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瑪麗的肖像畫之外,國家肖像館裡還有一位穿著喪服的女王肖像畫,那就是和伊莉莎白女王一同被評為「英國偉大女王」的維多利亞女王(1819—1901)的肖像畫。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4年,引領大英帝國走向了鼎盛時期,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面積擴充至本土面積的100多倍,其中包括非洲、印度、東南亞和澳大利亞,所以獲得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維多利亞女王既是英國的女王,也是印度女皇及無數英國殖民地國家的君主,幾乎統治了大半個世界。這些榮耀並不能完全歸功於維多利亞女王的個人才智。在她登上王位之前,英國政權已經從君主轉移到議會手裡,英國君主成了「無法治理國家的木偶」。引領維多利亞時代的功臣為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one)、班傑明·迪斯累裡(Benjamin Disraeli)等等。
那麼,維多利亞女王到底做了些什麼呢?英國人看到的是她「君主的威嚴和慈愛」。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與她的表弟、德國薩克斯王室的阿爾伯特親王喜結連理,生下9個子女。雖然這場婚姻是王室間的聯姻,但是維多利亞女王真心愛著阿爾伯特親王。他是科學技術和工業的追隨者,親自指揮舉辦了1851年倫敦的萬國博覽會,但在1861年離開了人世,享年42歲。自那時開始至去世(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穿了40多年喪服,並繼承了丈夫阿爾伯特親王的遺志,致力於救濟貧民和兒童。在國家肖像館裡,掛著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到訪倫敦慈善醫院的畫作。維多利亞女王40多年來一直思念去世的丈夫,盡心盡力養育子女,是英國人民心目中理想的母親形象。在當時英國君主立憲的政治制度下,維多利亞女王可謂最優秀的君主。她接受了丈夫離世前的忠告,一直保持中立,從未做出幹涉政治的行動。伊莉莎白一世的座右銘是「我觀看,而且我沉默」,維多利亞女王和她一樣,也是一位為人謹慎的女王,這種慎重是引領大英帝國走向鼎盛時期的重要基石。
朱利亞·阿伯克龍比(Julia Abercromby)在1883年創作了這幅肖像畫,乍一看,維多利亞女王並沒有穿戴得十分奢侈,不像是統治半個世界的女王。她的喪服上沒有任何裝飾,僅用了幾顆寶石作為點綴。比起女王,她更接近修女院院長的裝扮。這幅畫非畫家親自見到維多利亞女王后畫的,而是參考了1875年海因裡希·馮·安傑利(Heinrichvon Angeli)創作的女王肖像畫,那時女王的年紀應該是56歲。這幅肖像畫雖然簡單樸素,但盡顯女王威嚴。肖像畫中的瑪麗女王和維多利亞女王都穿著喪服,可比起執著於權力紛爭的瑪麗,不為權力所累的「英國的母親」維多利亞女王至今為止仍然受到英國國民的尊重。「維多利亞」這個名字本身的意思是「勝利」,讓人不由自主地追憶起大英帝國的輝煌。如今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將維多利亞女王作為榜樣,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秘密。維多利亞女王生下的4個王子和5個公主後來紛紛與英國、德國、俄羅斯、西班牙等歐洲各地的王室成員成婚。英國與現存的歐洲王室大多有些血緣關係,這都多虧了這位「歐洲的祖母」維多利亞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