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清代織繡工藝珍貴的實物資料,是故宮博物院藏唯一一件吉服袍

2020-12-15 文藏說瓷

孔雀羽串珠彩繡雲龍紋吉服袍是乾隆朝宗室用於喜慶吉日的吉服袍,是故宮博物院藏唯一一件通身結合「鋪翠」工藝、串珠繡工藝以及刺繡工藝繡制的吉服。

孔雀羽串珠彩繡雲龍紋吉服袍,清代用鋪翠工藝繡制的吉服袍僅存的珍品,是清代織繡工藝珍貴的實物資料,在織繡文物研究上佔有重要地位,也是深入研究清代冠服制度的重要史料。

雖然我國古代用鳥雀羽毛製作服裝的歷史可上溯到南北朝,歷代文獻也有記載,如《異物匯苑》:「唐安樂公主使尚方合百鳥毛織為裙,正視旁視各為一色,而百鳥之形狀皆見」;明代吳梅村詞云:「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雀妝花雲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清代葉夢珠《閱世編》:「今有孔雀毛織入緞內,名曰毛錦,華更華麗,……」名著《紅樓夢》中「晴雯夜補孔雀裘」詳細描述。

實物可見的是定陵出土的明萬曆皇帝的「孔雀羽織金妝花紗龍袍料」、「黃無極靈芝紋地織金孔雀羽妝花四團龍緞袍料」、「紅如意雲紋地織金孔雀妝花八團龍緞袍料」等。

但是這些記載和實物反映的都是用孔雀羽線織造的衣料,而不是採用刺繡工藝裝飾出紋樣,雖然早有「鋪翠」這個工藝名詞,但是故宮藏「鋪翠」工藝可見的實物,僅此一件,其罕見,極其珍貴。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在澳門展出
    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郭鑫)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下轄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大型展覽「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16日在澳門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近90件套,涵蓋禮服、吉服、常服、戎服及行服、便服五個部分,其中包括彰顯乾隆皇帝天子地位的明黃色彩雲龍紋朝袍、代表鹹豐皇帝軍權在握的御用盔甲、凸顯皇后綽約風姿的點翠嵌珠石鈿子等,同時還展示繪有帝王后妃在不同場景身穿相應服飾的繪畫,讓觀眾一窺宮廷生活的輪廓和認識清服飾制度。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展開幕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下轄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大型展覽「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16日在澳門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近90件套,涵蓋禮服、吉服、常服、戎服及行服、便服五個部分,其中包括彰顯乾隆皇帝天子地位的明黃色彩雲龍紋朝袍、代表鹹豐皇帝軍權在握的御用盔甲、凸顯皇后綽約風姿的點翠嵌珠石鈿子等,同時還展示繪有帝王后妃在不同場景身穿相應服飾的繪畫,讓觀眾一窺宮廷生活的輪廓和認識清服飾制度。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在澳門展出 反映滿漢文化交融
    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郭鑫)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下轄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大型展覽「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16日在澳門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近90件套,涵蓋禮服、吉服、常服、戎服及行服、便服五個部分,其中包括彰顯乾隆皇帝天子地位的明黃色彩雲龍紋朝袍、代表鹹豐皇帝軍權在握的御用盔甲、凸顯皇后綽約風姿的點翠嵌珠石鈿子等,同時還展示繪有帝王后妃在不同場景身穿相應服飾的繪畫,讓觀眾一窺宮廷生活的輪廓和認識清服飾制度。
  •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澳門展出 反映滿漢文化交融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下轄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大型展覽「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16日在澳門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了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近90件套,涵蓋禮服、吉服、常服、戎服及行服、便服五個部分,其中包括彰顯乾隆皇帝天子地位的明黃色彩雲龍紋朝袍、代表鹹豐皇帝軍權在握的御用盔甲、凸顯皇后綽約風姿的點翠嵌珠石鈿子等,同時還展示繪有帝王后妃在不同場景身穿相應服飾的繪畫,讓觀眾一窺宮廷生活的輪廓和認識清服飾制度。
  • 馮林英:我在故宮理服飾,一理就是一輩子,一生寫就一本書
    得到領導的認可和鼓勵後,我利用工餘時間,查閱資料和走訪多位「老故宮」,首先完成了內西路(西六宮)區域講解詞的編寫,並成功開始了首次試講。隨後,在我的帶動下,組裡年輕的同事逐步加入到講解隊伍中來,內西路成為了故宮博物院首個開展義務講解的區域。通過這件事,我堅定了繼續探索故宮奧秘並把它呈現給廣大觀眾的想法。
  • 淺談清代皇帝朝服(圖)
    清世宗雍正皇帝朝服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上衣以象天下裳以象地  ——淺談清代皇帝朝服  日前在臺北落幕的兩岸故宮博物院合辦的雍正文物展吸引了70餘萬觀眾,其中的雍正皇帝著朝服像更是引人注目。
  • 澳門舉辦「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展」
    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當日,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展」開幕儀式。此次展覽由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按禮服、吉服、常服、戎服與行服、便服五個部分,介紹清代不同時期的服飾特點。12月16日,觀眾在澳門藝術博物館觀看展品。
  • 兩岸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一、書畫之寶《清明上河圖》  書畫之寶《清明上河圖》為故宮書畫代表作品,該畫為張擇端所作,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全圖分為三個段落。在5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550多個各色人物。
  • 紙上故宮傳遞出的文物意蘊
    瀋陽故宮博物院與萬卷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推出的《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精品大系》,給典藏文物逐一做「列傳」。今後,人們可以通過這座「紙上故宮」,來領略那些珍貴文物藏品的神採了。 宮廷遺物最為世人津津樂道 瀋陽故宮的文物很珍貴。歷史上,清代康熙、乾隆、嘉慶、道光4位皇帝東巡拜謁祖陵期間,每次都要在瀋陽故宮駐蹕。
  • 瀋陽故宮博物院19日宣布珍貴文物赴臺灣展出計劃
    新華社瀋陽10月19日電(記者 魏運亨)瀋陽故宮博物院19日對外宣布,經各方商定:明年年底,臺灣歷史博物館將舉辦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代宮廷繪畫展覽;2011年和2012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舉辦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的有關康熙文物展覽和院藏清代宮廷珠寶展覽。    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武斌日前對臺灣進行了訪問。
  • 臺北故宮博物院門票多少錢 臺北故宮在哪裡
    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在哪裡:臺北故宮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 2019故宮宮廷金魚文化與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聯展時間地點詳情
    其中,金魚展由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承辦,以16個木海陳列於延禧宮院內,持續到8月11日;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展位於延禧宮東側一層展廳,持續到8月30日。   展覽簡介:宮廷金魚文化與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聯展」在延禧宮開幕。
  • 清代宮廷吃喝住行全揭曉
    1月19日,由南京市博物總館、瀋陽故宮博物館主辦的《來自盛京——清代宮廷生活藝術展》在江寧織造博物館開展。   展覽分為服飾佩飾、食用器皿、生活起居、清宮陳設四個部分,共展出瀋陽故宮所藏的95件套精品文物。
  • 【觀展記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
    銀鍍金壽字火碗清乾隆瀋陽故宮博物院藏火碗=蓋碗+三足支架+盛火小碗(點燃酒精)≈小火鍋褐漆描金勾蓮紋多穆壺清乾隆瀋陽故宮博物院藏用途:蒙、藏等少數民族用於盛裝酥油茶、奶或酒「多穆」(藏語)= 盛放酥油的筒ps: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各藏有一對乾隆時期掐絲琺瑯冰箱,大小形狀基本相同
  • 14張名畫,1分鐘讀懂極致奢華的清代宮廷日常
    根據相關典制和實物的研究,清代皇帝的服裝大致可以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和便服七大類。這些不同的服飾當然分別穿著於不同的場合,既有其禮儀性的一面,同時也具有實用性的特點。
  • 【資訊】2015年北京故宮博物院九十周年院慶的十八項展覽
    清代帝後慶壽是清代的盛事,它既展示了清代的諸多禮儀,也展示了當時的民風民貌;既蘊含了清代帝後的祝壽思想,還集中彰顯了清代帝後尊老敬賢的道德示範,亦反映了清王朝的政治風氣、經濟實力。清代帝後慶壽更是珍品薈萃的舞臺,反映了清代工藝技術的進步;演藝活動的豐富,亦促進了文化的昌盛。此展覽必將成為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能夠以深刻的文化震撼常留觀眾心間的重量級展覽。
  • 故宮博物院,典藏清代珍品錫器!還是第一次見到!
    桃式倒流錫壺,清代。通高12.9釐米。故宮博物院藏。壺錫質。壺體為碩大的桃形,流、柄均作桃枝狀,壺底有圓口。腹部一面刻有詩句:「武陵如可問,載酒任怡情。」另一面刻:「一枝嬌欲助」及「王勝萬制」名款。故宮博物院藏。此杯外體為錫質,方鬥形,白玉柄,內裡為江蘇宜興紫砂掛藍釉。錫套上刻有「願持此鬥浥酒漿,黃姑織女同飛觴」詩句及「戊子蒲夏石梅作」款。「戊子」為清道光八年(1828年),「石梅」即清代著名的錫器製作者朱堅。錫刻詩句鼓式溫壺,清代。高11.9釐米、口徑7釐米、底徑6.3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 北京故宮PK臺北故宮,真是一個有宮無寶,一個有寶無宮?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宮是我國重點文物展覽處,那麼臺北故宮裡面有什麼呢?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時候,國民政府從北京故宮、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地挑選貴重文物運轉臺灣,還有一批則是日本歸還的部分珍貴文物,都被放在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極具研究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