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崔先康
記者:周天
伊波拉病毒病肆掠西非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三國,目前造成了近700人死亡,並將蔓延至更大範圍。一名從肯亞遊玩返港的香港女遊客今日(7月30日)被傳出現疑似伊波拉病毒病初期症狀,不過據財新記者了解,目前尚未確認是否屬於疑似伊波拉病毒感染。
據鳳凰衛視資訊臺今日下午發布的消息,一名早前到肯亞遊玩的女子返港後出現發燒、頭暈及嘔吐等類似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初期病徵,目前在伊利沙伯醫院隔離治療,情況穩定。該消息傳播迅速。
財新記者分别致電伊利沙伯醫院和香港衛生防護中心,醫院稱即使有病人存在醫院也不會發布病人信息。
而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回復稱,他們並未接到關於伊波拉病毒病疑似病例的上報信息,也沒有發布關於香港出現伊波拉病毒病疑似病例的消息。
下午央視也發布消息稱:據香港媒體報導,一名到非洲旅行後回到香港的女子出現了發燒症狀,現在正在當地的伊利沙伯醫院接受隔離治療。但是目前尚不能確定其是否感染了伊波拉病毒,香港衛生防衛中心表示,會在醫院確診之後,開始對其進行相關隔離,並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事實上,伊波拉病毒近日在西非呈現蔓延趨勢。英國《金融時報》29日報導稱,西非國家實行旅行禁令,「此舉是為遏制史上最嚴重的伊波拉病毒爆發的最後努力。」
就在6天之前的7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西非伊波拉病毒病最新簡報中,病例為1093人,其中死亡人數為660人。
簡報還顯示,2014年7月18日至20日期間,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三個國家報告發生了45例伊波拉病毒病新發病例,其中28例死亡。
或將蔓延至更大範圍
商務部網站發布消息稱,獅子山衛生部7月27日的消息顯示,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已將西非地區伊波拉應急反應級別提高至第3級,屬應急反應最高級別。這個級別意味著多個國家出現了將產生嚴重公共衛生後果的事件。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7月27日,賴比瑞亞政府證實,該國知名醫生塞繆爾布裡斯班因感染伊波拉病毒死亡。另有一位美國醫生已感染此病毒,正在接受治療。本月早些時候,一名在賴比瑞亞工作的烏幹達醫生也死於伊波拉病毒病。
面對伊波拉病毒病蔓延,西非多國採取緊急措施。獅子山總統在當地時間7月26日宣布採取措施,防範病毒蔓延,希望在2到3個月的時間內消滅病毒傳染源。
7月27日,賴比瑞亞總統宣布關閉大多數邊界通道,以防有伊波拉病毒攜帶者進出賴比瑞亞。7月28日,賴比瑞亞表示,該國已經關閉了幾乎所有邊境口岸(大型邊境口岸除外),並下令對爆發疫情的村莊進行檢疫隔離。
在非洲,由於醫療和防控條件所限,控制某些傳染病蔓延趨勢存在一定困難。《中國日報》駐非記者李新星告訴財新記者,由於非洲共同體之間人員流動手續比較簡單,所以目前不好控制人員流動。對於加納和奈及利亞這樣的人口比較多的國家來說,伊波拉病毒病的蔓延是非常危險的。
據人民網報導,奈及利亞衛生部長丘庫25日在首都阿布賈向外界表示,一名賴比瑞亞男子當天在尼經濟中心拉各斯一家醫院死亡,他已被確診感染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或將蔓延至更大範圍。中新網援引外媒消息稱,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表示,「致命的伊波拉病毒恐會像森林大火般擴散」。美國總統歐巴馬已指示衛生單位加強疫區援助工作。
7月9日,中國衛計委、質檢總局和外交部等部門也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對來自上述3個地區的人員進行體溫監測、醫學巡查、流行病學調查、醫學排查等工作。
伊波拉病毒病為何物?
據一份2014年4月份世衛組織發布的一份關於伊波拉病毒病的實況報導顯示,伊波拉病毒病是嚴重的、往往致命的人類疾病,其病死率高達90%。目前尚無已知的治療方法和疫苗。
伊波拉病毒病的元兇是伊波拉病毒,伊波拉病毒病呈現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由於這些症狀與其他很多疾病相似,這也加大了控制難度。
世衛組織表示,伊波拉病毒病疫情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邊遠村莊。該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並且通過人際間傳播在人群中蔓延。世衛組織還認為,大蝙蝠科果蝠是伊波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世衛組織指出,三大因素導致此次疫情迅速蔓延:當地根據習俗偷埋病死人員,疫情暴發地人口稠密,以及三個主要疫情暴發國家存在邊貿活動。
據悉,伊波拉病毒首次出現在1976年的薩伊(今剛果民主共和國)。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從1976年至2012年發生的24次伊波拉病毒病疫情資料,財新記者統計得知,這24次疫情多發生在中非的剛果、蘇丹、烏幹達、加彭等國家。只有1994年和1996年在西非的象牙海岸和南非爆發過一場。
在此24次疫情中,感染病例達到2387人,其中死亡15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