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孩子的聲音上太空」頒獎典禮暨「我們的聲音上太空」全國航天科普公益活動啟動儀式於2020年12月20日在京舉辦。現場通過多媒體大屏幕展示了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八一03星的實時姿態、運行軌跡。
科學與藝術融合,創新開展青少年航天科普實踐
「孩子的聲音上太空」大型航天科普公益活動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普部、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指導,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新華網、中國網、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主辦。特邀孫家棟、戚發軔、包為民、方復全等院士,朱永新、孟繁華等教育專家,李谷一、汪涵等藝術家,高鳳林、徐立平、王曙群等大國工匠擔任顧問。
自今年中國航天日活動正式啟動以來,各地開展音頻創意和製作的青少年逾1萬人,直接參與活動評選的人數超過52萬人,活動觸達超過2000萬人。經過作品徵集、評審環節,入選的99首作品在11月6日搭載我國第三顆中學生科普衛星「太原號」(八一03星)發射升空。
活動期間,包為民院士等專家還接受了學生小記者的採訪,勉勵孩子們積極參加活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董浩、騰格爾、降央卓瑪、鳳凰傳奇、王祖藍、金志文、付笛生任靜夫婦、曹芙嘉、馬啟涵、郭聰明等演藝界明星助陣,航天員王亞平更是在航天城邀請全國的青少年報名參加。
活動通過線上平臺向社會開放了系列「航天科普精品課」。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航天專家的指導下參與衛星音頻載荷的研製;太原市進山中學校學生團隊在西北工業大學的支持下參與衛星工程研製項目;中國民主同盟「科學探索 · 圓夢行動」農村未成年人航天科普志願服務行動的師生們更是前往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摩了八一03星發射過程。
在音頻創作過程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姚科、四川外國語大學麥恬等親自指導孩子們創作作品。著名音樂人丁於創作,著名歌手孫楠、王祖藍和孩子們共同演唱《衛星的光榮》成為活動主題曲。
活動有機地將科學與文藝相結合,讓孩子們通過形象思維創作出優質的文藝作品,運用航天技術將聲音帶入太空,在整個過程中激發孩子們對科學、航天技術的興趣。
啟動「我們的聲音上太空」全國航天科普公益活動,打造常態化的航天科普教育與航天精神傳播平臺
活動當日,99個「太空好聲音」作品的作者代表到場,上臺領取了獲獎證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姚科獲頒「太空好聲音推廣大使」稱號。朱梓昂、楊尊琪、吳宗翰三位小朋友分別獲「太空好聲音小大使」、「太空音樂小大使」稱號。音樂人丁於榮獲「太空音樂推廣大使」稱號。
活動現場,與會領導及嘉賓共同上臺,啟動「我們的聲音上太空」全國航天科普公益活動。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代表活動顧問組致辭,對「孩子的聲音上太空」科普公益活動進行了肯定,對同學們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他們賡續航天精神,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在奮力奔跑中實現人生價值。主辦方介紹了第一屆「孩子的聲音上太空」活動成果以及第二屆「我們的聲音上太空」活動的整體規劃及賽制安排。2021年建黨100周年之際將面向全國人民徵集1萬個作品送入太空,組織學生研製團隊,在航天專家指導下參與衛星工程研製。學生主導衛星音頻載荷創意、設計、研製、試驗工作,編制軟體,並將協調運載火箭、衛星平臺和航天科研單位支持學生航天工程實踐活動,組織參與的學生和群眾參加衛星發射觀摩。
今後,將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作品展示、展演活動,持續擴大活動的傳播力、影響力。更好地弘揚航天精神、傳播航天文化,影響更多的人關心中國的航天事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促進更多的青少年全面發展和快樂成長。
原標題:《我們的太空!我們的聲音!》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