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電信與金融業者跨界混戰 誰在用你的手機埋單?

2021-01-18 199IT網際網路數據中心

▲ 點擊藍字查閱TMT行業數據




今年春節,華人向親友發利是(紅包)的傳統習俗再度換上新潮外衣,在中國大陸的網絡世界熱鬧上演。中國三大網絡巨頭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首次同臺掀起「利是大戰」──騰訊旗下、兩年前以搶利是遊戲一舉獲得千萬用戶的微信支付,從幾個月前便預熱活動,希望再下一城;強力防守的支付龍頭、阿里巴巴關聯企業支付寶取得與央視春晚獨家合作權;百度錢包則嘗試通過語音技術,在送利是過程裡增添更多趣味。


臺灣今年也首次出現類似活動。一家名叫「歐付寶」的臺灣手機支付公司,過年期間在各大電視臺放送廣告:認真剁菜的大廚臂上綁著一部手機,隨著手臂上下震動,手機屏幕的利是背景圖片上,成堆金幣落下,發出清脆的嗆啷聲,「專注於職場表現的你,是否需要一些額外的獎勵?下載歐付寶,搖一搖就送你利是……」廣告標榜,搖手機就可抽3888元新臺幣的利是,更有機會抽到百萬大獎。


這是歐付寶精心策劃的年度活動。董事長林一泓先前說,為了此活動準備了超過億元新臺幣的資金,這在臺灣網絡業中已屬大手筆。林一泓期望,活動可以讓歐付寶的註冊會員從原本約10萬人,暴增到數百萬人。歐付寶營銷企劃公關李欣茹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繁體版,利是活動與支付寶利是遊戲精神類似,歐付寶精心設計了遊戲化的關卡,用戶搖搖手機就可以看見金幣落下,但要取得高額獎金,必須通過會員的多重認證,包括地址、身份證認證、信用卡等,間接促使他們主動成為會員。「而這次活動一共吸引了超過125萬人前來註冊。」李欣茹透露。


歐付寶不是臺灣唯一想借著大型節慶,在手機上拓展勢力的新型支付業者。知名行動通訊軟體LINE推出的支付工具LINE Pay、在網上販賣優惠折扣券的業者GOMAJI,今年都以發利是之名,贈送購物點數,吸引消費者使用這些手機付款服務。


歐付寶、LINE Pay推出的年節活動,反映臺灣業者近年進軍流動支付服務的新熱潮。從2014年起,臺灣超過10家業者陸續啟動,包括臺灣前兩大遊戲金流通路商智冠、遊戲橘子,臺灣兩家最大電子商務業者PChome、Yahoo臺灣,以及電信業者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更有銀行業者中國信託、國泰世華、永豐銀行等。


不單是臺灣,在香港,交通票卡服務商八達通也積極將服務拓展到手機上,電訊營運商數碼通、李澤楷旗下香港電訊,也陸續宣布推出流動支付服務。


根據TrendForce統計,2015年全球流動支付市場規模為4500億美元,預計2016年將達到6200億美元,按年增長37.8%。IDC也預計,2015年臺灣流動支付市場的規模可達新臺幣890億元,年增率為42%。其中遠距支付的P2P與mCommerce仍屬大宗,佔整體流動支付的98.2%;但近距支付的NFC與Barcode(QR-code)模式成長力道強勁,預計3年後可達新臺幣138億元規模。


根據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16年4月發布的「流動購物消費者調查分析」數據顯示,臺灣整體網購比例已達86.1%,其中流動網購經驗者已佔整體網購63.3%;MIC的「流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則顯示,近二成網絡使用者使用流動支付,71.1%已使用者表示將會繼續使用。


「出門不用帶錢包!」不論是日常採買、衣食住行、網上消費,不用拿紙鈔,而是用手機掃掃條形碼或一個按鍵就付款,還可以自動記帳在手機上,這些流動支付的應用,是業者共同描繪出的未來世界。而隨著鄰近的中國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應用大獲成功,這更成了許多臺灣業者眼中需要急起直追的領域。


臺灣信息業者嘉利科技總經理班鐵翊分析,從流動商務的角度來說,智慧型手機普及後,民眾越來越依賴手機,臺灣人不僅習慣用手機傳訊息、照相、寫筆記,也養成了通過手機在網上買東西、買票券的習慣。「而購物需要順暢的支付流程,手機支付因此成為必然拓展的應用。」


其實,臺灣已有一些零星的流動支付服務應用。許多臺灣人會通過APP購買境內高速鐵路的車票,不需要在車站取實體票券,刷條形碼就可以過閘門,或者在連鎖咖啡店星巴克以隨行卡APP付帳,但這些應用屬於依附在特定服務的零星案例。類似支付寶、微信支付,滿足多數付款情境、主打流動錢包的平臺式服務,還沒出現成功例子,而臺灣近兩年興起的流動支付業者,正是主打這一類型。


業者鎖定的流動支付商機,是將臺灣民眾傳統上以現金付款、交易的行為,轉換為電子支付的機會。電子支付可包括信用卡、金融卡、電子票證、流動支付等模式。其中,臺灣既有的塑料貨幣信用卡、金融卡等使用量不少。根據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8月,臺灣金融卡流通總張數達9284萬張,信用卡流通卡數達3824萬張,都遠遠大於2300多萬的人口總數,每年信用卡籤帳金額也超過2兆元新臺幣。


但是,根據國際調查組織歐睿(Euromonitor)發布的調查,臺灣民眾一般消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的比例,74%以上都使用現金,僅有約25.8%是通過信用卡、金融卡、電子票證、流動支付等電子支付渠道,這個比例低於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地區。「從推廣電子支付的角度來說,臺灣環境是異常的落後。」前金管會主委、現任立委曾銘宗點出。


臺灣金管會解讀,塑料貨幣看似使用量大,但電子支付比率卻不高,主要因為臺灣信用卡、金融卡交易主要集中在較大額的消費;一般商店的小額支付,商家、民眾最習慣使用的還是現金。銀行公會代表在曾銘宗舉辦的「準備迎接無現金社會」公聽會中則指出,這項習慣與政府法規、習性造成信用卡收單銀行不願接受小微商家也有關連。


如有業者能突破既有障礙,讓消費者在小額支付、小商家的交易上,也採用電子支付,蘊藏的商機將十分龐大。目前積極發展流動支付的臺灣業者,從各自的基礎出發,嘗試找到解決方法。


臺灣本土營收最大的電子商務業者、董事長詹宏志領導的PChome集團,是臺灣最積極發展新型支付領域的網絡業者之一。PChome集團旗下包含許多本地熱門的電子商務服務,例如主打24小時保證到貨的購物平臺「PChome 24小時購物」;類似阿里巴巴天貓,招攬商家在網絡平臺提供服務的「商店街」;以及與美國第一大甩賣網站eBay合資的露天拍賣,都是本地同類型業者中的前三大,露天拍賣公布每年GMV(平臺成交金額)達500億元新臺幣以上的地區,臺灣最多。


PChome在頻繁的網上交易經驗中,發現目前小商家、小規模交易的金流模式並不方便,過去推出名為「支付連」的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露天拍賣網站上小微商家與消費者(C2C)間的金流服務,希望複製美國最大網絡支付服務PayPal藉由關聯的拍賣平臺eBay、中國大陸支付寶藉由淘寶網交易而壯大的經驗。


在手機服務這個新的領域,PChome沒有像廣受歡迎的支付寶一樣,將已有廣大用戶的網絡支付品牌延伸到流動支付、手機支付領域,而是另外成立子公司,推出流動支付品牌Pi流動錢包。


「支付(業務)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不可以失敗,所以同時發展兩個服務,一起進行。」詹宏志解釋,支付是串接電子商務的重要環節,未來流動支付更加盛行時,「只要連結上支付服務,任何交易都將成為電子商務活動」,身為電子商務服務商的PChome一定要切入這項業務。


而網上有大量小微交易發生在露天拍賣平臺,因此提供露天拍賣金流服務的支付連,有發展的優勢;但發生在平臺之外、夜市攤販、實體小店家的交易,也有這樣的金流需求,Pi流動錢包可以嘗試解決。「日常的現金交易、付款流程裡,還有太多不便利,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解決。」Pi流動錢包營運總監韓昆舉例,Pi的重要策略,就是找到屬於臺灣民眾自己的需求,從民眾平常感覺最不方便的交易流程著手。


以日常生活的網絡交易來說,在網上賣二手商品、代購歐美商品、甚至召集一群網友團購的行為越來越多,許多臺灣民眾不需要露天拍賣、淘寶網這樣的平臺,只在BBS個人板或臉書上號召一聲,就開始了一筆交易。這些交易的賣方許多不是固定在網絡上販賣商品的專業商家,不適合信用卡付款、超商貨到付款等較為專業的金流方案,傳統的面對面交易或ATM轉帳匯款又太費時,Pi流動錢包讓用戶只要輸入對方電話號碼,就可以隨時隨地像傳簡訊一樣轉帳付款。


而在實體生活中,過去在臺北市路邊停車,收到政府開立的繳費單,要到便利超商刷條形碼繳費,不是一件方便的事。Pi流動錢包就和臺北市政府停車管理局合作,推出手機掃條形碼繳費的功能;在醫院看診結束,要排隊到收費櫃檯批價、現金付藥費,再到另一個櫃檯排隊、取藥,至少要十多分鐘,Pi流動錢包與醫院合作提供新的付款方式,以手機直接批價付款,流程可以縮短到一分鐘;Pi也和全臺超過3000門市的統一超商合作,讓民眾上便利商店用手機就能付款。


許多傳統網絡代收轉付服務的金流公司,也開始轉型,將服務對象從一般企業、商家,擴大到一般消費者,希望以旗下的金流服務體系,帶動更多流動支付業務。在春節大發利是的歐付寶以及老牌信息服務商藍新科技,就是這樣的例子。


歐付寶是臺灣遊戲代理商「歐買尬」投資的子公司,歐付寶的業務基礎來自於數年前併購的代收付業者綠界。歐買尬董事長林一泓告訴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繁體版,臺灣網路遊戲產業面對轉型時期,需要找尋新成長機會,龐大的支付商機就是續航力,因此他極早就從金流的後端代收付部分切入,併購代收付業者綠界,希望轉型成臺灣版的「軟體銀行」。


藍新科技曾經是臺灣最早與eBay、Yahoo拍賣與支付寶合作的金流業者,跨境支付的基礎較深。藍新科技總經理詹聖生說,他們會強化跨境支付的基礎,未來將整合集團在線、線下豐富的通路據點與集團內廣大的會員,包括第三方支付、流動支付、O2O(在線到線下)、電子票券及帳單查繳等業務,擴大電子支付多元服務範圍。


綠界、藍新過去為中小企業提供收款渠道,超過萬家的商家客戶,是這類業者發展的部分基礎。在遊戲業界時就擅長打營銷戰的歐付寶,除了過年時打出搶利是的宣傳,加入臺北市手機繳停車費服務後,也率先打出折扣戰。


而像微信一樣,通過社交場景獨特優勢試圖切入的例子則是LINE。流動通訊軟體LINE在臺灣用戶數達1700萬,臺北市長柯文哲與市政團隊甚至標榜用LINE當工作組溝通。LINE2014年在臺灣、香港等市場推出LINE Pay,和信用卡綁定,目前香港用戶可以通過LINE Pay買貼圖,在臺灣進一步與銀行合作,開放部分轉帳、網上支付、部分儲值的功能,策略是要把流動通訊的社群號召力擴張到支付的領域。


農曆春節前夕,臺灣南部發生了規模6級以上的大地震,臺南一棟住家大樓倒塌,超過百名住戶罹難。LINE Pay臺灣總經理陶韻智表示,LINE Pay在臺灣不僅臨時搭建流動捐款的管道,也以LINE最受使用者歡迎的貼圖作為捐款贈禮,同時免除捐款手續費、以LINE官方推播訊息宣傳捐款方式,十天就累積了超過5萬筆捐款,通過LINE Pay捐款金額超過6000萬元新臺幣。


銀行、電信業者也沒有缺席,與信用卡信息的信託平臺合作,陸續推出以手機感應機器刷卡的「NFC手機信用卡」,除了把傳統刷卡片的行為改成手機感應,也讓消費者在合作的APP,例如「t wallet 行動支付」、「Citygo mWwallet」綁定其他優惠券、小額支付工具,希望以整合性取勝。


大環境的利多也有幫助。「流動商務普及的趨勢,新技術和法規走向開放,帶來了臺灣業者的新機遇。」臺灣信息業者嘉利科技總經理班鐵翊分析。嘉利科技是臺灣最大的支付終端裝置廠商,為企業提供各種支付服務技術的解決方案,正是企業流動支付熱潮的受惠者。班鐵翊未透露相關業績的確切成長幅度,但表示這兩年業務進展相當不錯。


新技術與政府相關法規的開放,帶來新機會。班鐵翊進一步分析,在技術面,與智慧型手機搭配的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支付技術、條形碼付款應用,近幾年開始有更多實際應用的方式。在法規部分,臺灣銀行界組成的銀行公會放寬接受信用卡付款的商家標準,讓營業規模小的商家,可以藉由較大的網絡金流業者保證,取得信用卡收款的資格,讓小型商家的金流選擇更多元。2014年,臺灣金融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開放銀行業者推出採用NFC技術的手機信用卡。


主管機關的態度也比以往開放。2013年,詹宏志曾因為金管會不讓網絡業者在金流代收付服務中,提供讓用戶預先儲值的功能,此後也不斷槓上政府,獲得不少響應。詹宏志曾多次表示,對新型態的金融業務,主管機關金管會向來是防弊的心態大於開創,多年來新類型業務開展不易,也就難以有創新。


詹宏志個人對政策的意見,許多臺灣網絡業者不盡同意,但多數業者都曾對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繁體版記者表示,防弊大於開創,確實曾是金管會管理的基調,間接使創新業務開展不易。近年幾次新型態業務的開放標準,掀起社會爭議之後,2015年,《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發布,開放非金融業者承做部分傳統金融業務的法源,同時,包括詹宏志在內的業者都曾公開表示,感受到政府的態度已有一些改變,思考服務時,相對多了一些嘗試機會。


在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2013年對NFC流動支付的管理,定下四大長遠發展目標:「一機多卡、轉臺容易、換機方便、嚴謹保安」。2015年7月,香港通訊商香港電訊(HKT)推出流動支付服務「拍住賞」,用戶預先在手機中儲值金額,可以在實體商店用手機通過感應付款;其後不到一個月,另一家通訊商數碼通(Smartone)也宣布推出流動支付新平臺「KISS」,但KISS至今尚未投入市場。


然而,新型支付工具對上根深蒂固的現金使用習慣,可能是一場漫長的戰役,而這些業者都還在開頭而已。歐付寶在祭出利是活動前,主動使用的用戶人數是10萬;Pi流動錢包先前僅透露,APP下載數達10萬,還在採用初期。


前華南銀行董事長、現任聯卡中心董事長劉燈城2015年下半年多次公開表示,具有流動支付功能的信用卡至今發卡量不到2.5萬張,主因是流程繁瑣,使用上不一定比現金方便。


「我對流動支付一年來發展緩慢很失望,」今年2月,臺灣的電信龍頭、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與媒體坦言,流動支付應該有方便的平臺、很多可以支付的據點,還要兼顧安全性,但臺灣終端機不夠多,也不方便,「很怕最後臺灣多數人使用支付寶。」蔡力行忍不住對媒體說出他的擔憂。


蔡力行和劉燈城異口同聲提到的「不方便」,也是臺灣各大網絡論壇上,流動支付使用者討論時經常提及的重點,這些不便利,來自各方服務的各種小細節。以電信業者與金融業者推動的NFC信用卡模式來說,利用NFC技術,概念是讓手機上綁定信用卡信息,使用時拿出手機,放在感應機前,「嗶」的一聲就可以完成付款。


但臺灣電信與金融業者在2015年起推出的NFC流動信用卡,申請流程繁多,限制也不少。以申辦流程來說,根據臺灣許多金融業者共同推出的「t Wallet」服務官方網站說明,有意申辦者,需要先檢查其手機型號是否符合「t Wallet」支持規格,如果是Android手機,多數要先到電信業門市,向電信業者申辦支持流動信用卡服務的專門SIM卡,插入手機;如果是iPhone手機,需要到銀行櫃檯指定申請購買一個外掛裝置「嗶嗶熊」以搭配使用;接著,必須到發行手機信用卡或金融卡的金融機構,專門申辦一張手機支付使用的「流動信用卡」或「流動金融卡」,完成後才能開始使用。


使用時,搭配外掛裝置嗶嗶熊的iPhone使用者,刷卡時要將手機麥克風打開、耳機孔中插著嗶嗶熊,才能使用服務。t Wallet網站並建議使用者,不同型號手機NFC感應的位置不同,使用流動信用卡前,可以先參照網站上提供的規格表,找出NFC感應的對應位置刷卡,才能提高成功率。


這些不方便至今還無法解決。班鐵翊分析,國內手機信用卡開始發行時,例如使用t Wallet服務的業者多半採用「TSM信託管理平臺」模式,也就是將信用卡號、有效期限等安全信息,存放在一個硬體的裝置中,稱為「安全組件」。但各家串接好系統,開始推展此類服務時,國外才剛發展出了將信用卡號等信息存在雲端網絡,不需加載手機SIM卡或其他硬體的模式,「但對於已投入資源在前項技術的國內金融業者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將服務轉換為較方便的模式,是目前服務流程繁瑣的原因之一。」


網絡業者包括歐付寶、藍新、Pi流動錢包等提供的支付服務,是以「條形碼支付」為主,消費者用手機掃描商家印出的條形碼,或商家掃描消費者手機屏幕顯示的條形碼,即可付款,申請與付款流程比較便利。但目前的問題是,許多服務只限特定銀行用戶、或限特定渠道使用,還無法做到真正能取代現金的普遍模式。


香港的「拍住賞」和支付寶的應用的便利程度,也有一段差距,在服務覆蓋面上,「拍住賞」目前只支持香港電訊旗下客戶,用戶在使用服務前,必須先預儲金額在手機中,儲值的渠道也受到限制,若不是「拍住賞」合作的信用卡用戶,就不能以直接扣帳方式儲值,需要到實體商店以現金儲值。而另一家電訊商數碼通的「KISS」,至今都還沒有推出。


班鐵翊進一步分析,對商家端來說,即使新型支付工具對商家可能較有效益,但在消費習慣還沒建立、應用層面還不廣的情況下,許多小型商家也不願意採用新事物,因為商家接受NFC信用卡,需要建置讀卡的硬體裝置,成本很高;不需要硬體的條形碼支付,需要學習適應,收款時間也可能較晚,都形成商家不易採納的原因。


以網絡支付、流動支付服務盛行的中國大陸為例,兩地法規差異、既有金融服務的差異,也讓臺灣的流動支付服務,初期較難提供一些與既有金融服務有明顯差距的好處。


Pi流動錢包營運總監韓昆舉以手續費為例,目前許多流動支付服務背後的架構,是信用卡模式,也就是說民眾使用手機掃條形碼付款、感應機器付款時,背後走的流程和刷一張信用卡類似,採用此架構的流動支付服務商需要支付手續費給參與這個流程的金融機構,也就是信用卡收單機構。但在中國第三方支付相關法規裡,符合資格的網絡支付業者可以直接承做信用卡收單業務,不需要外部單位的介入和收費,但臺灣地區並沒有直接開放網絡支付業者經營收單業務。臺灣支付業者因此增添手續費成本,付款流程也需要依循收單機構的規定進行,較難彈性調整。


同時,在中國大陸,銀行對用戶會收取帳戶管理費,銀行提供所有服務都是有價的,而臺灣的銀行本就不收取此類的費用。相比大陸每筆業務都單獨收取手續費的傳統銀行來說,並不收取手續費的大陸網絡支付業者就具備了優勢,臺灣的網絡支付業者的服務相對就不太有利。


「真正做到方便、易用,需要許多時間。」一位網絡業支付業務的主管說(因工作規定,該主管要求匿名)。該主管認為,支付寶花了10年才做到可以串接各種銀行與信用卡、支持各式各樣商店的程度,臺灣許多支付服務則是這兩年才開始起步、開始合作,支付服務業者要與更多商店與消費渠道與其他相關機構展開合作、提供更快到帳的機制,讓服務更便利,也要耐心耗時與主管機關溝通,自然還不足以形成讓人覺得夠方便、足以抗衡現金或其他小額支付管道的應用,必須長期抗戰。


韓昆舉表示,臺灣的流動支付業者現在只能一步步將服務打造得更便利,等到消費者數量夠多、非用不可,成為另類的強勢通路之後,小商家才會接受。同時,由於手續費成本無法避免,Pi流動錢包嘗試將買賣交易時通常由賣方擔負的2%手續費,改成由買方負擔,希望藉此加大小商家使用服務的吸引力。


但在此之前,品牌知名度更高、服務經驗更深厚的臺灣、香港以外業者,也已試水這些市場。2015年底,臺灣業者們戒慎恐懼的支付寶宣布與臺灣超過3000個端點合作,要讓中國大陸觀光客來臺逛101大樓、買鳳梨酥、逛夜市,都能用支付寶付款,連換臺幣也不用;2016年初,微信支付也跟進,與臺灣多家銀行合作。在香港,微信、支付寶也提供內地遊客在當地消費的服務。這些內地商家有可能直接跨過既有的業者,支配當地市場嗎?


部分臺灣業者對此還不擔心。「提供此類服務給中國大陸用戶,和提供服務給臺灣本地的用戶,意義完全不同。」藍新科技總經理詹聖生比較,支付寶與微信旗下支付服務很早就與臺灣網絡平臺串連,讓中國大陸用戶上臺灣網站網購臺灣商品時,可以用本地支付渠道付款,現在只是將此類模式拓展到實體端點,如果真要提供此類服務給臺灣用戶,和臺灣業者正面競爭,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就必須從頭依臺灣法規操作,成本太大,用戶累積也必須從頭開始。


第三方支付商PayPal2015年在網站上公告,根據臺灣法律相關規定,將更改網站信息系統設定,確保PayPal不會提供臺灣用戶之間的轉帳服務。在此之前,臺灣用戶之間可以使用PayPal互相轉帳。PayPal這項公告,等於將其服務範圍縮小,限定在臺灣用戶與海外用戶之間的跨境交易。PayPal官方並未對外解釋原因,對於記者詢問也不予回應。


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黃沛聲認為,這是因為臺灣2015年發布的《電子支付管理條例》規定,非臺灣本地的業者,若要提供臺灣用戶每日交易總額10億元新臺幣以上的代收付業務、帳戶間款項移轉等業務,需要依法在臺灣另設一家資本額在新臺幣5億元以上的子公司。專注在跨境交易的PayPal可能評估臺灣本地交易市場規模不足以投入這些相應成本,成立新的子公司,因此主動放棄,這也可能會是支付寶未來採取的方式。


但也有業者提出憂慮。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服務目前在臺灣已為中國大陸用戶提供服務。「大陸遊客在臺可用支付寶與微信支付,這些服務如果在臺灣盛行,臺灣可能淪為電子殖民地,」臺灣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王可言點出個別業者追逐商機之外,臺灣積極追趕流動支付的意義。


不單這樣。新一波以硬體攻入的流動支付服務,建立在既有的信用卡體系的業者,更有機會融入臺灣民眾使用習慣。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胡自立分析,Apple Pay2016年有機會在臺灣登陸,Samsung Pay也開始發展,「臺灣蘋果、三星手機佔有率高,品牌光環大,瓜分其他流動支付業者擴大服務層面的機會,或許會是更大的挑戰者。」






| NOTICE |

微信公眾平臺目前已經推出訂閱號置頂功能

點擊我們的主頁

將置頂公眾號勾選

及時捕獲精彩內容


199IT 作為最早關注此領域的數據研究機構,數年如一日,始終致力於搭建TMT、金融行業數據價值的全媒體互動平臺。截至今日,我們直接擁有主站月度 150萬,微博 23萬粉絲,微信超17萬訂閱,其他第三方資源數百萬量級的媒體資源。 


目前開通199IT官方微信直達企業招聘合作: 1.每周二次招聘推送(周一和周五); 2.每次只接受一家企業招聘信息;3.推送位置為第四條位置; 4.只接受 TMT 行業相關,大數據、投資、分析方向最佳; 5.聯繫方式:微信 dingli 。

感謝閱讀  文末 「 閱讀原文 」獲取 「 最新數據資訊 」

相關焦點

  • 在手機上,移動和電信誰的網速更快、更穩定?這3點教你怎麼選!
    在手機上,移動和電信誰的網速更快、更穩定?這3點教你怎麼選!隨著智慧型手機上的功能越來越多,網絡也成為了使用手機重要的一個東西。而說起網絡,因為流量資費的原因,很多的人更願意在家裡安裝一個寬帶使用,並且大多數都會選擇電信,而不是所謂的「免費」移動寬帶,因為移動並沒有電信的網絡穩定以及速度快的優勢。那麼要是放在手機上上網來說,移動和電信該如何選擇?我們從下面的三個方面分析。
  • 移動營業廳買的4G手機用不了聯通/電信卡怎麼辦?
    如買到合適自己的手機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有的用戶喜歡拍照、有的注重性能,還有的看中外觀。然而當一切問題都解決以後,發現手機買回來卻不能使用電信卡和聯通4G網絡。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百度隨便一搜便有近2000萬條相關結果,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明買的是4G手機卻用不了聯通、電信4G網絡怎麼辦呢?
  • 電信、移動和聯通手機流量互相贈送的方法
    不管你是移動、電信還是聯通,教授告訴你怎麼把這些流量轉贈給親朋友好友。電信流量轉贈方法電信流量轉贈需開通轉贈功能。電信用戶發送【KTLLZZ】或【6842】到【10001】即可開通流量轉贈功能,開通收取5元費用,當月有效。可向1-5個省內使用天翼手機號碼的親朋好友贈送國內手機上網流量,當月最多可以贈送5次。
  • 同程旅遊與中國電信跨界合作 嘗試進入3萬家線下營業廳
    根據新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今後將基於「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共同發展」原則,在全國旅遊大數據共享、境外旅遊便捷式無線上網業務、門店跨界等方面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動信息化建設,促進「網際網路+旅遊」業態轉型升級。
  • @用手機的你!提速+降費 三大電信運營商傳來好消息
    為落實國家網絡提速降費政策,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確保實實在在降費、讓廣大群眾明明白白消費,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三家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近期陸續推出一系列惠民惠企新舉措。中國電信:推出七大惠民新舉措舉措一:全面下調套外流量價格。針對用戶擔心產生高額套外流量費的情況,2019年1月,中國電信全面下調套餐外流量資費至不超過0.03元/MB,套外流量資費降幅最高達到90%,確保用戶知情、敢用、放心用。
  • 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依然5G手機用著4G網絡,什麼心態?
    拿著5G手機用著4G網絡的人什麼心態,這種人多嗎?我躺槍了,我就是這麼用的,我目前的流量卡主要是電信4G,因為這個是一個寬帶的169套餐,除非是電信能夠在不增加錢的情況下,將這個套餐的手機卡的網絡號段更改為了5G,而且流量能夠有所增加,我才考慮換!不然我目前如果想要5G無疑就只能辦理新卡,那我已經有了兩三張卡了,再多就沒有地方可以用的!有一個聯通卡是辦理的米粉卡5元保底套餐,保號用的!
  • 羅浮生嚇跑齊衡,三人拳擊混戰,你支持誰?
    羅浮生的「生」是注孤生的「生」洪瀾:我們是什麼羅浮生:我們是兄妹啊洪瀾:誰要跟你當兄妹了羅浮生:這樣吧,你當姐姐齊衡:我什麼都不怕,我只怕你心裡沒我,我就是想見見你,幫著你,護著你。羅浮生:我叫你每天拿著生煎來看我,我不是在跟你商量,我是在通知你齊衡:我今生非你不要天嬰:你怎麼會在這呢羅浮生:你管那麼多呢,我殺人越貨不行啊齊衡:我替你撐著,你在我心裡,可比她高貴多了
  • 移動、聯通、電信這三家寬帶誰最好用?別搞錯了,它才是公認最爛
    移動、聯通、電信這三家寬帶誰最好用?別搞錯了,它才是公認最爛現在寬帶已然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俗話說有WiFi的日子才叫做愜意。因為沒有用過聯通,所以在此不評價聯通,就說說移動和電信。我們都知道,電信其實就是靠著寬帶起家的,你看在手機套餐方面,電信在三大運營商的競爭中,似乎就成為了一個旁觀者,當然了,那只是在前期移動還沒有任何在寬帶上威脅到電信的時候,現在可就不一樣了。而事實上,電信也確實在寬帶上有著自己的優勢。網速很是穩定,平時使用的時候基本不會有什麼斷網或者是不斷刷新的時候。
  • 手機流量未用滿寬帶被斷網?電信:用戶選的套餐,未強行搭售
    此前的12月2日,六六在微博上發文稱,「中國電信強迫我購買家庭網絡的時候拿一部免費送十幾個G流量的手機。每個月不用完流量就扣款,我在年費一次繳納完的情況下,隔三差五因贈送手機流量沒用完被停家庭網絡,從不提前預警,說斷就斷。我在續費後從不即時開通,要不斷聯繫他們,且聯繫不上。這樣的霸王企業我們用戶有沒有權力?」
  • 為什麼自己手機電信的4G網絡這麼差?該怎麼辦?
    由於我們國家經濟和人口分布嚴重不平衡,對於經濟落後人口密度小的區域,4G網絡的廣域覆蓋做的並不是那麼到位,而對於經濟發達人口密度超大的區域,4G網絡的深度覆蓋(熱點覆蓋)永遠無法滿足其飽和需求,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手機用戶都覺得4G網絡越來越慢和盼望5G早日到來的原因。
  • 就目前網絡現狀而言,移動聯通和電信,哪個最好?
    扛大旗的4G網絡狀態談到當前運營商的主力運營網絡是哪個,那肯定是4G網絡估計沒有人會反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4G網絡,本來是為了簡化網絡結構,提供網絡速度而生,也就是說它是一個純數據服務型的網絡。我們國家三大運營商中,移動於2016年開通volte服務,經過多年努力,迄今已近有超過半數的移動用戶用上這項服務,而電信和聯通則剛剛開通沒多久,volte服務用戶佔比還沒有辦法跟移動相比。所以,從打電話體驗來說,移動應該也是最好的。5G時代,誰的網絡將會最好呢?
  • 電信純流量卡誰用過,怎麼樣?
    電信的純流量卡怎麼樣,其實對於現在的純流量卡來說,還是有一定的使用區別的,目前三大運營商所推出的流量套餐都是傳統流量套餐和後來推出的網際網路手機流量套餐,但是對於說純流量卡還是有比較少的使用,那麼下面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電信的純流量卡。
  • 警惕電信詐騙新招數:用臨時身份證補手機卡
    京華時報製圖謝瑤  如今的電信詐騙,已經不是發個簡訊通知中獎或者「領導」打電話讓你去辦公室那麼簡單的伎倆了,一些電信詐騙手段甚至讓受害者根本無從防範。於是立即趕回家,在WiFi網絡下將微信和支付寶的銀行卡解綁,同時查看了消費記錄,發現其招商銀行儲蓄卡有資金變動,有50000元朝朝盈基金被轉成活期,然後有一筆0.01元的轉出,18:30左右又有兩筆500元被轉出。  王先生馬上用座機報警,並凍結了名下的招商銀行全部卡片。當天晚上,他發現自己招商銀行儲蓄卡的查詢密碼和取款密碼已經都被更改了。
  • 中國移動,電信手機打電話時為何不能上網?中國聯通:呵呵
    相信大家在外面用運營商網絡玩遊戲,尤其是王者榮耀這類即時對戰類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突然來個簡訊,或者來一個電話,都會導致直接掉線,感覺這遊戲沒法玩了,大罵運營商信號不好。實際上,這是一個技術問題。現在運營商使用的數據網絡,多數為4G網絡,4G網絡主要完成數據和流量的業務,當收到語音或簡訊的時候,手機就會觸發CSFB(電路域回落),讓網絡掉落回到2G的狀態,中國移動手機就掉落到了GSM網絡,中國電信網絡就掉落到CDMA-1x,如果你正在玩王者榮耀,抱歉,這兩個網絡都是沒有數據的,掉線只是瞬間的事情。難道沒有可以一邊上網一邊打電話的手機或技術嗎?
  • 免費通話App混戰 春節打電話不花錢?
    2015-2-13 09:30:14來源:揚子晚報作者:徐兢 選稿:王昕晨原標題: 免費通話App混戰 春節打電話不花錢?網絡電話早已不是新鮮事,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免費電話APP」悄然興起。春節回鄉少不了打電話,網友整理出一些免費實用的App,能幫你省不少銀子。
  • 日本手機那些事:三大運營商iPhone混戰
    日本手機那些事:三大運營商iPhone混戰    當然本周的《日本手機那些事兒》我們還是先從最新服務說起。日系手機中自帶的特色功能向來不是太多,一方面或許是為了避免與運營商服務之間出現衝突。當然,用戶最終得到的除了健康的身體之外,還可以用挑戰獲得的金幣來抽籤,抽中的獎品則是禮品券,對於用戶而言絕對是穩賺不賠的。
  • 5G時代到來,我們的4G手機還能用多久?電信終於給出答案!
    導讀:5G時代到來,我們的4G手機還能用多久?電信終於給出答案!目前,國內的各大手機廠家都已經發布了5G手機,就連蘋果公司也發布了擁有5G功能的iPhone12手機,很多人在更換自己手機的時候,也都會首選5G手機;但是不少人雖然換上了5G手機,卻依然沒有使用5G網絡;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5G套餐的資費還比較昂貴,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對5G網絡的需求並不大;不過進入2021年以後,你有沒有想過,隨著5g網絡時代的逐漸到來,我們的4g手機又還能用多久呢?
  • 高通公司和瑞士電信2019年將在歐洲推出5G網絡和Android智慧型手機
    打開APP 高通公司和瑞士電信2019年將在歐洲推出5G網絡和Android智慧型手機 發表於 2019-04-11 09:10:11
  • 手機的第二卡槽,你選擇移動聯通還是電信?
    雙卡雙待手機面世至今,已經發展了十年有餘。目前像華為、vivo、OPPO等國內主流手機品牌都有兩個插卡的卡槽,具備雙卡雙待功能。兩張手機卡同時待機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選擇,能夠把工作與生活很好區分開來。比如針對每月流量需求特別大的用戶,聯通率先推出不限量「冰淇淋」套餐,宣稱398元包月流量隨便用(優惠期間5折);移動也迅速跟進,推出相應的不限量套餐「任我用卡」,新用戶188元和288元兩檔資費分別包含12GB和20GB流量,老客戶提供238元15GB流量套餐;電信則主打「天翼不限量套餐」,199元包月全國流量無限用,3000分鐘國內免費通話,全國接聽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