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石雕文化,促進行業交流
☀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 和千揚萬石雕人一起來冒泡
☀ 微信請撩:kfzzxsg(雲兒)
今天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媽祖,生前扶弱濟貧善助鄉親,死後化為一尊石頭愛護海上眾生。
她會說英語?有視頻為證:▽
媽祖是誰?
打個比喻,相當於我國北方的觀世音菩薩。媽祖在南方、東南亞地方擁有廣大信眾,媽祖信俗是中國第一個列入世界遺產的信俗類遺產,全球有2億多信眾,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媽祖講英語」的橋段即來自這部電視劇,劉濤塑造了媽祖美麗大方、賢惠勇敢、慈懷蒼生的形象
然而屹立在莆田湄洲港山上、俯瞰眾生的媽祖石雕是如何建造的,期間有哪些故事?
【拍 板】
1987年秋天,時值媽祖升天千年,湄州島媽祖祖廟舉行「媽祖千年祭」活動,眾多臺胞跨海前來進香,一時盛況空前。
一邊是有共同信仰血濃於水的兩岸同胞,一邊是時隔多年急需修繕的媽祖廟,楊尚昆在聽取福建省領導的匯報時說:「媽祖廟可以重修嘛!這比修其它一些廟還更有意義。」
媽祖道場在此背景意義下開工建設,高高仰止的媽祖石雕像也呼之欲出。
【設 計】
1988年,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請廈門大學李維祀與蔣志強兩位教授設計媽祖新像。
那時,李維汜剛設計完鼓浪嶼上的鄭成功雕像,後來因林則徐雕像名震美術界,今後我們會詳細介紹低調的藝術巨擘李教授,按下暫且不表。
湄州巨像高14.35米(湄洲島面積14.35平方公裡),用365塊潔白花崗巖精雕而成,象徵一年365天,天天平安幸福。
兩位教授進行了創造性的設計:
一、讓媽祖站起來,一改廟內坐身像的傳統做法。
二、讓媽祖走出去,矗立在高山上巡視海面、普度眾生。
三、讓媽祖更堅毅,使用白色花崗巖,石體更硬指向永恆。
四、讓媽祖更親民廣眾,結合菩薩形象,實現大眾符號化,區別於媽祖傳統的道教神像造型。
李維祀教授設計媽祖立像時,有意讓此尊雕像成為湄州島地標,聳立在湄州島最高山巔上,照見四方海域,庇佑眾生。
此尊媽祖石雕立像不只是給信徒朝拜,而是給信徒和非信徒一個共同瞻仰的精神依託。
其設計原理是媽祖的真善美,一種普世價值觀念的傳達。
【雕 造】
新設計的媽祖形象,可謂「一花兩果」,既有宗教意義又兼政治意義。所以當時是一個模型,2座雕塑。
湄洲島上的這一座媽祖像,由臺灣北港朝天宮捐贈;1992年湄州祖廟再贈送北港一尊同樣的媽祖立像。
1988年,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邀請了福建全省幾家石雕工藝師到湄洲現場接受「考試」,篩選出媽祖神像的雕刻者。李維汜教授提供了一尊半身石膏像,要求參加者放大2倍進行雕刻創作。
幾天過去了,王文生和朱伯英的作品脫穎而出,受到了專家的公認,一舉中標,成為湄洲媽祖神像的雕刻者。
王文生團隊雕刻莆田湄洲島這尊(本篇主角),朱伯英團隊雕刻臺灣那尊。
上世紀80年代,雕刻工具遠不像現在這樣先進,加上工期緊,加工組裝一座巨型雕塑的難度可想而知。
在這之前,所有的石雕作品的模型都是按成品的1:1 的比例製作的;而這次模型 並不是等比例,而是需要雕刻師在實際的雕砌中按1:2 的比例放大。
放大,在外行看來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放大中,只要失之毫釐則差之千裡,整個作品 就會變形。王文生回憶說「當時就是採用那種坐標,我們叫子母坐標。一個母坐標再把它分成幾個子坐標,然後安裝的時候,再來交叉檢驗。它的每一圈的形狀,有沒有跟我們記錄下來的原稿的數字一樣。如果一樣,就證明沒錯,如果不一樣,就證明有錯,所以我們用這一點來檢驗,後來取得了成功。
另一尊的雕塑安裝者朱伯英也不落後,要雕出好的媽祖神像,首先要有好的石料。用湄洲媽祖山上的石頭,雕刻媽祖神像,是對媽祖的最好褒揚。莆田籍的朱伯英親自到媽祖山上尋找「石窟」,就地取材。朱伯英懷著對媽祖的無限敬仰,1990年出色地完成了大型媽祖石像的創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