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迎元宵,闔家共團圓——皋東實驗幼兒園元宵節主題活動
過完春節迎元宵,
元宵佳節祝福到,
祝福,
我的親人和朋友們,
月圓,事圓,人團圓,
財到,福到,好運到!
元宵節由來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 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 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 放煙火。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 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
1.吃元宵。元宵節的主要吃食是元宵。元宵也叫「湯圓」。據說元宵象徵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2.賞花燈。元宵節點燈的活動起源於漢代,漢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敬佛的做法,漢文帝就規定,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全國上下都點燈敬佛,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元宵節觀燈的習俗。
3.舞獅子。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4.耍龍燈。耍龍燈又稱舞龍、龍燈舞,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中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傳統舞蹈。
5.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
6.猜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大家期待的元宵燈謎會即將開始啦!
小朋友們瞧,燈謎已經準備好了,就等你來挑戰啦!
1.尖尖嘴,細細腿,狡猾多疑拖大尾。(打一動物)【狐狸】
2.小貨郎,不挑擔,背著針,滿處竄。(打一動物)【刺蝟】
3.千條線,萬條線,掉到水裡看不見。(打一自然現象)【雨】
4.屋子方方,有門沒窗,屋外熱烘,屋裡冰霜。(打一物)【冰箱】
5.一個老頭,不跑不走;請他睡覺,他就搖頭。(打一物)【不倒翁】
做花燈
中國燈籠又統稱為彩燈,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大家都會掛起象徵團員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小朋友們,快來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動手試試吧,期待你們獨一無二的創意燈籠哦!
準備一張長方形的卡紙,先剪一個細長條作為燈籠提手。然後把剩餘部分對摺,等間距剪開,再捲起來用雙面膠粘貼。
做湯圓
第一:先畫一個碗,用來盛湯圓,我們用半圓表示。
第二:畫上碗的邊沿,留個口用來表現出盛滿湯圓的感覺。
第三:畫上圓圓的湯圓,哎呦,有一個煮的時間太長黑芝麻都出來了。
第四:吃湯圓得用勺子,畫上一個勺子。用兩條弧線表示。
第五:畫上碗底,整個畫面已經很充實了,是不是很漂亮。
第六:塗上顏色,小朋友們可以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元宵佳節,燃一盞溫馨光明的蓮花燈,祝您常得神佑,平安吉祥圍繞;嘗一口清香爽口的湯圓,皋東實驗幼兒園全體教職工祝大家:親友常相歡聚,幸福團圓互愛;舞一段喜慶熱鬧的龍燈,新年元宵快快樂樂。