點是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結構,還是研究意識的功能。
  • 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馮特因此被稱為"心理學之父",他所著的《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被心理學界認為是"心理學的獨立宣言"。自心理學誕生以來,整個心理學界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大大小小的心理學派上百個之多。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這一部分的內容常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雖不用記上百個之多,我們主要學習六大流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格式塔(完型)心理學派、精神分析心理學派、現代認知心理學派(信息加工心理學派)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派,但關於心理學流派中涉及到的人物以及觀點一直是考生們容易出錯的地方,今天我們按照心理學主要流派的發展順序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一同來幫大家梳理知識點,輕鬆備考。
  • 結構主義心理學和機能主義心理學
    考情分析:對於心理學流派,是常考的知識點。主要的題型以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為主。考察形式是對於流派以及人物還有觀點的匹配。雖然考察形式並不複雜,但是大部分學生都是憑藉死記硬背去進行識記,容易出現錯誤,對於人物還有流派之間的關係搞不清楚;常常感覺頭疼。他們之間出現的有容易混淆,或者大家不經常接觸的知識點。現在從流派淵源上帶著大家去區分一下結構主義和機能主義。
  • 教師招聘心理學常考人物匯總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心理學的人物觀點匹配題是常考題型,此知識點主要在客觀題中考查,本文將對相關部分人物進行總結分析,希望對各位考生有幫助。>埃裡克森:社會化發展理論安德森:知識的分類(按功能分:程序/陳述)心智技能形成的階段(認知、聯結、自動化)阿特金森:成就動機理論(避免失敗的人/趨向成功的人)B巴普洛夫:大腦皮層的功能經典條件作用理論記憶痕跡衰退說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氣質)比納和西蒙:比納西蒙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